睡眠直播节目的互动模式分析
2018-12-27陈雁南丁肇辰
陈雁南,丁肇辰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9)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网络普及水平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1]。相较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新媒体[2]。网络直播是新媒体的表现之一,且在传统广播节目的后期合成、播出同时进行的节目播岀方式也上有了新的拓展,可以更广泛的理解为实时录制、实时广播的视频和音频节目。在互联网时代“直播+”热潮下,结合医疗大健康的热门话题,睡眠作为保障人类健康的基础之一,睡眠知识的科普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睡眠的网络直播与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相似,通过睡眠相关内容的选题、邀请权威专家、拍摄、传播最终实现与观众的互动并向观众传达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得益于底层通讯基础设施的全面覆盖和产业升级红利,网络直播成本相较于传统电视直播更低,实时获取传播内容的模式优势明显,在与观众的互动上也更丰富。
1 睡眠直播节目平台内容形式
节目内容是互动的基础。引用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3]。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节目的内容制作实践可以结合这一理论以获取大量受众的关注进行互动。国内直播平台现阶段还没有直接针对睡眠科普的直播平台,目前以全领域的知识分享平台居多。
1.1 睡眠放松音频直播
如“喜马拉雅”“蜻蜓FM”等,平台在全领域话题的音频节目发展下包含大量睡眠节目,以梁冬创办的中医课程节目《睡睡平安》为例,听众人数最多的一次有26.9万人,课程节目内容针对精神压力、性格焦虑导致失眠和因加班、娱乐导致缺觉的人群,帮助听众剖析原因,消除睡前紧张感。同样类型的音频直播节目还有《一千零一夜睡前故事》、《晚安妈妈》、《柴知道》等,都是依托音频平台的大量用户群体,主打“助眠音乐”、“催眠曲”“睡眠故事”“睡前放松”等概念,帮助听众在睡前放松、催眠。
1.2 睡眠知识科普直播
“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在行”、“分答”、“知乎 Live”等全领域知识分享付费的直播平台内包含睡眠医学专家的权威分析节目直播,主打睡眠知识问答,针对用户详细的问题利用文字、音频或视频分享,以试听和付费的形式达到科普、实时解答用户睡眠问题的目的。其他更专业化、垂直化的直播平台如“医生汇直播”、“医生站”等,以方便专业人士医生或学者交流为目的,主打业内医学案例等资源的交流和分享。“平安好医生”的平台则对医生、大众双权限开放,旗下的《好医生来了》健康直播栏目,依托“平安好医生 APP”的直播模块,每天定期直播,主要形式除了大众自己设定直播内容进行直播外,平台进驻的权威名医作为每期的邀请嘉宾,也会通过科学分析、人体演示、病例故事等方式,向大众传播权威、实用科学的医学知识。
1.3 泛娱乐助眠直播
泛娱乐化的直播平台如“一直播”、“虎牙直播”中的睡眠节目以网红直播睡前助眠音乐、故事分享的形式帮助用户入睡为目的,期中以“ASMR(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节目为代表有着数量庞大的狂热追随者。ASMR的中文译名为“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主播通过手触摸零食袋子的沙沙声、咀嚼声、掏耳朵声、梳头声、液体流动声、剪东西声、说悄悄话甚至猫咪呼噜声等,即对听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者感知上的刺激而使人在颅内、头皮、背部或身体其他范围内产生一种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刺激感,利用这一特点大量的追随者们以自身感受为例认为可以达到一定的助眠效果。最早以ASMR这个词在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上传播带动人气的是俄罗斯的Gentle Whispering ASMR。其他试图描述这种感知现象的名称有“耳音”、“颅内高潮”、“大脑按摩”和“大脑高潮”等。对于ASMR的本质和分类是有很大争议的,但是鲜有甚至根本没有科学的解释或者实验数据来佐证这一现象[4]。
2 睡眠直播节目互动形式
2.1 主播互动
人是构成节目的元素之一,睡眠直播节目的主要互动形式之一即通过专家、网红、主持人等节目意见领袖传达与受众的互动意向。通过主持人自身魅力调动、活跃直播气氛,实时关注受众的评论、弹幕,以同理心理解或代替受众发问、回答一系列睡眠问题,以帮助受众从自身理解问题所在,通过主持人直接对受众的语言表达,同时维系受众与其他嘉宾之间的关系,可以减少与受众之间的情感距离,增加现场亲和力,让观众切身感受到由屏幕前成为现场的主角化身的转换,因此节目主持人制造话题的能力可以说是节目核心竞争力之一,将直接影响受众对节目的第一印象。
2.2 体验互动
睡眠直播节目的另一互动形式之一即通过场景的设定和转换,传达出节目调性,营造氛围,将内容转化为视觉、听觉等感知上的体验式的互动,可以让让观众更直观的感受节目传达的核心内容。一般节目场景以开设课堂、采访嘉宾、户外调研、人体演示、病例故事等将医学上难懂的知识转化为易懂的科普知识,增强受众的沉浸代入感,辅助加深对睡眠相关内容的印象,节目的场景体验互动也是节目创意和趣味的重要体现,对捕获观众眼球有重要作用。
2.3 品牌互动
直播形式的节目新颖且关注人数多,被广告界应用的范围广泛,比如杜蕾斯做的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00万,品牌营销对节目收看带来正相关的影响。同理,睡眠直播的节目往往结合个人IP或品牌IP及广告的植入冠名。梁冬的《睡睡平安》是个人节目制作的推广睡眠知识的案例,目的在于塑造个人品牌让受众对节目达成识别度,看到睡眠或睡眠知识会下意识想起梁冬的中医专家形象。另外节目综艺品牌代表如《天天向上》的娱乐脱口秀节目制作方式,节目本身的特色即邀请知名人士和明星的访谈节目,去掉严肃刻板的传统访谈模式,具有强大的制作和品牌运营能力,加强情景体验和现场互动,因此给观众带来的印象是轻松诙谐,每期都有稳定的播放量,用户粘性非常高,虽然这类网络综艺节目与场外的受众互动不高,且节目的制作运营成本较高,但节目的制作模式可以为睡眠直播节目所借鉴,并在节目初期即策划好节目品牌的定位、包装、宣传、识别度,提高用户粘性,将节目的品牌价值最大化[5]。
3 结束语
综上,未来的睡眠直播节目制作,可以在内容、互动上下足功夫,以大众和医学专业人士为划分界限,内容制作应符合不同受众的睡眠问答、助眠、娱乐等需求,节目议程设置建立起睡眠健康重要性的共识,围绕讨论事件,在给定的体验式情景设定中,节目就大众常见的睡眠问题和权威专家的解答或纯粹娱乐的助眠捕捉公众的注意力,借助主播自身魅力或权威影响和直播平台的互动模式,实时留言,实时解答,实现与公众的直接对话,引导大众参与互动并了解解决睡眠问题的方式。这些网络直播睡眠节目的内容制作与传统的以知识点灌输式的电视健康科普节目相比,权威专家的亲和力互动,打破了时空的隔阂,内容结合情景营造的氛围,所看所听即所得的即时感,加上借鉴综艺节目的泛娱乐化制作,更能够迎合现代人的喜好,得到用户的追捧。
[1]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信息网络安全, 2016, (08): 89.
[2]石翠琴.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势在必行[J].今传媒, 2016, 24(07):74-75.
[3]马艳.从传播学角度看“蓝 V”们的崛起[J].西部广播电视, 2017, (17):53-54.
[4]吉菁菁.ASMR走红,“颅内高潮”原来如此[N].北京科技报, 2016, (042).
[5]于宝莹.《天天向上》电视娱乐节目品牌建设的独特路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1):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