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承载客车封闭环结构对整车的影响
2018-12-27寿青松
寿青松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浙江绍兴,312000)
引言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也在逐渐的在进步,现在居民出行越来越方便,客车也称为居民出行方式的重要选择,有着方便快捷、时间快等优点,而许多旅游公司在组织出游活动的时候,客车也是重要的选择,在这方面来看客车有多种多样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成为客车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接下来我们根据全承载式客车的结构进行分析。
1 全承载式客车的结构
全承载框架结构车身的底架,不是冲压成型的铆接车架式结构,而是由矩形管构成的格栅式结构。这种底架与前围、后围、侧围、车顶组成全承载车身。车身采用封闭环结构,由于没有车架,故可降低底板和整车高度。
这种设计使整个车身都可参与载荷。因为上下部结构形成了一个整体,在承受载荷时,整个车身壳体达到稳定平衡状态。在具有较大抗扭刚性的栅式结构底架上配置发动机、前后桥等总成,可以保证各总成相对位置始终正常。
据了解,全承载车身具有众多优点。如:车身重量降低,结构强度与刚度提高;简化了构件成型过程,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整车重心低,高速行驶时稳定性好;加工不需要大型冲压设备,便于产品改型,易实现多品种系列化生产。最大的优势是被动安全性好,在进行的客车被动安全测试结果显示,全承载车身能够在汽车翻滚及相撞等恶劣情况下保证乘客的安全空间。
2 全承载客车的优点
2.1 更节油的全承载车身
据程露介绍,全承载车身的自重比同长度的非全承载客车要轻,真正做到了低入口,为客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合理匹配提供了空间。
因为重量轻,所以整车油耗降低。据测算,车身重量每减轻1吨,车辆百公里油耗可降低2升到3升。全承载车身一般都可为整车减轻1~3吨重量,对于营运客车来说,仅此一项降低的营运成本就十分可观。
采用全承载式车身的客车可以降低整车重心高度,减少迎风面积,再加上有更多空间可以进行合理的外形设计,从而减小了空气阻力系数,使客车空气阻力变小,由此减少了燃油消耗。
全承载车身还为更合理匹配动力传动系统提供了前提。动力传动系统是提高燃油经济性的重要途径,采用全承载车身的客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发动机系统与附件系统(如空调等)的匹配,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变速器、主减速器)的匹配。通过这两方面的优化,可使客车在运行中提高燃油经济性。
2.2 车身采用封闭环结构
整个车身参与载荷,上下部结构形成一整体,在承受载荷时,使整个车身壳体达到稳定平衡状态。封闭式客车使用时长增加后与其他客车的相比较而说的优点会大大增加,普通客车会出现支撑结构的不同程度的裂开。
2.3 整车强度与刚度增加
由于公交车运行情况恶劣,如超载严重,频繁起步和刹车,使车身骨架要有足够的强度。国内众多客车厂家,都无法解决该问题,车辆在运行到一、两年后,乘客门立柱都相继出现开裂。安凯公交客车使用全承载车身结构,解决了该难题;
2.4 全承载车身——能降低一级踏步高度
由于没有传统的底盘大梁结构,进一步降低了车身高度特别是底盘的高度,一级踏步的高度有效的控制在360mm以内,作到真正的“低入口”概念,方便乘客的上下车;
2.5 能使整车油耗降低
由于使用全承载车身结构,在设计时经过有限元分析和计算,优化车身结构,与国内同类公交客车相比,整车的重量更轻,不仅降低生产商的制造成本,同时能减轻用户的使用成本,因为车身质量每减轻 100kg,可节油0.02L/100km~0.03L/100km。
2.6 全承载车身——舒适性好,噪音低
由于使用全承载车身,车身及底架的所有连接部分都是焊接而成的,形成了一个整体,没有相对运动,不会发出噪音,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车身就少了许多噪音源
2.7 全承载车身——车内净高最大化
同样车身高度的产品可以作到车内净高最大化,最大能做到 2350mm,从而有效的增大了车内的流动空间,既有利于车内的空气流动又能减少乘客乘坐时的空间狭小造成的压抑感;
2.8 全承载车身——视窗玻璃的最大化
视窗玻璃的最大化,同样高度尺寸,使用全承载车身,侧窗玻璃最大可以作到 140cm,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美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公交车又是流动的“观景台”,更有利于欣赏城市美景,同时前档玻璃更大,司机视野更为开阔,方便了操作。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的发展,我们日常生活的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就越来越快,所以科技就要随着人们的进步而进步,以上就是关于全承载客车封闭环境对于整车的影响。为了我们以后更加便捷的出行而努力。
[1]王洪思.全承载式客车车身结构设计管窥[J].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6,(2): 231-231.
[2]唐荣.全承载客车车身设计分析与研究[J].商品与质量, 2016, (18): 86.
[3]郭 斌, 曹俊涛, 沈旭奎等.全承载式客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6, (17): 22-22.
[4]李敏, 朱恒伟.新能源客车车身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J].河北农机,2016(12): 64-65.
[5]闫武旭.未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6): 15-17.
[6]王登峰, 毛爱华, 牛妍妍, 等.基于拓扑优化的纯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轻量化多目标优化设计[J].中国公路学报, 2017(2): 13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