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范金融风险视域下结构性去杠杆的逻辑、现状及对策

2018-12-26王杰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9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

摘 要:我国经历了三次加杠杆时期,使得企业、政府、居民部门杠杆率飙升,随着去杠杆工作的初步完成,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新时期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去杠杆工作应紧紧围绕结构性展开,进一步深化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优化实体经济的投融资平台,使中国经济运行更稳健。

关键词:结构性去杠杆;杠杆率;稳步推进;实体经济

一、去杠杆的逻辑分析

去杠杆的逻辑点为高杠杆的存在,而要想深入了解高杠杆的成因,需要回顾历次加杠杆的过程。我国共有三次加杠杆工作,每个时期的加杠杆主体都不同。

第一次加杠杆发生在2008年之后,也正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中国经济在其中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面对突发而来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提出四万亿入市计划,以减轻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从而进一步刺激消费,这也就为企业加杠杆埋下了隐患。在短期内,该计划缓解了资金短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企业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快速恢复公司主营业务,盲目扩大业务范围,宽松的融资条件使得大部分企业无视风险加重杠杆。此后,中国企业总融资额迅速增加,带动经济短期回升。但是,这一时期的新增项目数量过多且并不重视质量,以杠杆刺激经济产生了很多僵尸企业和产能过剩问题。

2012年我国开始了第二次加杠杆。由于当时经济处在复苏阶段,融资的发展尚不成熟,银行实施非标准融资,这种杠杆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杠杆率。银行推动下的非标融资,使信托贷款成倍增加,社会融资增速显著上升。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得到进一步发展,大量非标融资项目开始实行,政府基建投资飙升,致使政府融资乱象频发。

第三次加杠杆则在2016年,银行开始加大放款力度,同时也加大了政府融资的力度,推动了房价大涨,居民负债率显著提升。由于全民举债买房的热情高涨,地产发卖连创新高,而这一时期井喷的地产销售,与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和城市化进程与等基本面无关。在这一阶段,地产热潮对经济的贡献很大,带动了经济企业稳步回升,但是居民的负债比例进一步加大,潜在的债务风险似乎已经对经济发展形成阻碍。

经过3次加杠杆之后,中国经济宏观杠杆率已然达到上限,潜在的债务危机已经构成了重大金融风险,去杠杆迫在眉睫。

二、首次提出结构性去杠杆

高杠杆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2015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去杠杆,与三去一降一补共同推进,优化市场供求结构。为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我国高度重视供给体系调整,去杠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扮演重要作用。如何有效控制宏观总杠杆率是当前去杠杆工作的当务之急,以降低企业及政府部门在杠杆率中的影响,稳定国内金融秩序,实现稳定安全的去杠桿。

由于去杠杆工作已成取得明显成效,新时期去杠杆工作遭遇新的挑战与变化,因此2018年上半年首次提出“结构性去杠杆”的新概念。这一新概念为今后的去杠杆化工作确定了总体基调和工作方法,提出了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去杠杆化要求,并着重从子结构上降低了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此次提出的的结构性去杠杆既是对之前去杠杆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应对新时期去杠杆工作发生变化的重大部署。

三、当前我国去杠杆现状

1.杠杆率升势已放缓

随着去杠杆工作的展开,我国杠杆率上升势头已明显放缓,和前一阶段相比,已有较大变化;在去产能、去库存和降成本的推动下,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企业盈利状况明显改善,存量债务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增量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货币需求,使得杠杆率增长幅度出现回落,这就为今后的结构性去杠杆打下良好基础。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控制等方式,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直接信用控制使上半年表外融资明显减少,但是实体经济信贷总量小幅增长,宏观杠杆率升势以有明显放缓。

一系列结构性信贷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促进供求平衡,有效推进房地产去库存。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贷款增速同比回落1.9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稳中有降,宏观杠杆率明显放缓。

2.杠杆结构明显优化

随着去杠杆工作的稳步推进,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的同时,杠杆结构也得到明显优化。政府、企业、住户三个部门的杠杆结构已得到大幅优化,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从长远来看,政府、企业部门杠杆率还是相对过高,需要进一步优化。

政府债务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中心。数据显示,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率实现了3连降,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回落,政府部门在去杠杆工作中发挥着先导性的作用;在政府部门杠杆率连年下降的驱动下,企业部门杠杆率也出现明显下降。2017年企业部门杠杆率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杠杆率更是出现大幅回落,企业部门杠杆率正在稳中趋降。

对于住户部门来说。个人杠杆率的增速虽明显减弱,但仍然保持着小幅增长。由于扩大内需依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巨大,因此住户部门杠杆率出现小幅回升,但这并不会影响宏观杠杆率的增大。纵观发达国家去杠杆的经验,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仍处于安全边际,个人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和其他部门相比,住户部门违约风险较小,增量债务风险处于安全边际。由于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住户部门抵押物充足、人民生活稳定,居民预期偿债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3.杠杆率将总体趋稳

随着去杠杆升势放缓、杠杆结构优化,我国杠杆率也将总体趋稳,结构性去杠杆势在必行。过去我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重视经济的高速发展,随之带来杠杆率居高不下这一严重问题,这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制度不完善、储蓄与投资结构偏差、债务与权益融资比重等有较大关系。

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协同推进,宏观去杠杆因素出现重大变化。一是坚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转变供给结构,改善企业融资状况,形成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这将带动宏观杠杆率下降。二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成,要求以质量为第一要求,同时也离不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益优先也需要宏观杠杆率的稳定。经济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会再通过加杠杆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速度。三是金融强监管态势愈发凸显,完善金融市场的各项制度尤为重要,加快形成公平合理的金融市场秩序将成为人民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四是发挥各项政策的协同作用,完善政策传导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推动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持续改善。

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今后将更加关注稳定杠杆的难题。如何在稳定杠杆的同时促进结构性去杠杆,是我国下一阶段要着力研究的课题。

四、坚定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1.结构性去杠杆要稳步推进,过快过慢都不可取

如何理解“结构性”一词的时代含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结构性去杠杆中,要把握节奏,顺应经济发展变化,做到适时而变、松紧适度,过快过慢都不可取。虽然去杠杆工作在短时期内会带来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流动性不足、甚至货币供给偏紧的状况,但是从长期来看,这将使我国高质量经济夯实基础、未来经济发展动能充足。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搭配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经济总体上虽保持稳定,但是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市场对经济的增长预期并不看好。因此,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以激发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市场主体活力。企业经营成本过高带来的效益下降,要适当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通过降税减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搭配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充足合理的流动性,稳定国内金融市场,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中介指标、操作指标的传导作用,调节社会总供求,减轻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发展,为结构性去杠杆工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3.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今后一段时间,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工作,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化解市场供求矛盾,要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抓手,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细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杠杆比率,重点降低高杠杆企业,保持高质量杠杆。由于前一阶段过高的杠杆率,导致我国经济融资乱象、股票市场生态持续恶化,经济潜伏着严重的金融风险,但是去杠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平稳推进结构性去杠杆的同时,应对各种可能突发的经济风险。通过强监管,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管控力度,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内部良性循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五、处理好结构性去杠杆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关系

从短期来看,经济下行不可避免。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恶化,导致盈利能力、成长能力持续萎缩,但是只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长期内就一定可以帮助实体经济厚积薄发,实现质的突破。如何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这将是结构性去杠杆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只有更高质量的服务体系,才能使实体经济的成长动能充足,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满足人民消费需求。平稳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工作,有效控制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推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流动。

区分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实体经济,才能破除无效杠杆保留优质杠杆。划分重点领域与行业,合理配置金融資源,引导资金流向高效产业和企业;对于僵尸企业来说,有必要撤资,降低对僵尸企业的贷款比例,引导新的资金从污染和低效率的行业中撤出;优化信贷结构,增大对新兴产业和高科技型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促进更有发展潜力的高效实体经济迈向新台阶。

继续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监管等方式,限制高杠杆企业融资,推动高杠杆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引导资金合理流向优质企业。降成本带动实体经济交易成本和费用降低,但是也要意识到我国企业的经营成本依然过高,推动改善投融资效率,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张跃文.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与变革[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彭文生.结构性去杠杆的路径[J].新金融评论,2018.(02).

[3]陈小亮.结构性去杠杆的推进重点与趋势观察[J].改革,2018.(07)

[4]郭祎.金融去杠杆的本质与实现条件[J].改革,2018.(04).

[5]吴建军,田惠敏.如何看待中国宏观杠杆率[J].红旗文稿,2018(02).

[6]黄锐,唐松,常曦,汤子隆.中国“去杠杆”与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研究--基于杠杆率的区域结构差异视角[J].学习与实践,2018(01).

[7]张晓晶.积极稳妥去杠杆实现高质量发展[J].开放导报,2018(01).

[8]胡月晓.去杠杆是经济过程而非结果[J].现代商业银行,2017(19).

[9]张晓晶,常欣,刘磊.中国去杠杆进程[J].中国经济报告,2018(05).

[10]结构性去杠杆的背后逻辑[J].中国总会计师,2018(05).

作者简介:王杰(1995.04- ),男,汉族,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5级本科生,金融学专业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
浅析银行贷款对于实体经济的帮助
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及对策再思考
浅析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试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关于全球低利率问题的若干思考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