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支付体系下大学生消费敏感度问题研究

2018-12-26史振明易慧月储金灿关羽丰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敏感度移动支付大学生

史振明 易慧月 储金灿 关羽丰

摘 要:近年来,在智能手机普遍应用、互联网兴起的支持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移動支付进入高速发展期。尤其是对乐于接受新事物、追求简单高效的大学生而言,移动支付体系的构建更是迅猛。本文着重立足于大学生在移动支付体系下消费敏感度的变化,通过实验和数据收集,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参考其他相关文献的情况下,分析大学生的消费敏感度变化,提出一些优化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移动支付;大学生;敏感度

一、引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群体规模进一步扩大,线下消费中选择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50.3%提升至65.5%,移动支付,这个还算年轻的支付方式,已然凭着它简单高效的特性迅速征服了中国人民,人们也逐渐习惯了这种出门不带现金,一部手机解决一切的生活。可是人们发现在便利的同时,他们的钱也更容易花了!往往到月尾他们翻开自己的本月消费账单时,才会猛然惊觉自己居然已经花了那么多钱!也就是说,人们的消费敏感度可能在移动支付过程中降低了。

而我们不禁好奇,这种后知后觉的消费方式,它的迅速推广与应用,对于大多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而言,有着怎样的影响?本研究将选取蚌埠大学城作为实验地点,通过实验对比移动支付和现金支付对大学生消费过程中消费敏感度的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日趋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的支付方式,人们对移动支付的研究也日益细化、深化。这方面国外起步较早。Tomi Dahlberg(2007)对移动支付领域在1999年到2006年间的诸多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他指出,移动支付领域的研究正在日益丰富,他的研究也是为移动支付课题的研究和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Sveen(2012)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移动支付和银行卡、信用卡支付之间的对抗,他指出移动支付必然会遭到银行的阻击,而且在银行卡支付体系已经完善的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他们这种固定化的消费模式可能会影响到移动支付的发展和普及。

在国内,由于我国的市场实际情况,我国对移动支付的应用格外重视,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就相对深入。李宏涛(2006)在对移动支付背景、实现方式和国际上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了适用于移动支付发展的四种商业模式,并从多方面指出发展四种商业模式的方法;张雨辰(2015)等人提出,移动支付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支付领域的一种重要支付方式,而移动支付的发展就当时而言,会受到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移动支付的发展必然要考虑并解决其安全性、规范性和可靠性等问题。王晓彦、胡德宝(2017)则另辟蹊径,从支付方式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角度着手,分析了现金、信用卡、支付宝、蚂蚁花呗等不同支付方式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提出了鼓励移动支付发展、加强风险管理等促进消费的政策建议。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来看,主要着重于移动支付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来推动移动支付可持续发展,并没有把太多目光聚焦于移动支付对消费者消费行为影响方面,尤其是并没有稳定收入、对移动支付却有高接受度的大学生,而这也将是本文的立足之处:探求大学生在移动支付体系下的消费敏感度变化。

三、资料收集与实验设计

1.前期问卷调查

为了使后期的实验设计更具科学性,我们前期对位于实验地点的三所大学: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蚌埠学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在考虑到回收率的问题后,向三所大学共计投放11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15份,有效回收率92.3%。根据收集的问卷可以得到蚌埠大学城学生的月生活费和支付习惯等关键信息,其中月生活费为后期实验关键数据,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表1分析可知:蚌埠大学城大学生月生活费情况一、情况二、情况三、情况四学生比例约为1:5:3:1这数据将为以后科学设计实验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2.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一:现金支付转变为移动支付

本阶段试验主要是将习惯于现金支付的同学,转变为用移动支付,探寻其月消费水平的变化。实验开始前,我们将在研究地点按照月生活费情况一、二、三、四为1:5:3:1的比例随机抽选30名习惯现金支付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实验。为避免数据波动,四种情况学生原月生活费保证分别在1000元、1500元、2500元、3500元左右,实验总计进行四个月(每三十天计作一月)。实验开始前两个月每月规定只允许使用现金支付,后两个月规定只允许使用移动支付,实验过程中每月消费情况只记录饮食、娱乐等基本消费,将会排除掉诸如生病、学校财务缴费和回家与外出旅行等突发性消费。我们将四个月实验一的数据统计汇总如下(采用平均值):

实验二:移动支付转为现金支付

本阶段试验与实验一同时进行,按照同样标准选择志愿者,只是这批次志愿者是习惯于移动支付的,并且试验内容调整为前两个月只允许使用移动支付,后两个月只允许使用现金支付。我们将四个月实验二的数据统计汇总如下(采用平均值):

四、实验数据分析

对于实验一,通过实验发现:在习惯使用现金支付的人群,前两个月继续使用现金支付,月消费水平基本固定在一定范围内,而在后两个月开始使用移动支付后,月消费水平有一定增加。由表二可知,四种情况的志愿者三月消费较一二月平均值分别增加9.5%、8.6%、9.2%、10.0%,整体上趋于10%;四月则分别增长11.5%、11.6%、12.3%、12.6%,整体上趋于12%。我们可以看出,移动支付的特殊性质,使得大学生移动支付体系下的消费敏感度有明显下降,而可以预期的是:如果实验继续进行,且给学生们开放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具有“先消费,后付款”特性的金融产品,他们的月消费水平可能会超过月生活费额度。

对于实验二,通过实验发现,习惯于移动支付的学生,前两个月继续使用移动支付,月消费水平没有明显波动,在转向现金支付后,三四月都有下降,但波动较大,由表三可知,四种情况的志愿者三月消费较一二月平均值分别下降了12.8%、13.8%、12.3%、13.0%,整体上趋于13%;四月则分别下降了8.0%、8.1%、6.6%、6.1%,整体上趋于7%。我们通过二次调查回访,发现三月的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突然转变现金支付,而现金支付其相对于移动支付的繁琐性造成的,在适应后,四月的数据较为直观的表现了这种转变带来的影响,即月消费降低7%左右。

五、结论

通过我们的实验可以看出,移动支付在促进消费上的确有明显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使得他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敏感度有明显下降,而且它還很容易诱发大学生团体走向超前消费、贷款消费的道路。但是,大多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群体并不具备应用这些消费模式的能力,这不得不让我们重视这一点:我们在推崇和完善移动支付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像大学生这类团体,及时出台一些政策,加强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避免到时候一些悲剧的发生。结合实验与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启示我们可以这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性管理

正如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形成一样,消费观的形成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而大学正是这个过程中关键的一步。但是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们普遍自我约束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较差、社会经验不足,难以独立形成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因此学校和家庭就要扮演好引导者的作用,对于学校而言,应当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努力构建理性消费的校园氛围;对于家庭而言,父母应当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消费情况。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引导大学生构建理性的消费观,这能为应对移动支付体系下大学生消费敏感度下降问题提供基础。

2.优化对支付过程的感官体验

在实验和问卷调查中,大学生们普遍反映:由于缺乏直观感受,移动支付过程中,看到的金钱仅仅为一串串数字,因此他们往往在过度消费后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钱花多了!故而我们可以考虑对移动支付的运营商们进行服务升级,例如:第一,增强客户体验。在进行手机移动支付过程中,在支付完成前增加一个确认步骤,该步骤会用动态图展示支付金额实际对应的人民币。比如支付120元,支付确认前则会显示依次支付100元和20元人民币纸币的一个动态图,增强支付过程的客户体验;第二,优化账单管理。以一周或半月为期限,向验证为大学生的电子账户拥有人发送该期间消费账单,并进行细化对比分析,指出该阶段较之前阶段消费数额变化和按照该期间消费水平下该月预计消费数额。优化支付体验,让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直观感受到他们的消费数额,这能为应对大学生消费敏感度下降问题提供动力。

3.加强对自媒体的严格管理

大学生在移动支付体系下往往提高了其消费水平,很容易出现冲动、过度消费行为,而像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应用功能的出现更是助长了他们冲动、过度消费行为的发生,更该注意的是如校园贷等一些学生贷款应用,极易诱发大学生进行短期内无法偿还的冲动性消费,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些自媒体的严格管理,对于像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超前消费类的应用,需要求他们加强对大学生使用资格的审查,对于偿还能力低的不予开放,对于偿还能力高的也要严格限制额度;而对于像校园贷之类的贷款应用,则应该坚决抵制,不让校园里出现这些应用的身影。严格的管理能为应对大学生消费敏感度下降问题提供保障。

移动支付体系构建的好处无法磨灭,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它的这些不足。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些不足,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做出针对性调整,使得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构建健康的移动支付体系,保障移动支付可以持续有效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卢珊,王传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对金融政策法规的影响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8(01).

[2]凌霞.移动电子支付环境下的用户隐私感知及消费行为倾向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8:5-1.

[3]燕振.移动支付时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8):9-10.

[4]戴维才.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引导论析-以“高校贷”校园市场火爆现象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5).

[5]朱璐咪.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研究[J].知识经济,2018(01).

猜你喜欢

敏感度移动支付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跨文化敏感度综述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pertMTB/RIF技术在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利福平耐药检测中的价值
移动支付中NFC创意新技术
电子商务环境下移动支付模式研究
打车软件的普及对城市交通压力缓解情况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