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泻患儿中微生物检验的价值研究

2018-12-26刘海燕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分型菌株病原

刘海燕

【摘 要】目的 探讨腹泻患儿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例)和观察组(n=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儿童腹泻多见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根据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有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腹泻;微生物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0-03--01

小儿腹泻在临床多见,其中微生物感染是重要原因[1]。儿童器官发育尚不完全,免疫功能差,若是再加上好动、卫生习惯差等,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容易引起腹泻。急性腹泻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2]。因此需要有效的治疗。进行微生物检测可协助医生短时间内了解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有助于查找原因,利于协助临床用药。故为了探讨腹泻患儿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笔者特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病例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例)和观察组(n=45例)。观察组:男性患儿25例,女性20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2.20±0.4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4天,平均(2.40±0.30)d。对照组:男性患儿27例,女性18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2.27±0.3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天,平均(2.49±0.20)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儿排便次数>3次/d,且粪质稀薄,伴或不伴呕吐、发热;家属已代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儿。

排除标准:先天畸形的患儿;早产儿;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儿;营养不良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治疗。具体如下。观察组患儿的菌株进行微生物检验,检验科工作人员提取纯菌种之后,进行菌株测试,并与标准菌株进行比较。并进行药敏试验。检验医生根据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和诊断菌株。

1.3 诊断方法

细菌分型有众多方法,比如分子分型、噬菌体分型、血清学分型、质粒图分析、细菌素分型等,若发现耐药菌,应立刻采取分子分型,并判断病原菌的流行范围和流行性,医生进行全面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有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1.4 观察指标[3]

显效:治疗3天患儿发热、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有效:治疗7天患儿发热、腹泻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所好转;无效:患儿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n>40,且T>5,用X2检验;当n>40,但1

2 结果

2.1 分析观察组患儿微生物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儿45例,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者占32例(71.11%),其中轮状病毒15例(46.87%),大肠埃希菌7例(21.87%),志贺菌5例(15.63%),沙门氏菌3例(9.38%),其他类型2例(6.25%)。

2.2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内容见表1。

3 讨论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种,小儿年龄小,表达能力差,配合程度差,容易引起误诊、漏诊,因此需要更为有效的治疗。精准的诊断,有利于高效治疗。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45例,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者占32例(71.11%),这提升儿童腹泻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对于非母乳喂养的幼儿,亦或是断奶后的幼儿,失去母体提供的IgG抗体,导致小儿不能获得足够的免疫因子,故比较容易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4]。本次研究发现轮状病毒15例(46.87%),大肠埃希菌7例(21.87%),在微生物检测中所占比例较大。婴幼儿腹泻发生于寒冷冬季多由轮状病毒引起,多见于6个月~2岁的小儿,此时期患儿体内抗体逐渐消失,对于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下降;对于不足6个月的患儿,体内具有特异性抗体,可保护小儿免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婴幼儿腹泻发生于夏秋季多由大肠埃希菌引起。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更高的原因是,通过微生物检测可协助医生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客观的诊断依据,有利于医生了解感染的发生原因,合理应用抗生素,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可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儿家庭负担。

综上所述, 儿童腹泻多见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根据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有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季海山. 微生物检验在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 2015,11(18):21-21.

罗华山. 微生物检验在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11):91-92.

贾艳兰. 探讨微生物检验应用于腹泻患儿的临床诊疗价值[J]. 心理医生, 2016, 22(19):75-76

杨越, 徐海峰, 朱俊. 针对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119-120.

猜你喜欢

分型菌株病原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CT三维及X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环境中抗药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甘肃省南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抗性诱导及抗性菌株生物学性状研究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生防菌株GD—2和HZ—31生长特性分析
脂肪肝辨证分型与B超分度间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