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学龄期儿童非器质性腹痛原因分析
2018-12-26陈雪绒
陈雪绒
【摘 要】目的:探究学龄期儿童非器质性腹痛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治疗的126例学龄期儿童非器质性腹痛患儿,对其临床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查看,运用Bender格式塔测试,对患病儿童实施心理学检验。结果:患病儿童大多存在E值低N值高的内向不稳定型情况,腹痛原因和患儿的情绪、心理状况及行为活动具有密切关系。结论:学龄期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和谐的环境,非器质性腹痛疾病的治疗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主体的共同努力,营造出良好健康的生存环境,促进儿童的快乐成长,促使身心健康发育。
【关键词】:学龄期儿童;非器质性腹痛;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0-03--01
现阶段,学龄期儿童的成长面临各方带来的压力,许多家庭的父母将精力过度放在孩子营养补充和学习成绩等方面,恰恰忽视了儿童的客观生长规律和行为活动发展,这种形势下造成儿童教育存在诸多疏忽和失误,从小儿童的行为出现偏差或者患有心理卫生问题,承受不住更多的外界压力而发生非器質性腹痛疾病[1]。根据儿童腹痛的临床分析结果,近几年在门诊中碰到的7-15岁儿童腹痛有百分之五十多有左上腹,腹痛有进食后加重的规律性,有伴有恶心,用保护胃粘膜和制酸剂服用一周左右好转,这说明学龄儿童的腹痛有一半多是胃痛,学龄儿童有饮食不规律性即有引起胃炎可能,需要家长引起重视。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6例学龄期儿童非器质性腹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患者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治疗的126例学龄期儿童非器质性腹痛患儿,对其临床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查看,所有患儿均符合我院制定的非器质性腹痛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67例,女性59例,独生子女91例,所有患儿在接诊是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腹痛,腹痛常为弥散性,部分表现为胃痛。通常患儿情绪低沉失落,拒绝遵从上学行为,在进餐时行为动作拒绝幅度大,时常发生拒食行为,根据对患儿家属的调查研究,在有强迫性进餐状况出现时发生腹痛患儿52例,服用胃药治疗后无明显效果,在答应患儿不强迫其进餐后,腹痛症状消失,行为活动自如,和日常无异。由于情绪低沉或者不稳定而拒绝上学的患儿腹痛同时存在,立即来医院就诊后没有表现出典型腹痛症状,即使在询问中有腹痛,但是部位并不明确。
1.2 心理检查结果
运用Bender格式塔测试126例均提示有压抑性内向倾向,主要表现在九个图形都小于原图形,图形之间相互靠拢,同时对患儿进行EPQ测试,发现情绪不稳定,患儿焦虑暴躁,容易生气发怒,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沉默活动幅度小,主要总结为患儿多数存在E值低N值高的内向不稳定型情况。
2 讨论
学龄期儿童非器质性腹痛患儿占据学龄期儿童总数的较大比例,这类型腹痛通常是和情绪、心理及行为具有密切关系的腹痛,疼痛感不强烈,时常发作,常常能够自行好转,一般不太影响儿童正常生活,需要一定的诱因促使发作。尤其是对于学龄期的儿童来讲,心理情绪不稳定,多数为独生子女患儿,其中诱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 家长的严格要求 在当前大多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家长就会对子女做出严格行为限制,尤其是在学习和饮食活动中,营养的吸收补充违反儿童意愿,如果儿童极力抗拒某类食物而家长强迫其吞咽,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下,性格内向的儿童就会逐渐出现防御式的反应,即非器质性腹痛,从而转变家长的强迫行为,由担忧转变为怜爱,逐渐放弃对儿童的严格限制和过高要求,长此以往,腹痛成为了一种条件反射[3],如果再次发生强迫进食行为,儿童就会表现为腹痛。
姓名:
2.2 学习压力大,成绩不好或者被指责 学龄期儿童正处于入学阶段,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在校学习成绩差的学龄期儿童非器质性腹痛的比例更高,这时开始感受到同伴之间的竞争压力。在学习上家长对儿童比较重视,教师会不断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告知家长,在不适应学校环境的情况下,儿童就会抗拒上学,部分儿童表现为腹痛。
3 对策
3.1 培养学龄期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非器质性腹痛患儿,家长和老师要在家庭和学校中加强正确引导,分析出儿童厌倦上学的原因,从而转变教育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进行纠正。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保持科学的教育态度,当儿童成绩下滑时,老师找出问题所在,家长也应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不应在成绩下降时一味打骂孩子,带给儿童负面影响,培养学龄期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便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3.2 积极鼓励独生子女参加集体性活动 一般独生学龄期儿童在入学前受到家庭的宠爱,不太懂得分享与合作,难以在集体内团结友爱同学,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部分学者根据资料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的异常行为远远高于非独生子女行为,这和家庭教育、管教行为和教育态度等方面息息相关,因此需要让独生子女养成独立合作的好习惯,家庭爱而不娇,对孩子提出严格要求,不能打破原则,超越底线,对于学龄期儿童合理的要求要满足,同时家庭达成共识后采取一致的教养态度,避免将独生子女置于家庭中的特殊地位而出现多种不良行为[4]。
3.3 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和学习习惯 进餐期间家长不应强制儿童进食,同时也不能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迁就孩子的无理行为,当儿童遇到不爱吃的食物时,家长可以运用诱导性的语言让孩子尝试进食。在学习上要养成学龄期儿童良好的习惯,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当发现儿童在作业中不专心、不集中的情况时,可以适当根据学习时间放松,保持心情舒畅,或者多多赞美儿童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就,任何微小的进步都是儿童良好行为的表现,因此家长及老师都要看到儿童的闪光点,并且给予赞美。非器质性腹痛和应激性刺激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帮助学龄期儿童处理好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具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张睿, 叶红, 刘光华,等. 206例学龄前期儿童腹痛的评估及病因分析[C]// 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 2016.
钱超颖. 新分类方法对诊断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价值的初步探讨[D]. 苏州大学, 2016.
刘素云, 冯静, 易爱兰. 儿童腹痛常见原因分析及开塞露在诊治儿童腹痛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 2016, 29(2).
张萌萌, 周农. 学龄期癫痫儿童睡眠问题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C]// 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三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