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2018-12-26廖翠屏
廖翠屏
【摘 要】目的:本文针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間微生物标本不合格情况作为此次回顾性分析对象,共为8479例,对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构成比进行了计算,对普遍存在的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开展了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质控对策。结果:我院有316例为不合格标本,标本不合格率占比是3.73%;痰标本不合格率占比是52.96%;尿液标本不合格率占比是6.74%;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占比是14.81%;分泌物标本不合格率占比是13.11%;粪便标本不合格率占比是5.93%;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率占比是6.45%。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采样不标准、标本污染、送检时间过长。结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的医护人员应该加强交流、沟通,并且科学采集、送检标本,让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检验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从而保证微生物标本合格率,这样才能让检验结果的真实性真正的得以提高。
【关键词】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3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0-03--02
微生物技术在近些年发展迅速,检验设备日益更新,检验人员的素质也越来越高,临床检验工作更加完善化。微生物检验主要涉及病原学的临床检验及相关病原菌的药敏试验及耐药机制等,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致病菌和相关临床治疗敏感药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疾病诊断和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是,想要检验结果更为真实和可靠,需要对微生物整个检验过程中的质控环节进行强化。有关文献表示,质量控制能够让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提升。目前检验医学当中,将实验室质控分为不同的阶段,分别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分析前质控环节包含内容多,所以控制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难度。分析前,造成误差多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送运、储存等不规范所致,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带来极大的影响,更一定程度的消耗了医疗资源。所以,针对分析前开展质控工作,从而让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得到提升,对于服务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深远意义。此次选取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微生物标本不合格情况作为此次回顾性分析对象,对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构成比进行了计算,对普遍存在的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开展了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质控对策,具体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当中,选取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微生物标本不合格情况作为此次回顾性分析对象,共为8479例,此次检验标本当中有痰液、尿液、粪便、血液、分泌物等标本,其中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有316例。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检验人员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根据相关规定对培养标本进行了严格的核对,内容包括标本采集时间、外观、检验分析结果等方面的评估,对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获得的数据和信息通过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类型构成比。此次有316例为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标本不合格率占比是3.73%;痰标本不合格率占比是52.96%;尿液标本不合格率占比是6.74%;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占比是14.81%;分泌物标本不合格率占比是13.11%;粪便标本不合格率占比是5.93%;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率占比是6.45%。痰标本不合格率远超过了其他微生物标本[3]。
3 讨论
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⑴痰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此次研究显示,痰标本不合格率远超过了其他微生物标本,造成痰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痰培养本身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注意多方面的事项;如果医护人员不能清晰的解释,患者对标本自行留取,会给痰液标本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我院患者群体特殊,多为幼儿,患儿送检痰标本多为吸痰器吸取标本,会存在标本量太少或混有奶液等食物残渣的不合格标本。⑵尿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尿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标本污染及送检、接种不及时。卫生部有规定,对尿培养标本采集前,需要患者进行外阴的清洗,将中段尿液进行留取,并且在1小时内送至检验科。如果无法在规范时间内接种或者送检不及时,需要将尿液放置在冰箱当中冷藏。③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血培养结果的高精准性对诊断和治疗败血症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当中,有14.81%的血标本不合格,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为采集时间不合理,以及无菌操作不标准造成皮肤正常菌群污染标本。⑷粪便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标本送检不及时导致部分标本送检后通常为干燥状态,从而导致结果出现假阴性的情况,对临床诊断有着极大的影响;以及标本采集不恰当,直接从尿布上留取标本。⑸无菌液体和分泌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无菌液体和分泌物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标本污染以及没有及时送检所致[4]。
微生物标本质控对策:⑴加强和临床科室的互动、沟通:作为检验人员,应该多和临床科室交流,对于医护人员的建议要虚心听取,从而让检验工作更加完善;另外,检验人员需要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仔细评价,如果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不相符,需要对其进行仔细分析、查找原因;⑵主动给临床科室提供咨询服务:标本采集手册的制作,其中内容有:标本采集要求,患者准备状况,采集注意事项等。每个医务工作人员都应该有一本手册;⑶高度重视检验人员培训:组织检验人员定期开展系统化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让检验人员的知识体系得到强化。
结束语
总之,加强检验科和临床科室的互动、交流,科学、合理采集标本和及时送检;重视每一步操作中的质量控制,重视检验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对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张国英,夏学红.4605例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17,42(9):1061-1062.
马祥斌,陈继芬.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8(4):474-476.
宫春勇,华川.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9(12):943-944.
尹秀云,陈建魁,曾利军,等.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解决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3(20):2499-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