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在ICU临床治疗的疗效

2018-12-26黎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临床治疗效果

黎平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在ICU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52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急性机械通气机治疗,最后总结所得结果。结果:5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经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死亡,比例为3.8%。比对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和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前者短于后者,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值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另外,比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H、PaCO2、PaO2、FIO2、OI、CVP和MAP等氧合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后者改善优于前者,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值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在ICU临床治疗中需对机械通气治疗合理选择,同时结合辅助药物,这样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ICU;临床治疗;效果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ICU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ICU.METHODS: Fifty-two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were included from February 2017 to March 2018.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cut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fter admission, and the results were summarized.Results: Fifty-two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died after treatment. Two patients died of 3.8%.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exogenou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pulmonary endogenou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days was shorter than the former. The p value of the two groups was less than 0.05. Meaning exists. In addition, the oxygenation function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PH, PaCO2, PaO2, FIO2, OI, CVP, and MA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The latter improved better than the former. 0.05,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eeds a reasonable choic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CU, combined with adjuvant drugs, which can improve clinical treatment.

Keyword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CU;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中圖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0-03--01

在综合性疾病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为常见,患者患病后会表现出以下特征,如:急性呼吸障碍、合并低氧血症和双肺浸润等。近年来,该疾病的致死率相对较高,临床上此类型称之为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初步认为与外伤手术有着直接关系[1]。为此,本文要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实施急性机械通气机治疗的临床价值,现将具体流程和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数据和方法

1.1 基础数据

参与本次研究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52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患者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22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48.36士3.65)岁。其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10例。其中30例患者为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5例患者为误吸,25例患者为肺部感染。22例患者为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2例患者为多发外伤,5例患者为重症胰腺炎,15例患者为脓毒症。所有患者均伴有以下特征,如:全身紫绀、呻吟和呼吸困难等。

1.2 纳入和剔除依据[2]

入选:患者的起病较急,7天内发生呼吸功能异常;患者实施CT扫描双肺可见致密影,胸腔可见积液,肺叶发生塌陷或结节;患者的氧合指数低于300mmHg,所有患者的资料完整,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

剔除:患者的体重低于35kg;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或伴有哮喘;气胸患者为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患者6个月死亡率超过50%。

1.3 具体流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可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下实施,同时可配合面罩式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将小潮气量参数设置在8ml/kg,PEEP的参数维持在6至18cmH2O,气道峰值参数为40cmH2O,平均压需超过35cmH2O,PH值需维持在二氧化碳水平之上。患者治疗期间需对原发症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同时配合抗感染治疗。每隔2小时至4小时对患者进行吸痰和滴药,每隔1小时需对患者的痰量、病情和参数进行观察,同时详细记录胸廓起伏幅度。

1.4 指标的判定[3]

患者治疗后对其死亡率进行统计,同时记录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和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最后比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氧合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如:PH、PaCO2、PaO2、FIO2、OI、CVP和MAP等。

1.5 数据处理

本次参与研究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52例,临床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采集验证,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氧合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予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组间对比判定为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后的死亡率结果

5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经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死亡,比例为3.8%。

2.2 肺外、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治疗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

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治疗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肺外源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肺内源性患者,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值小于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合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氧合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后PH、PaCO2、PaO2、FIO2、OI、CVP和MAP优于治疗前,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值小于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如表2: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一旦发病,致死率极高。以小潮气量通气和最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为核心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因可极大地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已成为ARDS的常规治疗手段。在临床综合征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为常见,指非内外(严重感染、休克和创伤)受到袭击后出现的以损伤肺泡毛细血管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属于急性肺损伤的严重体现,若不能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会提升死亡率,其比例可达50%[4]。通常情况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起病速度较快,若患者表现出呼吸困难会提升呼吸衰竭发生率,死亡率会随着病情的变化明显提升。由此可见,就该类患者而言需尽早将呼吸窘迫的征象及时发现,并及早实施治疗,从而使死亡率显著降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病不仅会体现原发病和体征,还会表现为突发性,如:外伤、中毒和感染,同时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和紫绀。现阶段,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中各种介质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多,如:①体液内血管活性物质会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致使肺间质水肿,上述物质的产生来源肺脏的花生四烯酸。②在肺内有大量血小板聚集,其不仅可以对肺毛细血管的机械作用进行阻碍,同时可以将胶原酶、弹性硬蛋白物质和炎性介质释放,从而损伤肺部。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肺微血栓中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栓会释放血栓素,收缩肺血管的同时使肺血管阻力显著增加。④氧气吸入浓度过高会损伤肺巨噬细胞,释放活化多核细胞的同时损伤肺部。⑤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为肺泡Ⅱ型,一旦缺乏会致使肺微张,并在肺泡中进入,降低肺顺应性的同时致使呼吸衰竭症状加重[5]。

此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在治疗期间,需对其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若发生异常需立即处理。治疗期间还需对做好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必要时加湿和排痰,避免发生呼吸道阻塞。另外,PEEP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ARDS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弥漫性、非均匀性的肺泡损伤,其病变分布有一定的重力依赖性,即下肺和背侧肺区病变重,而上肺和前侧肺区病变轻微;从肺前部到背部可分为相对正常、陷闭和实变区。作为ARDS病理生理改变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决定了机械通气尤其是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策略是ARDS的主要治疗手段。2000年美国ARDS协会一项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对照性临床研究发现低潮气量组(潮气量为6ml/kg)患者的病死率为31%,而传统机械通气沮(潮气量为12ml/kg)为39.8%,差异有极显著意义[6]。

此次数据显示:5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经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死亡,比例为3.8%。比对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和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前者短于后者,两组数据比对判定产生了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后的PH、PaCO2、PaO2、FIO2、OI、CVP和MAP等氧合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来看,明显优于治疗前,上述结果充分说明了机械通气治疗的优势和临床可行性。

经上研究可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在ICU临床治疗中需对机械通气治疗合理选择,同时结合辅助药物,这样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张兴风,田洁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ICU临床治疗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7):1259-1260.

田益.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U临床治疗[J].饮食保健,2017,4(19):36.

唐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ICU临床治疗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7):242-243.

杨建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治疗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4):98.

黃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0例ICU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4(16):435-436.

李晓峰,尤伟艳,程青虹等.两种不同通气方式治疗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23-4325.

猜你喜欢

临床治疗效果
灵动耳环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