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在胸腔镜下肺结节楔形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8-12-26王若天
金 鑫 王若天 钱 坤 苏 雷 刘 磊 赵 昕 张 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053)
随着肺癌发病率的上升[1]和低剂量螺旋CT在健康体检中的推广,肺小结节或磨玻璃阴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的检出率也不断提高。目前临床针对外周病灶直径<3 cm,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ⅠA期(T1N0M0)肺癌,可采用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2,3]。目前楔形切除术后常规应用的传统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有以下缺陷:①需医务人员每日定时观测引流液与漏气情况,不但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由于非实时监测,可能存在病情符合拔管指征但延迟拔管的情况,也会增加引流管相关疼痛或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4];②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要求患者保持引流瓶直立,以避免因液封倾倒致胸腔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导致气胸,使患者行动不便,也为护理工作造成额外负担;③常规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评价方法为嘱患者咳嗽后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瓶内有无明显漏气,其评估完全由医师把握,无统一指标,不同医师间评价存在较大差异,主观性较强。
2017年5月我院引入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这是一种新的胸腔引流装置,轻便易携带,促进患者下地活动,可提供不受体位限制的负压吸引,加速术后康复,并可通过数字化监控负压引流过程提供客观分析与研究数据。其在国内的应用报道,尤其在肺楔形切除术的研究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2017年5~12月因肺小结节或磨玻璃影行胸腔镜下肺结节楔形切除术34例资料,术后应用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和传统一次性胸腔引流贮液瓶各17例,比较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以评估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在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的病例选择标准:术前CT扫描示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中最大结节(目标结节)位于外周肺野,病灶直径<3 cm,假定目标病灶恶性行术前分期检查考虑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非手术结节无手术适应证的ⅠA期(cT1N0M0)患者。排除有以下任一情况者:①同侧进行过肺手术;②存在阻塞性肺疾病(用力呼气1秒率<80%);③半年内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衰竭或肾功能衰竭病史。术前均无活检病理。2017年5~12月共入选34例,年龄47~81岁,术后根据设备情况随意选择,应用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17例(数字组),传统一次性胸腔引流贮液瓶17例(传统组)。2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有可比性。
表1 2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n=17)
*Fisher’s Exact Test
1.2 方法
1.2.1 引流装置 ①Thopaz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Medela公司,瑞士,国械注进2018266214):见图1,由主机、一次性引流液容器和引流管路组成,主机可产生持续的自主负压,引流体位不受限制,主机内有传感器可精确测量每分钟漏气量并记录,同时主机上具有液晶显示屏可直观体现数据并生成趋势图;②一次性胸腔引流贮液瓶(TFR 3-1300,上海华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沪械注准20152660235):见图2,由积液腔、水封腔和调压腔及连接各腔的管路构成。引流时需将其放置于低于胸腔位置,正压释放装置可自动释放正压,同时具有防倒流装置防止积液倒流。
图1 Thopaz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 图2 TFR 3-1300一次性胸腔引流贮液瓶
1.2.2 手术方法 手术当日术前于CT引导下应用医用胶对目标结节定位。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常规三孔胸腔镜手术,探查找到肺结节后,用Endo-GIA内镜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将病灶及2 cm以上周围组织楔形切除,送冰冻病理检查,如为良性则结束手术,如为恶性,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亦可不再行进一步手术,否则行肺叶切除术:①肺原位腺癌;②肺浸润性癌,术前分期为cT1N0M0;③肺转移癌;④患者及家属不接受肺叶切除。生理盐水冲洗胸腔,麻醉医师吸痰膨肺,达到标准气道压25 cm H2O(1 cm H2O=0.098 kPa)观察切除创面是否漏气,按照Macchiarini分级[5]评定漏气程度:0级,无漏气;1级,轻度漏气,可数气泡;2级,中等漏气,小串气泡;3级,严重漏气,连续堆积的气泡。3级漏气用铥激光烧灼漏气部位或缝线局部缝合,重新膨肺测试直至漏气降至2级及以下。术后放置1根28号胸腔引流管。数字组引流管体外端接Thopaz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设定持续负压为-8 cm H2O,开启管路堵塞、系统漏气、容器满、低电量等自动报警,进行负压胸腔闭式引流并记录漏气量;传统组引流管体外接一次性胸腔引流贮液瓶,引流瓶带-8 cm H2O负压。
1.3 观察指标
2组均术后每天早晚观察引流系统检测的漏气、漏液情况各一次,数字组如引流系统报警则及时根据报警内容进行处理,至患者咳嗽不漏气、24 h引流液<200 ml、X线胸片显示肺膨胀好无气胸时,拔除胸腔引流管,记录2组胸腔引流时间。拔除引流管后复查胸片,若无严重气胸、肺部感染、疼痛等不适主诉则可出院,记录2组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4例均顺利完成胸腔镜肺结节楔形切除术,冰冻病理回报良性14例,恶性20例,其中肺转移癌5例,原位腺癌8例,浸润性腺癌7例,分期符合pT1N0M0,均未行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与术中冰冻结果一致。2组观察指标比较见表2,数字组胸腔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后均未出现肺炎、肺不张、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顺利出院。
表2 2组观察指标比较(n=17)
*Fisher’s Exact Test
3 讨论
术后放置引流为肺结节手术的常规步骤,因手术方式导致的术中和术后漏气、渗液,术后观察、护理频率有限等各种原因均可能导致胸腔闭式引流时间被迫延长,提升相关并发症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常规使用的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由于缺乏实时观测指标与手段,只能人工每日定时定次监测,可能导致对病情变化了解不足,延长引流时间,进而增加引流管相关疼痛、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因能实时监测漏气及引流情况,可解决上述临床问题。研究[6~9]表明,相较于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人工监测的方法,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无论在病情检测还是在医患满意度方面都有所进步。
相较于既往研究中行肺叶切除术,本研究的对象为胸腔镜肺结节楔形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本研究针对这一人群使用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进一步研究其在术后康复中的积极作用。
本研究中数字组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与国内外其他应用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的研究[9,10]结论一致,提示参考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的数据可缩短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可能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不但可以实时监测引流情况,更可实时监测漏气情况,并将数据导出进行分析,这些数据可用于分析预后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之,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可实时观测术后恢复和漏气情况,缩短引流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加快康复,其优势需更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