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疗效观察

2018-12-26柳东伟张伯钊刘兴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室颤利多卡因休克

柳东伟 张伯钊 刘兴华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广东东莞 52382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室颤动(室颤)极易引发心脏性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已经引起了临床的充分关注和广泛重视[1]。为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进行更好的治疗,从而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基础上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患者5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81年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均经心电图监测明确诊断为室颤;排除标准:将无法有效配合研究等患者排除在外。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利多卡因治疗组(利多卡因组,n=25)两组。利多卡因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5~86岁,平均(65.2±11.4)岁。在梗塞部位方面,16例为广泛前壁,7例为下壁,3例为前间壁,2例为下壁加后壁,2例为前壁加下壁;在室颤类型方面,21例为原发性,9例为继发性;在合并症方面,8例为高血压,7例为糖尿病,3例为低血钾,2例为先天性Q-T延长。常规治疗组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6~86岁,平均(66.1±11.3)岁。在梗死部位方面,15例为广泛前壁,6例为下壁,2例为前间壁,1例为下壁加后壁,1例为前壁加下壁;在室颤类型方面,18例为原发性,7例为继发性;在合并症方面,7例为高血压,6例为糖尿病,1例为低血钾,1例为先天性Q-T延长。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组 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在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对其12导联心电图进行描记,之后定时描记,每6h1次,24h后改为每天1次,共对患者进行2周的连续心电监护。在患者入院后6h将患者血液抽取出来对其心肌酶检查5次,24h后改为每天1次,共3次。然后为患者供氧、止痛,让患者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等。

1.2.2 利多卡因组 利多卡因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利多卡因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注射0.5~1.0mg/kg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H31021381),每5min 1次,将总量控制在200~300mg以内,然后给予患者静脉点滴利多卡因注射液,将速率设定为1~4mg/min,在没有其他指征的情况下,12~24h后停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室颤消失,则评定为有效;如治疗后患者的室颤仍然存在,则评定为无效[3]。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休克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力衰竭、休克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利多卡因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率3.3%(1/3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8.0%(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休克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比较

利多卡因组患者的心力衰竭、休克发生率、死亡 率 13.3%(4/30)、6.7%(2/30)、6.7%(2/30)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8.0%(7/25)、16.0%(4/25)、20.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休克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比较[n(%)]

3 讨论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4-6],心脏停搏发生率会在对利多卡因进行预防性应用的情况下提升,同时,神经系统副作用也会在对利多卡因进行预防性应用的情况下发生,特别是老年人。此外,房室传导阻滞等副作用也会在对利多卡因进行预防性应用的情况下增加[7]。还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8-12],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室颤发生前的复杂性室早患者达到了50.0%的抑制率。因此,仍然需要相关医学学者进一步观察研究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中是否应该对利多卡因进行预防性应用。相关医学研究表明[13-18],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治疗中,利多卡因能够将积极作用发挥出来,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并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利多卡因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率3.3%(1/3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8.0%(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休克发生率、死亡率13.3%(4/30)、6.7%(2/30)、6.7%(2/30)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8.0%(7/25)、16.0%(4/25)、20.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总之,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颤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室颤利多卡因休克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急性心梗并发室颤的急救与护理
1例重度低钾血症致反复室颤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