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影响分析

2018-12-26何有乐罗汉成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格雷

何有乐 罗汉成

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急诊内科,广东高州5252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两种类型。该病临床多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而阿司匹林作为临床治疗ACS的常用药物,治疗效果得到明显肯定,因此临床需长期服用[1]。而氯吡格雷是一种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ADP而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能一定程度上缓解ACS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长期实践证实,部分ACS患者服用后易引发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2]。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机制与氯吡格雷相似,但化学成分并不相同,且部分研究发现,该药物用于治疗ACS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氯吡格雷[3]。本研究选取96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替格瑞洛对其血清炎症因子、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为临床治疗ACS提供理论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6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74岁,平均(57.6±4.8)岁,病理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急性AT段抬高心肌梗死13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1~75岁,平均(57.3±5.1)岁,病理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急性AT段抬高心肌梗死12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2015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二)-诊断篇》[4]中相关诊断标准;(2)临床存在胸闷、胸部压榨感及心绞痛等症状;(3)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心电图证实;(4)无精神病或意识不清情况;(5)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6)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心力衰竭、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2)存在糖尿病血糖控制、急性炎症或感染不稳情况;(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4)对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药物过敏;(5)资料不全或中途退出。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扩张冠状动脉、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及危险因素控制治疗等。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具体方法: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H13023635),100mg/次,1次/d,同时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 )制药有限公司,J20130083),300mg/次,1 次 /d,连续治疗3个月后,单独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次,1次 /d。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具体方法: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同时口服替格瑞洛片(AstraZeneca AB,J20130020),180mg/次,1 次 /d,连续治疗 3 个月后,单独口服替格瑞洛片,90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年。

1.4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10mL,使用离心机分离血清后,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2)连续治疗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主要包括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呼吸困难、胃肠道出血、大出血及心动过缓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hs-CRP、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LP-PLA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两组患者hs-CRP、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 n hs-CRP(ng/L) t P LP-PLA2(pg/L)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5.07±1.15 3.48±0.22①② 3.080 0.000 183.14±30.71 157.35±16.24①② 49.962 0.000对照组 46 5.04±1.21 3.05±0.76① 3.191 0.000 181.75±30.48 136.43±15.16① 72.666 0.000 t 0.125 3.832 0.222 6.509 P 0.926 0.000 0.814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6.00%,对照组患者不良心血管发生率为23.91%,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两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呼吸困难、胃肠道出血、大出血、心动过缓)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ACS的发病机制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内皮下胶原暴露,引起血小板活化、聚集及粘附,释放ADP,形成闭塞性血栓,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综合征[5]。有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导致病变加剧进展,引发心血管病理改变的主要因素,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是ACS治疗的重要环节[6]。阿司匹林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制剂,单用效果较弱,因此临床常结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应用,以增强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7]。

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会持续刺激动脉内膜,从而引起血清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释放。hs-CRP是机体在炎性刺激时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其升高水平与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损伤、斑块破裂程度及炎性反应程度呈正相关系,是反应ACS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8]。而LP-PLA2是由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分泌至血液循环中的一种酶,具有促进炎性反应、水解血小板活化因子,导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作用[9]。氯吡格雷作为一种吡啶类药物,需经肝脏生物转化发挥干扰ADP活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作用,极易对血小板功能恢复造成影响,引发不良心血管事件[10]。而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的噻吩吡啶类药物,不需经肝脏生活转化即可发挥药效,且与P2Y12受体及ADP受体结合可逆,不会影响血小板功能恢复,能有效降低出血风险,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11-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LP-PLA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hs-CRP、LP-PLA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3.91%)。结果表明替格瑞洛治疗ACS,可有效抑制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释放,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夏经钢等[14]研究发现,替格瑞洛在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与氯吡格雷在呼吸困难及出血方面相比,药物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差异。同时周登峰等[15]研究证实,替格瑞洛治疗ACS与氯吡格雷相比虽然疗效更加,但仍然存在呼吸困难、出血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胃肠道出血、大出血、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3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表明替格瑞洛治疗ACS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治疗ACS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明显促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同时保证治疗安全性,因此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有效方式。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格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冠心病患者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并发症发生的临床分析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