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效果及准确度探讨

2018-12-26谢井文黄钢材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检测值敏感度关节镜

郑 红 谢井文 黄钢材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 518000

随着近些年交通事业及工业的发展,膝关节损伤的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其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人群的身心健康[1],该疾病若不及时干预,易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了较严重的不便,而为便于治疗的顺利开展,明确患者病情十分关键[2-3]。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有效手段,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X线、CT、MRI等[4-5]。我院对128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折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技术、CT诊断,以探究对比核磁共振技术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128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28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年龄18~67岁,平均(39.76±12.73)岁,男 68(53.13%)例,女 40(46.88%)例;致伤原因:36例为高处坠落伤,44例为交通事故伤,26例为运动损伤,22例为撞击伤。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128例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后开展研究。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岁;(2)患者临床资料信息齐全,自愿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造影剂过敏史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者;(3)精神异常、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4)与纳入标准相违背者。

1.2 方法

对128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技术、CT诊断,具体诊断方法为:(1)CT诊断:选择德国西门子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 Edge型CT机对患者实施检查,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体位,伸直双膝关节,并对其实施固定,足先进,对患者胫骨近端至股骨远端实施双膝扫描,扫描层厚设为1~2mm,通过骨窗观察病变情况,扫描结束后,将患者的影像传输至后处理站,对图像实施重建处理。(2)核磁共振技术:使用德国西门子生产的Skyra3.0T核磁共振仪对患者实施检查,依次对患者病变部位实施矢状位、冠状位以及横断位扫描,采集T1WI、T2WI及PDWI-FS图像。扫描参数设置为:层厚、层间距分别为3mm、1mm,激励次数设为2,FOV(视野)设为150mm×150mm,在对患者实施检查时,应嘱咐其保持患膝处于自然伸直状态。

1.3 评估指标

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将核磁共振技术、CT诊断结果和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比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阳性为膝关节损伤患者,阴性为非膝关节损伤患者。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指标比较,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检测采用Kappa检验,Kappa<0.4、0.4~0.7、>0.7分别表示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较差、中等、良好。

2 结果

2.1 与关节镜检查结果比较

经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128例疑似患者中,108例患者被确诊为膝关节损伤患者。

经CT诊断显示,128例疑似患者中,92例患者被诊断为膝关节损伤,误诊5例,漏诊21例。

经MRI检查显示,128例疑似患者中,107例患者被诊断为膝关节损伤,误诊1例,漏诊2例。

CT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80.56%、75.00%、79.69%,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98.15%、95.00%、97.66%,统计发现,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敏感度、总准确率较CT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 2。

表1 与关节镜检查结果比较(n)

表2 CT、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结果比较[%(n/n)]

2.2 CT与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结果比较

经关节镜检查结果证实,108例患者中,共有157处损伤,其中47处为骨质改变,36处为韧带损伤,34处为关节腔积液,40处为半月板损伤。

统计发现,MRI检查的准确率(98.64%)相比CT诊断(87.07%)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2.3 CT与MRI诊断膝关节损伤一致性分析

经一致性检测发现,CT的检测值为0.65,提示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中等,MRI的检测值为0.89,提示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

表3 CT与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结果比较

3 讨论

膝关节属于人体重要屈曲关节之一,关节结构较复杂[6],在运动过程中,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膝关节损伤的患病率亦逐渐增加,导致该疾病的患病因素较多,例如摔伤、高处坠落、车祸外伤等,较多研究显示[7-9],患者受伤后,膝关节常会伴有剧烈疼痛,不能伸直,且膝关节常伴有肿胀、内出血现象,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以往,临床常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X线、CT等检查方法,但较多研究发现[10-12],X线的组织分辨率较低,只能对患者胫骨、股骨、髌骨处的损伤进行显示,较难显示膝关节内部结构的损伤,较易出现误诊及漏诊现象。目前,临床常将关节镜技术作为诊断膝关节损伤的金标准,但该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且操作较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13-14]。而相比于X线、CT诊断,磁共振技术(MRI)的组织分辨率明显更高,可多层面、多方向、多参数成像,且具有无创、软组织对比度高及安全性高等优点,能有效呈现高分辨率影像,可清晰显示半月板是否存在破裂、变形等状况,从而有效弥补了X线和CT诊断的不足,同时,该检查手段还可检出韧带是否存在损伤、膝关节是否存在积液等情况,对膝关节裂隙骨折以及外伤性骨髓水肿均具有较好的检出效果[15]。此外,磁共振技术还可对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衰减系数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有效显示膝关节内部以及病变组织的高密度影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医师分析膝关节损伤提供帮助。

此次研究数据显示,CT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80.56%、75.00%、79.69%,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98.15%、95.00%、97.66%,统计发现,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敏感度、总准确率较CT明显更高,这提示相比于CT诊断,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明显更优,可为临床医师分析患者病情提供依据。同时,数据显示,MRI检查骨质改变、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损伤的准确率(98.64%)相比CT诊断(87.07%)明显更高,且经一致性检测发现,CT的检测值为0.65,提示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中等,MRI的检测值为0.89,提示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这亦提示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技术的准确率明显更好,可有效对骨质改变、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损伤进行诊断,便于临床医师诊断患者病情,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得,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较CT明显更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准确率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检测值敏感度关节镜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探究GLP-1受体激动剂对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效果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2018年全国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分析》图版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