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特征与本质探究

2018-12-26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本质伦理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彭山 620860)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虽然没有对伦理和道德问题进行过完整系统的论述,但其理论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智慧,马克思的伦理思想也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伦理特征和性质。

一、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特征

马克思作为一位无产阶级思想家,他的理论思想所代言的不是个人的思想意识而是整个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马克思在其伟大的著作《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学说解释了为什么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付出劳动最多的无产阶级却最贫困,解释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在阶级社会里,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所反映的也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伦理关系,这一对伦理关系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的道德批判,不是表现为对资产者个人的道德批判,而是集中表现为对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道德批判,因而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具有“制度伦理”特征。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传统旧道德的批判,揭示了道德的本质、社会作用及其发展规律。

西方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础是抽象的人,这种立足于抽象的人来确立的伦理原则的路径最终就成为了抽象的所谓“正义”“公平”“公正”“善”等。马克思批判性地创立了具有制度特征的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的本质,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把人“当做在历史行动中的人去研究”,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而不是西方传统道德上的抽象的人,在马克思这里真正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转变,对传统道德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当然,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具有独特的批判性,但是马克思要批判的传统道德当然不是所有的道德,而是西方自古以来就如此的、以抽象的人性为基础、以永恒真理、永恒正义为理想的伦理价值的西方传统伦理学的道德。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充满了辩证法的特征,通过对马克思的伦理智慧的研究可以揭示道德发展的规律,揭示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要经过从合理走向不合理进而要被新的合理的社会制度所取代的历史过程,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就是通过制度变革来践行的,具有制度伦理特征。

二、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本质思考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在人类思想史上,是古希腊人最先开始的,提出了“人是什么”的神秘话题,从而开启了对人的问题的探索。在马克思之前,在人本主义那里,人的属性被当成了纯粹的自然性,“人性”这一抽象物被当成了人的本质,但马克思批判地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群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①。费尔巴哈则认为人的本质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自然本质、社会本质还包括精神本质,但是他更加侧重于从精神本质来对人的本质进行理解。而马克思是通过从实践来把握人的全面的本质的,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劳动构成人的本质,人在劳动中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其精神的关系,由此才使人成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而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性质,只有在社会性上人的本质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展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揭示了人的本质,也正确回答了“人是什么”的问题。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以“现实的人”为起点而展开的,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考察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得出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科学结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科学批判性,在对人本主义、理性主义、资产阶级价值进行批判的同时突破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局限,从历史规律角度阐发又从价值理想的角度加以规定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提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要达到人的充分的社会化又要达到人的充分的个性化,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表明,这样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形态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才能具备,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在人类发展的第三大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说:“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③在这之前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不是具有“自由个性”的人,因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十分紧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依然是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只要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存在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就不可能根本改变,社会关系对人来说依然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在支配着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既能有效的控制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又能从社会关系中解脱出来,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关系对人来说才能不再是一种异己的理论,而是个性发展的条件,而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④。只有这时,人才成为了社会关系的主人,人才能真正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三、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就马克思伦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来说,马克思的伦理思想不仅具有巨大的理论资源意义,而且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马克思的伦理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理论资源,尤其是在道德建设方面。在马克思的伦理思想中,道德是时代伦理精神与现实接触发出的回声,道德建设的基础是现实的物质利益关系,在任何时候道德建设都不能脱离现实的物质利益。在当今处于新时代快速发展中的中国,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如何处理这些多边的伦理关系必然是我们重要的课题,而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和对“现实的人”的道德关怀也可以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政治、生态文明、民生以及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渊源和方法论指导。

其次,马克思的伦理思想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江泽民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制造的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⑤这里阐明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十三五”规划中,习近平提出的“五个理念”均充分体现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伦理智慧;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共享发展方面,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对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保障;在绿色发展方面,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指导和影响越来越深刻。着眼当今,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了系列阐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伦理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习近平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⑥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73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⑤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80.

⑥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三:绿色发展篇.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2015年11月12日.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本质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