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砖石建造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

2018-12-26史豪祥

数码设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砖石王澍中国美术学院

史豪祥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引言

中国传统砖石建造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印迹,它强烈拥抱着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精髓,对传统材料的运用有助于表达我们的人文情感,延续我们的历史记忆,更容易使人与建筑、场所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形成归属感与认同感。

1 砖石建造术

1.1 砖石的装饰性运用

砖石在现代倾向于装饰化、围护化应用。面砖和贴面石材是当代建筑主要的贴面材料,由钢筋混凝土或钢作结构,新的砌块作为围护结构,表面覆盖面砖或贴面石材,从而达到一种特定的审美视觉效果。

1.2 砖石的组合性运用

砖石两者的结合运用及与其他材料的结合应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砖石与木材由于材料自身各种性能的互补性,它们在建筑形态上的所表现的“和谐”很早就被人们所接受,砖石天然效果粗犷浑厚,色调偏冷;木材柔韧有弹性,色调偏暖。砖石多承受重力,多用于建筑的墙体,基座等;木材主要承受弯矩,多用于墙身上部及屋顶。

2 建筑师的探索

2.1 王澍——国美象山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总体规划十分重视校园整体环境的意境营造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筑群敏感地随山体扭转、断裂,兼顾着可变性和整体性,很好地消隐在静谧的大自然里。

王澍在进行对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期设计时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另辟蹊径。传统中国一直运用土、木这类自然材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在今日完全可以被循环使用,并且中国美术学院大面积的使用了白墙黑瓦的设计,尽显中国画意蕴。王澍从各个地方的拆房现场收纳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瓦片砖片,这些旧瓦旧砖让建筑出生就充斥着文化的沉淀和时间的积累。既是在保持校园整体色调高级高雅,体现中国画意志的同时,又是循环利用旧转旧瓦这些旧材料,变废为宝。南方建筑中常见的砖,瓦,泥,竹,木,檐这些旧材料给校园赋予了灵气,旧材料的质感和色彩还能完全融入自然,这一点是完胜新材料的。

2.2 隈研吾——石材美术馆

由废旧石造米仓改建的石材美术馆,是隈研吾2000年的作品。设计师没有用极具现代感的玻璃房子和原有沉重单调的石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而是使用了一种新的设计手法:采用与现有建筑相同的建筑材料——当地的芦野石,建造比现有石仓库建筑建筑略显轻巧的墙壁,将40mm×120mm截成的石材构件,横向贯穿在1500mm间距的石柱之间,形成石头格栅,把50mm厚的薄石材层层叠堆起来,除去对结构不会产生影响的部分,为建筑物创造更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隈研吾希望能避免混凝土、钢材、玻璃这种不“自然”的材料,全部使用石材去建造房屋。石材美术馆的“高光点”——3座米仓之间的缝隙,是以“以间隙为主、建筑为辅”的设计手段,将建筑体量打散、重组,将新建建筑沿着“间隙”布置,并在间隙中引入水,水面上的通道与新旧建筑间的通道相互连通,形成一个连贯的回廊。回廊由两种“透明石壁”组成,一种是展览区承重的“透明的多空型砌筑结构”,另一种是图书馆区域的“石格栅”。两种不同的石材处理方式使天然的芦野石转化成“粒子”,光线和微风透过砌体与石格栅之间的孔洞进入建筑体内,使建筑消隐在3座古老米仓之间。

3 结束语

充分了解传统砖石建造术后综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我们得知传统的砖石建造术不仅仅作为一种建造手段,它还和精神方面相联系,铸造精神和空间内容并且突出了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也是现代建筑建造的传承。

建造术和材料的更新进步本身就代表了新时代的特征,在建筑创新的同时需要人们情感上相平衡。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建筑物更应该注重与人们情感的交互性,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更应该注重文化性,传承传统的建造术,拉近人与建筑空间之间的距离,赋予传统建筑材料非凡的意义。

[1]孙晓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价值界定[J].艺术与设计, 2007, 8: 208.

[2]杨朝晖.当代中国建筑中的民族主义情结[J].中外建筑, 2003, 4: 5-7.

[3]覃宗泽.木质建筑材料在建筑中的作用和应用发展[J].低碳世界.2017, (13).

[4]卢健松.建筑地域性研究的当代价值[J].建筑学报.2008, (07).

[5]肖平西.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04).

[6]张帅.石塘传统民居的材料使用及其成因初探[J].山西建筑, 2010, (01).

猜你喜欢

砖石王澍中国美术学院
王澍建筑作品中的传统水墨“画意”表达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狂妄与谦恭
狂妄与谦恭
岭南传统砖石牌坊文物保护技术研究
文化部的动漫奖公布《大鱼海棠》、中国美术学院等获奖
传统木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砖石结构古建筑震后破坏状态评估方法
砖砌建筑在传统民居四合院中的运用
自由如莲徐徐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