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L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
2018-12-26
(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江苏苏州,215400)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要求青少年必须具备信息素养。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找到一种适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新的学习方法。笔者将基于设计的学习(Design Based Learning,简称DBL)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美国教育学教授琳达·达林-哈蒙德提出DBL强调“设计”对学习产生的作用,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创造力、高阶思维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的学习方法。经过初步研究笔者认为DBL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有五个环节:(1)教学内容的确定。(2)设计任务领取,明确设计要求。(3)开展设计实践并检验设计。(4)分享与交流。(5)评价与反思。DBL能改变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出现的无聊呆板的课堂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最终的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实践,笔者认为高中信息技术开展DBL可以遵行以下几个原则:
1 自主性原则
DBL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DBL课堂中,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需求和意愿为学生设计一个探究性学习环境,使其能自由选择学习方向,自行探索解决问题,让其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从而激发其自主性。一旦自主性被激发,学生会根据自身的需要积极、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学习,并对自身的学习作出相应的规划、调整、指导、修正等学习行为。
2 合作性原则
教学是人际交往的过程,包括师生、生生、师生群体、生生群体的交往。教学要顺利开展,就需要这几组关系能和谐发展、合作发展,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所有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DBL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意图的设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之间、学生与小组之间互相配合、积极合作,共同开展探究活动;教师站在合作者的角度配合学生和学生小组完成探究活动,为学生和学生小组减少活动障碍和提供帮助。
3 全面性原则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和学生是不同的,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异较大,包括心理、生理、兴趣爱好、成绩、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DBL要求教师认清自己的受众是全体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进行设计,并关注个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在DBL课堂中,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参与学习研究,教师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调整设计、及时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激励,如基础差的同学要及时肯定表扬并积极鼓励其展开探究活动;基础好的同学鼓励其展开合作并深入探究;学生好的设计作品及时共享,培养学生欣赏水平与审美观;学生实践中的不足与失误则及时批评纠正。
4 真实性原则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DBL研究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发生的学生参与的一系列探究性教学活动,开展DBL活动的终极目标是提高高中生的信息素养。DBL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即明确当前任务所需要的信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它不但要求具备丰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精纯的技术功底,更要有驾驭技术、理论的整和探究能力;它对人才素质提出了一个更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性的要求,同时也是衡量各国科技水平能否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教学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情境、理论、技术都必须是真实的、科学的、可靠的。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下,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在实践过程中结合,通过不断的分析、设计、调整与修正,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理论的提升和实现教育改革。
5 实践性原则
DBL强调学生在设计型挑战中进行实践,而目前笔者所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材也能很好的体现实践性这一原则。教材中有两种类型的实践,一是穿插在正文中的实践,二是每一章后的综合实践,两种类型的实践相结合,形式多样,总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提高自主探究、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的能力。DBL强调在教育实践中应用教学干预,从而影响处于自然情境中的学习和教学。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技术结合起来开展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是DBL研究的关键,也是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
DBL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DBL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合,能够改变原有的沉闷的课堂,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其他学科的课堂模式中解脱出来,利用充满活力激情、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动起来 、活起来;教师要把学科知识范围扩大,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信息技术本身与社会前沿技术有紧密的联系,其教学方式应该很灵活,因此将DBL与高中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必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个实践研究笔者会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