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街保护区环境系统保护与有机更新研究
2018-12-26
(北京服装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北京,100029)
引言
随着时间的进程和发展,在城市空间日益减少,城市中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环境的保护更新成为必不可少的发展战略。而我国在城市中的历史保护区改造的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社会进程的加速、历史文化的流失,逐渐的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与更新的思考和探索,因此出现了“有机更新”的概念。
早过去的环境更新中,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开发模式以大拆大建为主,不断斩断了城市的根基,更是让城市失去了来自历史中的生命力。随着进一步发展,城市需要回归原本究其历史文脉。
1 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概述
1.1 大栅栏保护区
大栅栏保护区位于北京市前门外的一条商业街,现在也泛指周围的一些相关地区,原本处于老北京的最中心的位置,是北京城市中轴线上一个重要的地区。经历了近500年的历史沿革后,将部分地区发展成为商业区,剩余部分保留着居民居住与生活的混合区。
大栅栏保护区是一个复杂的混合区,将商业与生活混合在一起,这使得本保护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该保护区的居住空间上,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原本的四合院形态经历了一个从清朝末期到今天的一个大杂院形态的转变,该地区的商业类型也逐渐由服务北京城变成了到对周围居民生活的服务设施。
1.2 历史沿革
大栅栏保护区原本被称之为廊坊四条,自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来,经历了500多年的沿革,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商业与居住混合体。
清朝政府推行新政策之后,兴建了大量的新式建筑,辛亥革命之后,大栅栏地区成为了一个对外交通的旅店和批发地区。
1.3 延寿街与大栅栏
延寿街是位于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一条居民生活与文化保护区,周围的生活环境、居民建筑得到了大量的遗存,文化与环境的保留使得这条街依然保留着较为原本的生活状态。
2 环境的有机更新表现
2.1 有机更新
“有机”这一概念本源于十九世纪生物学界,后来经历了一系列的学科交叉研究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备“和谐、协调、联系、整体”条件的思想方法。而“有机体”指具有一定规模并且边缘明确的自制个体,由不可分离的不同部分构成。“有机更新”分为实体环境的更新与社会结构和经济交融的更新两个部分,并且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了对菊儿胡同的有机保护与改造。
2.2 环境的有机更新的案例
(1)上海田子坊环境更新案例
上海田子坊的更新是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的自发性更新,田子坊的环境、建筑、文化的更新明确的体现了历史建筑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结合。多样化文化的相结合,在更新初期,有针对性的对国家、文化、和元素之间进行交互结合,在上海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同时与时尚的上海现在文化进行碰撞,有效的促进创意的发展。
(2)苏州同里古镇的环境更新案例
苏州同里古镇作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古镇,在对它的更新过程中采取了新的更新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古镇开发和更新时产生的主题复杂、难以管理的现象。同里古镇项目在更新上,相对于北京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借鉴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建立了明确的实施结构,更是借助了民众个体的大部分力量,为政府减轻财政压力的同时也改善街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
(3)都柏林的坦普尔有机更新
国外的城市发展相较于国内更早一些,因此他们在对于历史街区的更新保护和发展方面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国外的一些城市中历史街区的发展经历和经验对我们历史街区的改造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除去不同城市之间的空间形态、建筑形式、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差异,各个历史街区之间也有许多更新的共通性。
1985和1986年都柏林对这个街区开展了更新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对该地区未来政策的研究,力王是对该街区历史文化的研究。这两份研究主要目的是丰富该街区的建筑形象和传统文化与社区活动之间的互动联系,这些联系可以促进开发以此吸引游客的往来和居民对该街区的保护,再次政策下,该街区主张从对环境的改善、空间结构的整治和文化活动投资的加强来对该城市街区进行更新修复。
(4)环境有机改造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模式
由国内外历史文化保护区更新改造的案例中不难看出,环境的有机更新的实施经历了一个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在不断的摸索中,达到逐步的成熟,人们对过去的历史经验不断地吸取教训,并为环境的歌逼供信不断地调整方案。
3 街区环境有机更新设计与研究在延寿街更新中的具体应用
3.1 延寿街概况
延寿街:形成于明代,该街位于北口处有一寺庙称“延寿寺”,所以整条街以寺庙得名。这条街区内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与遗存,现仍有大量居民居住于此,建筑依然保留原本形态并未做大改动。
延寿街在辽金时期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发展,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大栅栏地区属于紧邻城东的郊区,而延寿街也因为辽代的一座古刹——延寿寺而得名。在《顺天府志》中有记载,“延寿寺,辽刹也。”延寿寺的位置位于琉璃厂东北地区,所以将此街命名为,延寿寺街,后称为延寿街。
3.2 现状调研
(1)延寿街空间结构分析
延寿街以一种非常传统的形态呈现,两侧均为生活空间,由原“四合院”的形式演变为现“大杂院“的形式,其肌理形态与其景观配套形式,真实的将延寿街的环境现状体现出来。
(2)环境商业分析
(3)居民生活环境分析
①停车区域
在延寿街上没有独立的停车区域、机动与非机动车都占用正常道路。
②休闲空间
在延寿街上,居民们没有较为独立的休闲区,大部分的休闲娱乐空间是居民自发组织的一些老旧房屋进行娱乐活动,或在路边的一角进行休憩。
③文化娱乐
居民没有较为独立的娱乐空间,在该地区的环境改善上,也仅采取“各扫门前雪“的形式。人们的娱乐精神体现在生活区的每一个角落,一个传承下来的小小相声舍、一个不足十平的遛鸟的屋子、还有墙壁上由居民自发绘制的壁画,皆体现了民众想对于文化娱乐的渴望。
3.3 延寿街环境更新中地区角色参与分析
(1)政府的角色
菌株CEH-ST79的发酵液对马铃薯干腐病的活体试验结果显示(表3),菌株CEH-ST79发酵液可明显抑制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其中,发酵液对病原菌65B-2-6具有高抑制活性,抑制率为73.83%,病斑深度为0.51 cm,坏果率为37%;对病原菌青9A-5-2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50.19%,病斑深度为1.22 cm,坏果率为56%;对病原菌青9A-4-13具有弱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28.13%,病斑深度为1.67 cm,坏果率为100%。
延寿街的环境更新程度,取决于决策者的主动性和实施力度,使用其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对该片地区中各个方面的直接动态和资源的掌握。从人力、物质的资源调配上给予大力支持。
(2)居民的角色
居民是一个地区环境的有机更新发展的重要角色之一,也是推动该地区环境更新发展进步的根本。居民对于生活的需求与意见可以使设计小组在制定新的策略时制定更加符合民众需求。
(3)历史文化保护区环境更新中的特征与问题分析
在街区环境更新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公众的参与,为了保证更新计划具有科学性,计划的制定基本取得了“民主、公平”原则。但由于地域、文化、资源以及社区发展的基础不同,会导致居民参与程度与结果不同的特征。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更新中,公众参与的提议毕竟还是少数,若参与实践必然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公众参与对象的局限性,居民参与深度不够等文艺依然亟需解决。
3.4 “有机更新”策略在延寿街更新中的应用
(1)改善环境,保护地区肌理
延寿街作为一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的一条街,定位为一个集旅游、居住、商贸于一体的街,所以在对该地区进行有机更新的时候,首先应注意保护该街区居民的居住问题,保护范围内的建筑可以做旅游、商贸为主,范围外的更新要更多的考虑居住的环境更新。
(2)保留传统,传袭历史文化
在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原始居民后,该街区居民的生活习性得以保存。与此同时,也要对延寿街、以及大栅栏保护区相关的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例如,一家老相声店。街区通过进行文艺的展示、“设计周”的开办等方式来保护这些文化遗存。
(3)延寿街的保护与新文化的导入
在延寿街原本的旧有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基础上,增加新的文化区和旅游区,不仅仅保护本地区的居民生活,维持正常的运行,形成一个具有旅游特色的传统居住风貌为主体的文化性历史保护区。
3.5 历史保护区的环境更新的经验分析
一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更新的规划发展,是将该地区内的空间、管理、和经济发展集结于一体的一个综合性规划发展,需要较强的前瞻性、社会性和专业性。
为了保证公民参与在历史街区更新中的稳定性,首先制定一个与民众相互协调的平台,结合当下地区现状,引导居民参与制定和行动,集中收集居民意愿和社区信息。
4 结论
本文是针对我国在更新进程中,探讨历史文化保护区更环境的保护与更新问题。将历史文化保护区重的环境进行有机更新,该有机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改善,嗨哟与对于更新模式的改善以及更新的体系的有机化。需打破原本的传统观念、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内在逻辑,了解“有机更新“的根本意义。对环境进行重新设计。
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有机更新设计”将持续的不断贯穿其中,根据当下的城市文化特点,进行更符合现状的保护与环境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