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黏液瘤的双源CT诊断

2018-12-26刘永保张艳秀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年6期
关键词:双源瘤体黏液

刘永保 张艳秀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

心脏黏液瘤是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约有76%发生于左心房,右心房心脏黏液瘤占比约为10%~23%,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而治疗时机的贻误可导致患者瘤体嵌顿于房室瓣环、黏液瘤破碎导致动脉远端栓塞风险大幅上升[1-2]。心脏粘液瘤的影像诊断有多种方法,超声心动图准确率高、特异性强,且能够为瓣膜功能的评价提供良好参考[3]。但超声检查图像无法进行多方位重建,CT成像对手术有其特殊指导价值[4]。双源CT速度快、剂量低,本研究探讨双源CT和超声心动对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体外循环下黏液瘤切除术治疗的心脏黏液瘤患者资料。选取带瘤蒂且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术前完成超声心动图和双源CT检查的71例患者进行研究。黏液瘤部位:右心黏液瘤41例,左房多发黏液瘤8例,左心房侧壁、二尖瓣区黏液瘤22例。

1.2 超声心动检查

使用VIVID 7超声诊断仪(美国GE公司)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嘱其保持呼吸状态平稳,分别于胸骨左心室长轴、心尖四腔、剑突下切面、心底短轴实施多切面扫描,探头频率2.1~3.5 MHz。

1.3 双源CT成像

使用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德国Siemens公司)行双源CT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80~120 kV,管电流200~400 mAs,Pitch 0.18~0.30,球管旋转时间0.33 s/周,FOV 150~200 mm,矩阵512×512,层厚0.75 mm,重建间隔0.40 mm。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下至膈下1 cm,包括整个心脏。扫描时嘱患者屏气10~15 s,选取心电脉冲管电流调节技术和动态曝光剂量调节技术以降低辐射剂量,若患者未合并心律不齐,可选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5]。对比剂选择非离子型碘,浓度270~370 mgI/mL,注射剂量50~80 mL,注射速率3.0~5.5 mL/s,10~15 s内注射完毕;对比剂注射完毕后,追加生理盐水30~40 mL,注射速率3.0~5.5 mL/s。使用对比剂示踪技术扫描,感兴趣区设定为气管分叉水平降主动脉或升主动脉,阈值140~180 Hu,达到阈值后延迟3~5 s进行扫描[6]。设备自动选择最佳收缩期和最佳舒张期,并根据图像质量重建其他期相。

1.4 分析方法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超声心动图、双源CT对瘤体内钙化、瘤蒂显示、瘤体囊变的检出率,并比较其评估瘤体活动度、肺动脉栓塞的准确率,分析双源CT对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价值。此外,对比双源CT与手术测量瘤体直径、瘤蒂直径差异,总结双源CT在心脏黏液瘤术中的指导作用。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分析,诊断准确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瘤体大小、瘤蒂直径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心动、双源CT及病理检查结果

粘液瘤瘤体根部多有纤维组织和较短的蒂与房间隔卵圆窝或非常规位置相连,瘤蒂长度为10~22 mm。71例患者中,51例患者超声心动图能够清晰显示瘤蒂形态、部位、长短,61例可清晰显示瘤体活动度;双源CT的瘤蒂显示率为94.36%,高于超声心动,且其肺动脉栓塞检出率为21.13%,高于超声心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黏液瘤的准确率为85.92%(61/71),双源CT诊断心脏黏液瘤的准确率为94.36%(67/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超声心动图、双源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n/%)

2.2 双源CT及手术测量瘤体直径、瘤蒂直径

双源CT与手术测量瘤体直径、瘤蒂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双源CT及手术测量瘤体直径、瘤蒂直径比较(cm,s)

表2 双源CT及手术测量瘤体直径、瘤蒂直径比较(cm,s)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观察组比较,#P<0.05

?

3 讨论

心脏黏液瘤起源于心内膜下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叶细胞,约占心脏原发性肿瘤的50%,但其发病率仅为0.5/100万,加之临床症状、体征无典型性,极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类型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7-8]。超声心动图具有简便、无创、无副作用等优势,除指导心脏黏液瘤部位、数量、大小、形态、活动范围的判断外,还可观察其他并发心脏疾病是否存在,已成为临床心脏黏液瘤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案[9]。

由于心脏黏液瘤结缔组织疏松,在高速血流冲击下易脱落并引发肺动脉栓塞,故术前评估患者肺动脉栓塞状态对于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有着重要意义[10-11],然而,超声心动图并不具备评估肺动脉栓塞状态的作用。为弥补这一弊端,有学者提出选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以达到在单次增强扫描的同时,完成冠心病、肺动脉栓塞排查的目的[12]。与多层螺旋CT相比,双源CT能够在更宽的心率范围内使用更少的剂量满足诊断要求,且扫描速度快,在单个心动周期内即可获取高质量图像,是心脏黏液瘤诊断更为理想的CT技术[13-14]。

此次研究就双源CT诊断心脏黏液瘤的参考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超声心动图相比,双源CT诊断心脏黏液瘤的准确率相当。但超声心动图能够清晰显示瘤蒂形态、部位、长短,清晰显示瘤体活动度,本研究双源CT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达到21.13%,而超声心动图并未检出肺动脉栓塞的存在,显现出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在心脏黏液瘤诊断及合并症评估中的互补价值。

有研究报道,瘤蒂一般较短且呈软组织密度,CT影像中,瘤蒂大多为瘤体所遮蔽,导致瘤蒂显示欠清或不显示[15]。本研究使用双源CT,较高的空间、密度、时间分辨率利于原始数据全方位重建,通过CT与手术测量瘤体、瘤蒂直径的比较,得出双源CT能够实现瘤体位置、大小、瓣膜受累程度的准确判断,对于评估患者手术耐受度、调整手术方案有着重要指导价值[16]。

心脏黏液瘤的CT影像表现较为典型,并以边界清晰、瘤体活动度大为主要特点,但也需要注重部分少见位置心脏黏液瘤的鉴别诊断:1)左心房非卵圆窝起源或多发黏液瘤的起源部位较为罕见,且瘤体活动度偏低,需与心脏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相鉴别。心脏恶性肿瘤瘤体基底往往呈侵袭性生长且与周边组织分界不清,普遍伴有纵膈内淋巴结肿大[17],是两种疾病的主要鉴别依据。2)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所致肺动脉高压可使得血栓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此时左右心房内亦可见通过卵圆孔相连的充盈缺损,极易误诊为心脏黏液瘤[18],故需要强调黏附于卵圆孔处血栓与右心房黏液瘤的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利于心脏黏液瘤活动度观察,而双源CT在了解肺动脉栓塞状态方面具有优势,可更好地指导手术。

猜你喜欢

双源瘤体黏液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体直径及体积变化的随访研究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