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室人造肉,你敢吃吗?

2018-12-25伊丽莎白·克拉夫特

海外文摘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人造肉肉食试管

伊丽莎白·克拉夫特

  试管小球这些让人想起鱼籽或奶茶中珍珠的小球里含有人造动物脂肪。

就在不远的未来,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就会使人类陷入生存危机。特大城市的居民们在上班途中被困在拥挤不堪的街道上,地球资源即将耗尽的结局将不可逆转。这样,到2071年,鼠肉将摆上我们的餐桌——这种如今还属于四害的动物,将会是我们最后的晚餐。2017年的科幻片《星期一发生了什么?》中展示了令人不安的一幕——太多的人争夺太少的食物。那么,这部阴暗的电影中隐藏着多少事实?

 用干细胞培养的人造肉 

到2050年,将有90亿人生活在地球上,比现今多将近25亿。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如果他们继续像今天一样食用肉类,世界肉类消费量就会上涨到每年4.65亿吨,几乎翻了一番。该如何满足如此巨大的食肉需求呢?多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究答案。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来自培养皿的人造肉。

“我们不会再采用为了食用鸡胸肉或鸡翅膀而养一整只鸡的愚蠢做法了,而是在合适的介质中直接培育这些部位。”早在1931年,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就做出了这样的预言。

多年来,以色列、美国、日本和荷兰的生物技术公司一直在努力实现这一愿景。不久,由干细胞培育而成的肌肉組织——所谓的“试管肉食”或“清洁肉食”,就会作为来自实验室的鸡块或牛肉馅饼上架售卖。

   来自培养皿的肉末2013年,61岁的荷兰教授马尔科·珀斯特在伦敦展示了第一个来自细胞培养皿的汉堡牛肉饼。

这种技术源自医学界。如今,在器皿中培育心瓣膜和皮肤组织已不成问题,那么为何不能培育肉食呢?将来,如果我们想吃肉,就只用提取动物的肌肉干细胞,而不用大规模屠杀动物。肉类在体外的液体培养基中也能长势良好。液体培养基中的成分有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从活着的动物胚胎血液中提取的一种生长血清。细胞组织先形成肌肉细胞,然后长成肌肉纤维。在实验室中,几乎可以毫无限制地进行繁殖。

2013年,为了制作第一个“试管汉堡”,科学家用了将近2万个肌肉纤维,当时它们仍然是在不同的培养皿中靠手工制作出来的。接着,荷兰科学家马尔科·珀斯特公开试吃了这个用实验室肉末制成的重140克、造价约25万欧元的汉堡。参加试吃的还有奥地利营养学家哈尼·吕茨勒,她回忆道:“如果这个‘试管牛肉饼和一个传统的汉堡使用同样的调味料,我将很难觉察到两者的差别,它们的色香味出奇一致。甜菜汁可以为人造牛肉饼的外观锦上添花,轻煎时发生的能产生典型煎肉芳香的美拉德反应则能为其味道增色。”

在“试管汉堡”获得成功之后,马尔科·珀斯特于2015年建起初创公司“莫萨肉食(Mosa Meat)”。如今,这位科学家已经不再靠手工制作他的汉堡牛肉饼了,而是通过生物反应器。这样,费用明显下降,一公斤人造肉只需要约64欧元成本,只是原先费用的极小一部分。大约两年后,第一批莫萨肉食产品将进入市场。

美国企业“孟菲斯肉食(Memphis Meats)”也开始小规模生产实验室人造肉。2016年2月,科学家们展示了培育出的肉丸子;2017年3月,他们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块“试管家禽肉”。不久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和维珍(Virgin)品牌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分别向这家加州初创公司投入了数百万美元资金。“孟菲斯肉食”公司还从公益组织“美食学院(The Good Food Institute)”获得了支持。“我们应该生产更好的肉,而不是鼓励人们不吃肉。”“美食学院”组织的媒体发言人马修·波尔这样解释道。这位人造肉支持者不仅给出了道德伦理上的理由,还认为人造肉更加环保:“我们必须生产有益健康、动物和气候的肉食。”

肉类和香肠生产商早就对人造肉充满兴趣,但目前的发展重心仍然是追求植物性肉类替代产品,其中就包括德国最大的家禽养殖及加工企业——PHW集团。

品牌维森霍夫(Wiesenhof)背后的这家公司最近入股了以色列专做人造鸡肉的“清洁肉食”初创公司“超级肉食(Supermeat)”。2015年,这家德国企业已经将部分素食产品引入市场。“如今我们迈出了新的一步,开始开发由细胞培养出的肉食。”主席皮特·魏斯约翰解释道。他表示,这也是消费者喜闻乐见的。

   透明的生鱼片科学家们培育出了没有血管和神经的几乎透明的试管肉食。

家族食品企业“吕根瓦尔德磨坊(Rügenwalder Mühle)”的经理果多·罗宾也认为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细胞培育是未来肉类生产的一种极具前景的选择。“如果世界人口持续增长,而我们又想继续食用如此多的香肠和肉食,就需要有第二个地球。”他认为,食品界并没有很好地应对过去70年的人口爆炸式发展。“我们只是让一切变得更加庞大、迅速和高效。而现在,在动物饲养和饲料方面,我们也走到了尽头。”根据市场化专家的意见,不管是素食还是“试管肉食”,每种替代传统肉食的尝试都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但是迄今还没有关于“清洁肉食”研究的具体计划。

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食肉欲望对环境和气候有致命的影响,会导致土地和水资源危机。尤其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畜牧业的巨大阴影》一文公开发表以来,研究者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工业化大宗饲养对环境的损害。在德国饲养量超过1200万头的牛也是气候杀手,它们的胃里产生的甲烷是比二氧化碳强25倍的温室气体。此外,肉类生产消耗了大量水资源,每生产1公斤牛肉需要消耗1.5万升水。

研究者希望,人造肉的生产方式可以比传统的肉食更加安全健康。“试管肉食”在实验室中的培育方式,可以影响肉的内部构成。这样,生产出脂肪含量低,添加了维生素或欧米伽3脂肪酸的肉类,也是可以想象的了。德国营养协会建议,每周食肉量不得超過600克。肉类含有丰富的铁、硒和锌,但也含有会对脂肪代谢、尿酸值和体重产生不良影响的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嘌呤。尤其是红肉被认为有害健康,如同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者们2015年强调的那样,香肠之类的加工肉甚至被认为致癌。而人造肉可以很美味,同时带来的健康风险又极低。

 消费者想吃人造肉吗?

但是,人们对来自实验室的动物肌肉细胞的接受程度如何?“清洁肉食”有占领国际市场的潜力吗?或者,这一愿景会在消费者的质疑声中走向失败?

因为到目前为止,人造肉的制造过程并不是完全不需要动物的。首先需要从动物身上提取干细胞,在此基础上才能在实验室中培育人造肉。此外,生长血清也是从还未出生的动物胎儿血液中提取的。母牛因此被屠杀,它肚子里的胎儿也会因此死亡。

人造肉培育工艺不仅极其昂贵,而且从伦理上来看也还备受争议。科学家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便是开发出人造或植物性的替代成分,例如专家们希望用水藻代替动物胎儿的血。目前,以色列的“清洁肉食”初创公司“超级肉食”已经实现在纯植物培养基中培育细胞了。

然而德国农民协会主席乔基姆·鲁克维德认为,不再饲养动物的农业是不可想象的。这位农业官员认为,目前就能在保护动物权益并兼顾环保的前提下生产肉类食品。此外,“试管肉食”的发展现状和实现其可持续、高效肉类生产的承诺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爱动物,但同时我们也爱吃它们的肉。人造肉的理念基于人和动物实现利益平衡的愿景,是一种和谐化的幻想,令人喜爱,却不现实。”社会历史学家乌韦·斯皮克曼预言道。他认为,虽然可能存在相关的市场空缺,但是其地位无足轻重。相反,哲学家理查德·普勒希特则相信人造肉技术会取得突破。在德国农业行业代表面前发表的一次演讲中,他解释道,“试管肉食”将被人们普遍接受,而且相比伦理或环保原因,起更加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原因。普勒希特预测,在20年内,实验室人造肉就能淘汰工业化大宗养殖。

   人造肉资助者科技大佬比尔·盖茨(左)和硅谷投资人史蒂夫·尤尔韦松都是孟菲斯肉食的投资人。

2016年,德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让卡尔斯鲁尔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调研了人造肉的被接受程度。结果是,对大部分受访者来说,“试管肉食”是传统肉类生产之外的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而那些只想减少肉类消费而并不想完全放弃肉食的人则反对培育肌肉细胞的做法。他们更支持改造农业结构,使之变得更加环保。他们担心,人造肉会导致人和动物之间关系的疏远。

当牛排不再让人们想起草原和牛栏,而是想到一座无菌实验室,会有什么后果?“肉和动物之间的异化早就存在了。”营养心理学家乔基姆·威斯腾霍费尔强调。因为和整只动物在所有人的目光下被肢解的中世纪不同,如今我们看到的肉都是分成小份包装好的。他表示,“清洁肉食”只是在此基础上走得更远了一些而已。

[译自德国《焦点》]

人造肉革命

孟菲斯肉食(Memphis Meats)美国旧金山

心脏病专科医生乌玛·瓦勒提因“清洁肉食”方面的出色研究成果而声名大振。这位“孟菲斯肉食”公司的老总将在2021年前将第一批不会对动物造成痛苦的家禽肉引入市场。

阿勒夫农场(Aleph Farms)以色列阿什杜德

在以色列,非常多的人出于伦理原因只吃素食。公司创始人迪迪尔·图比亚斯希望实验室牛肉能够征服世界。

超级肉食(Supermeat)以色列特拉维夫

这家生物科技公司众筹了约20万欧元资金。经理伊多·萨维尔想为餐馆和超市提供实验室仔鸡肉货源。

莫萨肉食(Mosa Meat)荷兰马斯特里赫特

医生和药理学专家马尔科·珀斯特被认为是实验室汉堡肉的发明者。3年前,他成立了初创公司“莫萨肉食”。

Integriculture日本东京

羽生雄毅于2015年成立了他的培育人造鹅肝的初创公司。他的投资人包括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所长北野宏明。

猜你喜欢

人造肉肉食试管
MEAT 2.0
人造肉也有高盐高油风险
“人造肉”或将被端上餐桌
长得像牛的肉食牛龙
肉食爱好者福音 黑蒜露笋煎焗鸡脯
恐龙系列植食?肉食?
剥离亏损业务中粮第10家公司将上市
试管难题
冬季的故事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