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8-12-25钟莉萍

江西教育C 2018年10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钟莉萍

摘 要: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向学生介绍各种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开拓高中生的视野,提升其审美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已经逐渐成为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方向,教师需要利用写作背景,借助作者情感,并融入实践练习,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包括字词、句式、语法、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均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結合到一起,不断地提升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利用传统文化来影响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如何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展开深入的探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些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有着较为突出的体现,因此老师在课堂上渗入传统文化,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烛之武退秦师》这一篇课文,第一部分讲述了烛之武早年并未受到郑伯的重用,但是在国家危难时刻依然挺身而出,学生只有了解了传统文化中“国家大义”的内涵,才能够理解烛之武为什么能放下私人恩怨,选择舍身救国。第二部分描写了烛之武独自一人面见秦伯并且劝退秦军的过程,他在谈判中所用到的“远交近攻”理论是古人的外交智慧,学生可以由此学习到一些谈判、交流方面技巧。

(二)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相较于西方文化的开放与直接,我国文化更加强调内敛、含蓄,更具有包容性,文化氛围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因此了解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文学作品。例如《雨巷》这篇文章就非常具有传统文化气息,只看到这首诗的名字,便能够体会到一种我国南方特有的婉约、忧郁气息,诗中的“油纸伞”“丁香花”“雨”“梦”等意象更是将这种朦胧、幽怨的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则可以通过这些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利用写作背景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年代背景和创作背景,这些背景中蕴含着创作时的文化氛围,影响着作者的创作风格以及表达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地利用写作背景,挖掘出这些创作背景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探究不同课文的各种背景故事,了解这些故事中穿插着的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告知学生。学生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感知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最后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古人在创作诗辞歌赋的过程中,会受到身边环境和个人命运的影响。明确古人在创作文学作品时的创作心境,能够辅助感知作品内涵。比如在学习《氓》这首叙事诗时,学生需要掌握比兴的手法,把握诗歌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教师就需要首先向学生介绍《氓》的创作背景,让学生首先了解《诗经》,认识其中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和风雅颂的分类标准。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古代男女之间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从而才能认识到《氓》中,女主人公敢爱敢恨的形象。教师在给学生介绍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时,学生不仅仅能够了解与这部文学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的内心情感,还能够理解一些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二)借助作者情感

能够与作者达成情感上的共鸣,是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合理地借助作者的情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非常明确地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不断地熏陶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作者在作品中融入的个人情感,让学生能够达成情感上的、思想上的共鸣。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则是最为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一种文体,教师需要合理地借助诗歌,抓住其中作者情感的表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在学习诗歌鉴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即从题材和体裁角度对诗歌进行划分。特别是就题材而言,可以划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等不同的种类,而不同种类的诗歌又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主题,其中又涉及到作者融入其中的不同的情感以及抒情主人公想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认识到:从古至今,为国为民、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洒脱自然等优秀的思想特质,一直是时代的主题。学生学习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就能够从情感思想个人修养等不同的层面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督促自己逐渐地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不仅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目的,还能够推动高中生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融入实践练习

素质教育改革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和传递者,还应当是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者和发现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融入实践性的练习,在各项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借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将课上课下密切地联合到一起,使语文学习成为一个系统。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融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就能够更为直观地体会到作品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在课后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多,身边可以借助的手段也更为多样化,其在完成练习时能够接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也更为丰富。

例如在完成小说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把小说中的主要情节表演出来,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理解课文,并配合自己的表演需求,分析和运用其中涉及到的文化内涵、情感内涵。这样教师就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传统文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合理地借助写作背景、作者情感以及实践练习,让高中生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感知课文内涵,学习到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探究之下,高效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毛子月.弘扬历史文化——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才智,2017(35):95.

[2]刘文贤.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7(30):160.

[3]杜海燕.从《中国诗词大会》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汉字文化,2017(21):34-35.

[4]薛凤秋.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

[5]杨向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相关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36-137.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陈 易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