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学困生帮扶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8-12-25李馥利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挂科朋辈学业

李馥利

(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不断深化,进入大学的门槛逐渐降低,学生学习态度、方法、动机和态度越来越参差不齐,导致一小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达不到学校规定进而造成降级、延长学制、退学和拿不到学位,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也给家长造成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同时,也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这部分学生已经成为与心理问题、经济困难等困难群体同样急需关注的特殊群体[1]。按照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育人为本’的基础性地位为导向,以‘教好每一位学生,温暖每一个家庭’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目标,引领广大教师坚守职业道德,弘扬师德大爱,展示师德风范,形成‘比爱心,比奉献,比育人’的浓厚氛围,推动全国教育工作健康、均衡、和谐发展”[2],对此,各高校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针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 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的界定

目前,国内对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的界定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统一的标准,大多都是研究者自己根据个人理解提出的界定标准[3]。本文将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界定为:因智力因素以外的由于学生自身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出现偏差或者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环境影响而导致其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差,“挂科”较多不能达到正常学业目标,受到留级、退学、不能按时毕业、无法取得学位需要依靠学校、家庭和朋辈的帮扶才能完成学业的特殊群体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困生是个相对的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班级)的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是个别的、是集体中的绝对少数。

二、 学业困难现状分析

近年,学生挂科人次不断上升致使学业困难学生特殊群体逐渐增多,为更好地了解详细情况,为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提供工作依据,笔者选取商洛学院2015—2016学年、2016—2017学年共四学期学生挂科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表2。

表1 SL学院近三年学生挂科统计表

表2 各二级学院2016-2017(1)学生挂科基本情况统计表

由表1可知:学生挂科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近几年日渐衰退的学风有很大关系,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低头族较多,考前也不认真复习,导致挂科人数较多,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表2可知:低年级挂科率明显高于高年级,后续对挂科原因的调查显示:这与低年级学生刚入校时间管理不到位导致参与活动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习、对学校考试认识不足和低年级学生课程较多等原因有关;理科挂科率高于文科,这与理科的课程普遍偏难,学生学习难度大的调查事实相符合。

为了解学业困难学生原因及其总体表现,设计问卷对其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学困生挂科原因

由表3可知:导致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样的,从访谈得知:学生挂科的个人原因,一部分是由于自身学习基础差,不能完全领会老师所教的内容;另一部分是由于自身职业规划不清,时间管理不到位,用在学习上的精力和时间较少;学校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某些专业课设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偏难,导致部分课程挂科学生人数较多,尤其是偏理科和工科的相关专业课程难度相对较大;家庭方面的原因在于家庭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情绪、心理状况;社会方面的原因在于信息时代离不开网络,自制力较差的青年学生最容易“沉迷网络游戏”,使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被打乱,出现迟到、早退、旷课、夜不归宿等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进而影响学业成绩。

三、学业困难学生帮扶现状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以SL学院在校的学业困难学生(挂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0份,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为376份,有效率为96.4%。问卷共设置18道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两种题型,内容包括两部分:(1)人口统计学信息: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别等基本信息;(2)帮扶现状调查:主要从学业困难学生困难的程度、挂科的原因、帮扶偏好和帮扶效果等方面来考察学业困难学生群体帮扶现状。

表4 被试基本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1.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意愿分析

帮扶意愿调查显示:65%的学生表示在遇到学业困难时想过向他人或者学校相关部门求助;55.1%的学生认为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学困生的帮扶教育工作“很好,这样对学困生的各种帮扶更有针对性”。为进一步了解学困生喜欢的帮扶主体,笔者对帮扶主体偏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学困生最喜欢向同辈亲朋好友求助;其次是向家长求助;向代课老师、辅导员、学校学生工作办公室(简称学工办)教师、学校心理咨询师求助者较少,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学生认为同辈亲朋好友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可以帮助自己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而家长、代课老师、辅导员、学工办教师、学校心理咨询师虽然可给学生学业、生活上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但是,由于他们都是长辈,跟学生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代沟,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细节并不了解,而且由于每个人性格特点不一样,沟通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互相不理解的障碍,学生并不能向长辈完全的敞开自己的心扉,实现无障碍沟通,故长辈提出的有些意见并不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形式分析

在对学业困难生已经接受的帮扶形式的调查显示:20.8%的学生接受了思想引导;分别有17.8%的学生接受了经济帮助和朋辈互助;15.7%的学生接受了心理疏导;分别有12.7%的学生接受过行为示范和家庭支持。为进一步了解学困生帮扶形式的期望值及其实际效果的差异,笔者利用李克特5级量表制对帮扶形式必要性及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学校已经开展的帮扶形式总体必要性为4,其中行为养成帮扶的必要性最高为4.39;其次是朋辈互助的必要性为4.29;经济帮助的必要性最小,为3.64,这说明学生认为学校已经开展的帮扶形式很有必要,尤其是行为养成帮扶和朋辈互助帮扶对学困生来说更有必要。

帮扶效果总体的满意度为3.68,其中行为养成帮扶的满意度最高为4.09,朋辈互助次之为3.83,经济帮助的满意度最低为3.37,这说明学生对学校已开展的帮扶总体满意度一般,对行为养成帮扶满意度较高,其余都是一般满意。总体必要性和满意度比较显示:帮扶形式必要性和效果数值排序基本一致,依次都是行为养成、朋辈互助、家庭支持、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经济帮助;说明学校对学生开展的帮扶形式是符合学生预期的,总体必要性数值大于效果值,说明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帮扶的期望大于实际效果,帮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访谈得知:学生认为学校在做各种帮扶时不够深入细致,比如,不同时期学生需要的帮扶形式可能不同,这就需要帮扶人员根据学困生实际情况适当、适时调整帮扶策略,改变帮扶形式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真正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顺利脱困。

3.辅导员帮扶措施内容分析

辅导员作为地方高校对学业困难学生帮扶的主体,其帮扶形式和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很大,鉴于此,笔者专门对辅导员对学困生的帮扶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见图2:

图2 辅导员帮扶措施内容

由图2可知:在帮扶方式上,辅导员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和沟通对学生的帮助最大为52.7%;行为上的示范次之17.3%;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学习上的指导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分别为14.3%和11.9%;心理上的疏导帮助最小3.80%。这说明目前辅导员对学生的帮扶还主要停留在浅层次的思想引导、行为示范和生活学习指导上,对学生心理健康技术手段的运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加强。

在激励方式上,“辅导员在行为上以身作则”对学生的激励最大为46.5%;“辅导员讲述自己艰辛的大学的奋斗历程”次之占21.2%;“辅导员讲述优秀学生努力学习成长成才的案例”为19.5%、“辅导员对自己人生哲理的熏陶”对学生激励较小为12.8%。这说明辅导员行为示范、自身经历最能够刺激学困生奋发向上,而只讲述他人的优秀案例、人生哲理则对学困生激励效果不佳。

在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上,“用生动活泼的谈心、闲聊、拉家常等方式”与学生聊天最受学困生欢迎占59.7%;“几个人一起座谈”的聊天方式次之占27.5;“有长辈的模范、严肃一点”的聊天方式最不受欢迎占12.8%。这说明辅导员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情商,讲求沟通的艺术,以平等、活泼多样的交流方式与学困生沟通,过于严肃、严厉的交流方式达不到应有的帮扶效果。

四、结论与对策

(一) 结论

1.地方高校学困生有很强的帮扶意愿,希望学校安排专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教育工作,最偏好朋辈帮扶,其次是家长帮扶,最后是学校教师。

2.地方高校对学困生已经开展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经济帮助、行为养成、朋辈互助和家庭支持等帮扶形式符合学生的期望,尤其是行为养成和朋辈互助学生认为很有必要,但他们对帮扶形式的满意程度总体一般,低于其期望值。

3.辅导员主要通过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上的引导和示范对学困生进行帮扶,运用心理学相关技术对学生进行的帮扶较少、效果欠佳;辅导员自身行为的示范和成功的案例对学困生的激励最大,人生哲理和优秀学生事迹对学生激励较小;学困生偏好辅导员放下身段、用生动活泼、闲话家常的聊天方式解决问题,而对学生严厉、严肃的聊天方式达不到预期的帮扶效果。

(二) 对策

1 .成立以朋辈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学业困难帮扶中心,为学困生帮扶提供组织保障

朋辈互助作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推行“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以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管理理念,以“助人自助,共同成长”为发展目标,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鉴于学困生强烈的帮扶意愿以及朋辈帮扶的偏好,学校应组织成立专门的学校学业困难学生帮扶中心,组建以党员、奖学金获得者、积极分子、心理专业学生等品学兼优的志愿者为主体的朋辈帮扶团队,在帮扶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学业困难水平进行测试,分析原因,成立专业兴趣小组,制定互助计划,利用同辈经历相似、思维相近的优势对缺乏学习动力、自律意识差和时间管理不到位的学业困难学生进行疏导,让其根据自己情况自主选择帮扶者,中心派遣组员进行针对性辅导,并建立起长期的服务关系,发挥大学生朋辈骨干对学困生的示范性和影响力作用[4],加强学困生自我教育与管理,帮助其从他律内化为自律,从互助转变为自助,促进其顺利完成学业。

2.建立帮扶反馈评价机制,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帮扶策略,提升帮扶满意度和实效性

学困生帮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长效的反馈评价机制,根据学困生所处的困难程度、偏好适时地调整帮扶策略,以适应帮扶人的帮扶需求,提升帮扶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帮扶的实效性,更快更好地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顺利完成学业。例如,对于经济压力大造成的学业困难学生,除了给予学生经济帮助解决暂时的经济问题外,应开展心理疏导和个性化的思想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加强专业学习和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劳动自食其力,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问题,进而保持心情愉悦,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顺利脱困;对于迟到、早退、旷课等行为异常原因造成的学业困难,则应该通过树立榜样、奖励政策、谈心谈话等形式加强对学困生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实时把握轻重缓急,站在学生的角度宽容理解他们的心理,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沟通关系,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爱护,接受学校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激发其积极进取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多鼓励其参加活动,让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在成功中体验自己的价值,激发其内在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困生逐渐地爱上学习,通过自身努力走出困境。

3 .加大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培训力度,提高其学困生帮扶工作实效性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5],他们作为专门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工作琐碎复杂,面对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学生,有关学生的所有事情都是辅导员的事,工作性质不仅要求辅导员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还要求其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将具体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其成长成才。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辅导员对学困生帮扶的效果,除了自身加强学习之外,学校还应通过组织安排辅导员专题培训提高辅导员专业化水平,出台辅导员晋升渠道相关政策,加强辅导员队伍建社,通过计算课时、提高绩效、加大奖励等措施激励更多的班主任、心理咨询、学工办教师加入到学困生帮扶的队伍中来,提高学工队伍为学生服务的总体水平,为学困生帮扶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挂科朋辈学业
艰苦的学业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超级秀场 挂科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程挂科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基于校园卡消费预测学生挂科情况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