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策略研究

2018-12-24徐惠霞

关键词:评价者导学学案

徐惠霞

【摘要】  近年来,本校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大方得体、侃侃而谈、主动学习、质疑纠错等课堂表现都与以前大不一样。3月份,我们特邀市进修学校专家作专题指导,专家听课后提出:合作流于形式、实效性不高。我们不禁疑惑了:学生踊跃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到底是哪里流于形式呢?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9-074-01

于是,我们深入观察反思,的确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些导学案设计“导性”不强,未能发挥画龙点睛的功效;以至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只停留在浅显的层面,无法深入探究学习的重点内容。

有些评价仍然停留在肤浅的肯定或否定层面;没有进行深入思考的,被评价者也难以借助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

小组讨论很热烈,但不是在组长组织下进行的,目的性不强,中心问题不突出,显得随意、无序、甚至有时会偏离主题。

小组成员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只顾说完了事,忽略了是否有同学听进去。……的确存在不少形式化的现象。

这些形式化的小组合作课堂现象,源于教师对教材理解得不够透彻,在导学案设计之时,没有把握知识重难点的突破;教师评价语言匮乏,对生生评价指导不足;对小组分工、讨论的指导不够细致,对小组长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一步探讨改进的策略。怎样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

一、精设导学方案,让课堂精益求精

在合作学习前,学生应该有独立的思考和探究过程,我称之为“自研自探”,只有以充分的自研自探为前提,才能生成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而有效的“自研自探”,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和知能状态,找准知识生长点,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导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数学方法的思考等一系列内化性的学习。有人将导学案看作合作学习的“方向盘”,可见其重要性。最有必要在导学方案中呈现的问题通常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条件不充分的问题;②独立思考大都碰到困难的问题;③不能在短时间内以个人力量解决的问题;④属于发散性思维、答案非单一性或有争议性的问题;⑤需要互相核对结论的问题;⑥展示学习成果的任务分配。

课堂教学能否达到精益求精,导学方案设计是关键前提。

二、活化评价手段,让学习成为享受

对于合作学习生成的结果,不但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小组的学习过程做出不同的评价,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通过评价一方面有意识地调节课堂氛围,让教学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兴趣;还可以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小组合作”在学生的心里与日俱重、落地生根。

传统教学模式的激励性评价使用多了,学生缺乏新鲜感。而合作学习可运用多向交叉模式进行交流。评价范围打破传统的只对“结果”下结论,而是上升到对学习质量、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高度。

启发性评价——教师通过提示性语言或动作,启发被评价者进一步思考,完善问题的解决,更多地用在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发言、展示评价。指导性评价——教师发现被评价者难以解决问题时,做出针对性的指导评价,有目的地引导被评价者转换思维角度或思维方法,从而顺利解决问题。质疑性评价——比较多地运用在生生评价,评价者怀疑别人方法错误时会提出质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运用质疑评价,激发思维碰撞,让课堂精彩纷呈。欣赏性评价——评价者通过语言、情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失时机地充分肯定、激励,使被欣赏者在心理上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评价时注意切中闪光点,评价语言要丰富多样,不能敷衍了事。

评价是一种导向,导学设计时想达到什么目的,就要往什么方向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多功能的开放性评价,能给师生带来愉悦的享受感。

三、强化组长职能,让合作具备组织性

合作的目的是在互相帮助的场景中共同提高,只有有组织有秩序的学习才具备合作的意义。组长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合作中的学习者,教师教学活动的协助者,需要特别培养,让他们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1.召集能力——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保障。接到任务后,组长要迅速地召集组员行动起来,分任务开展研究、收集资料或准备展示。2.命题能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向保障。组长要根据导学案,提出中心问题并定好发言顺序。3.全局观念——是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参与的保障。关注全体,特别是要关注那些不爱发言的组员,例如“你觉得他说的对吗”;“你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你可以补充点意见吗?”等提示,那是调动全员的基本方法。4.调控能力——是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保障。把握讨论时间,防止滥议,适时结束上一个议题,果断转入下一个议题。5.分配艺术——是团队合作意识的保障。组长根据成员特长分配展示任务,有时候也要有意识地给成员“漏短”的机会。逐步培养“漏短”不是“揭丑”的正确心态。6.监督能力——是小组合作的纪律保障。组长要管控小组内部纪律,小组讨论、个别发言、团体展示、回归宁静等一系列“指定动作”均需要组长有力指挥。

组长的组织能力越强,小组成员就越有主心骨,合作学习就越能有序开展。

四、流畅表述、专注倾听,让交流如鱼得水

表述和倾听是与人交流的基本素质。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培养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善于表述、专注倾听的习惯。

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一些常用的表述语言,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还有不同的意见;我想提个问题;我刚才不是听得很明白;请大家关注我的发言;我同意你的观点;我欣赏你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不会,请你解释一下……

另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在别人发言的时候,眼睛看着发言的同学,认真思考别人观点正确与否,待别人说完后,再給予评价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礼貌地表述和专注地倾听是相互尊重的表现,很多有争议性的问题都能各抒己见,合作学习就会在愉快的场景中进行,学习就像鱼儿在一泓清泉里畅游。

猜你喜欢

评价者导学学案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教师的角色转变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
“比例尺(一)”导学案
我是小导游
360度绩效反馈评价有效性的博弈分析
我与教师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