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主题教学法”

2018-12-24李慧哲

赢未来 2018年26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小学教育

摘要:主题教学法源于美国,是目前欧美普遍运用的外语教学方法。主题教学法主张:语言学习的目的不单指掌握语言知识,更强调培养综合交际能力。学习者能够用语言表达意思即可,允许在语言形式上出现一些小错误。它强调语言教学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使学习者围绕一个主题在教学的全过程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学环境和语料力求贴近真实情境,可快速应用于现实工作、生活。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理论上阐述主题教学法的内涵、发展及特点,在实践上将主题教学法运用于小学语文教育,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论证主题教学法适用于小学语文教育,并在推广和教学策略方面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汉语教学;主题教学法;小学教育

一、主题教学法的定义与发展

第一节 定义

什么是“主题教学”?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都有所研究。

对主题教学法的定义最早可溯源至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1955年,美国学者哈纳(L.A.Hanna)首次对主题教学法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主题教学“是聚集于对某一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的理解而展开的有目的的学习体验”。 20世纪80年代,甘伯格(R.Camberg)和欧雷姆(J.Altheim)等人从“学生中心”和“整合课程”的视角出发,尝试对主题教学进行新的概念界定。他们认为:“主题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通过广泛的主题研究而非拘囿于某一学科领域来运作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主题教学法的引入,国内对“主题教学”的内涵有了自己的理解。美国明德中文暑校始终坚持以主题教学法为主导方法开展汉语教学,校长白建华对“主题教学”深有体会,他在《主题式教学在21世纪的发展及应用》中这样界定主题教学法:“主题式教学,是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知识与言语技能有机融合的有效教学方法,让学习者在良好的、具有高动机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大量的、有意义的、沟通性强的练习,来发展他们的语言自动化能力。”

笔者认为,主题教学法是围绕学生有需求、感兴趣的各学科、社会或生活主题,将言语技能以工具的形式纳入到学习过程之中,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主动探究和课堂交际活动等途径实现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同时回归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实现综合能力的养成。

二、主题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袁顶国在其博士论文《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中把教学的理论基础分为四类:系统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育信息理论。他认为,“系统论指导教学的结构性构建;教学理论为教学提供模式概念的解释;学习理论促成学习过程机理的发展;教育信息理论提供选择媒体的依据。” 若以此观点,主题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应涵盖这四大方面,鉴于本文主要从汉语教学法的方向做研究,在此仅概括引述主要的认知、学习理论,分别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

三、主题教学法的特点与教学策略

主题教学法与传统的知识体系单元教学法不同,它以围绕一个主题的知识内容为教学主体,把语言视为学习研究主题的媒介,通过学习研究主题回归至掌握言语技能,同时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使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真正服务于学习者的工作、生活。Eskey(1977)曾指出,“在主题式的语言教学课程中,学习者有机会去对某些主题的看法进行了解和沟通,为了要了解主题的相关内容,学习者必须运用相关的语言,这样的过程便能达到学习语言的效果。” 相比较传统的知识体系单元教学,主题教学法更能反应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能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主题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教学主题化

“主题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以主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的知识体系教学法,主题教学不局限于单一的语言知识,主题涉及学科知识、生活、工作、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这要求相应的教学策略为: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精心选题,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效果;其次,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多元知识的整合,尊重个体差异。

2.学生主体化

主题教学法强调教学的主体建构性,追求以学生主体打破单纯的强调学科自身系统的范式,使学生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建构自身知识能力体系的“主动参与者”。

这要求相应的教学策略为: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多设问,多给学生布置活动任务,引导他们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其次,教师应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后,运用所学知识对自身进行评价。

3.环境情境化

主题教学法在主题的选取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与兴趣爱好,是为学生能将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因此,在教学环境方面力求迎合主题,语料力求贴近真实的情境。

这要求相应的教学策略为:追求充足的教学准备,使教学环境迎合主题内容,所选取的教材、语料贴近真实的情境,追求实用性。

4.资源开放化

在当今数字媒体时代,教学资源充足,教材种类繁多且各有所长,主题教学法追求资源开放化,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这要求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可通过网络数字媒体自主检索与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通过检索、收集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教材或可摒弃单一化,博采各家所长。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多媒体展示教学资源,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祖祥.主题教学内涵、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2(09).

[2] 袁顶国.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2008.

[3] 徐蕾.主題教学法在美国小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2009.

作者简介:

李慧哲,女,1990年6月—,汉,广东深圳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小学教育
浅谈跨文化交际理论对汉语教学实践的影响
论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缺失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