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乐元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8-12-24黄光泳

赢未来 2018年26期
关键词:音乐元素语文阅读教学运用

黄光泳

摘要:语言和音乐自古以来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而我国传统的“因声求气法”,讲求通过言语作品的外层音韵,进入言语主体的精神世界,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将语言的音乐性和情感性有机融合的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之法。在当前的融媒体时代,通过配乐朗诵、吟唱、歌咏等方式,更符合语文教学中学情的需要并充分挖掘语言内部的音乐元素,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感受语言的意蕴美,为学生创设教学的语境美,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应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音乐元素 语言 运用 策略

一、语言与音乐之间存在天然联系

在古代,语言和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诗乐舞三位一体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毛诗序中主张诗是用来抒发内心的志向,口语表达出来的就是诗,溢于言表,如果无法用语言表达,就可以感叹,无法感慨的,就可以吟唱,无法吟唱的,倒不如手舞足蹈表达内心的情感。可见诗乐舞起初是为了抒发情感,且互相补充,达到对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从古至今,歌舞音乐就是语言表达的外延。

语言作品中言语主体的情意往往是借助语言的音韵、节律变化表现出来的。语言与音乐的这种亲缘关系,为以后学习语言文字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策略路径。

二、“因声求气法”:语言音乐性和情感性的有机融合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音乐之美出发,抓住语言内部的音乐特质,感受言语作品的外层音韵,进入言语主体的精神世界,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把音乐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吟诵歌咏,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因声求气”,“因声求气法”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一个策略路径。

“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领悟,可以领会到文章的“神气”,这就是所谓“因声求气”。刘大櫆提到了诵读是“因声求气”的具体方法。反复诵读后,可以体悟文学作品的神韵,进而感受作品的节律之美。古人学习古诗文重视“因声求气”的朗诵,若想通过古代诗词提高精神境界,就必须养成朗读吟唱的习惯,构成语感,并提升自己的感情立场和价值观。

三、将音乐元素融入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索

“因声求气”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解读方法,体会语言内部的语调、韵律、节律之美,进而感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一)音乐配乐朗诵,激发情感共鸣

正确的朗诵,应该富有抑扬顿挫感,通过感受语言内部的音乐特质,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以外部的音乐元素作为媒介,学生和文本之间可以实现一种有效沟通,让学生通过声音进入文本情境,引起共鸣。

教学《采薇》时,在学生理解诗歌的前提之下,让学生配乐朗诵这首古诗,并播放了背景音乐《采薇》,这首音乐选自大型舞剧《孔子》,曲风时而急促,时而轻快,展现了士兵在风雪中行军心情的忐忑不安,漂浮不定的生活状况,通过把这首诗语言内部的音乐之美与外部的音乐媒体相结合,一下子让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了,更能体会战士的深情思念。

(二)吟诵,启悟人性之美

叶嘉莹先生认为:“吟诵诗词能将古人诗歌原有的语言韵律之美与自己读诗词时的感情相结合,自己和诗人同时感受生命,丰富内心世界。”国学时代下的古典诗词,把语言内部的节奏旋律和外部的音乐情感相结合,有利于以更好的姿态弘扬我们的国学诗韵,丰富语文阅读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戴学忱先生、侯孝琼先生为代表的学人,吸收民歌的演唱技巧,并在传统吟诵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吟诵样式。戴学忱先生认为古典诗词的吟诵可以更加吸引别人并且如痴如醉地传唱弘扬古典诗词,而且吟诵诗词不在创新,而是在“修复”古典诗词的唱法,让古典诗词成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在这种理念的指導下,她饱含深情,以外部优美的旋律,将李清照的《声声慢》娓娓唱来,让学生感受到李清照之惊人才华、坎坷之遭遇,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三)歌咏,阐述人文价值

“和诗以歌”的方式可以深度挖掘诗词背后语言的音韵之美,并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也成为诉说文化知识、阐述人文价值、解读古人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的发展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的方式之一。诗言志,歌咏言,和诗以歌,把全民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升到一个高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便于学生理解品鉴。

2018年诗词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正是将语言内部的音乐之美和外层音韵完美结合,通过现代的音乐旋律,再次创新性地赋予我国三千年的国学经典诗韵新的活力,大家共同传唱诗词经典,重温这些动人的语言之美,我们仍能感受到我们的先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感悟,对人文价值的阐释。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配乐诵读、吟诵、歌咏等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应用能力,陶冶性情,提供多方位的语文教学模式,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语文阅读教学课是感性的,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和活力,引入音乐元素,可以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润物有声”,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把语文当作一种生活的必需品。

参考文献:

[1]高萍.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5):100.

[2]任雪山.桐城派“因声求气”理论源流考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0-101.

猜你喜欢

音乐元素语文阅读教学运用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提升职业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试析孟京辉《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中的音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