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活动打开文言文教学之门

2018-12-24赵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辩论文言文笔者

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文言文是学习的一大难点;从教师的教来看,文言文也是教授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对于语文基础较弱的中专生,文言文更是他们头疼的问题。那么,如何将文言文化深奥为浅显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这成了我们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本文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文言文为例,来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

一、对话式

对话式,即以情景对话的方式展开教学。相较于现代文,文言文中的对话常常省略主语,而用一个“曰”字就引起一段对话。因而,文言文中的对话比现代文要难,学生也常常被众多的“曰”绕晕。“对话式”适合对话较多的文言文,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该篇文章涉及5个人物,即孔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又因古人涉及名、字等,学生极易混淆,人物与语言对应不上。因此,这篇课文笔者采用了三次对话,分别在课初、课中、课末三个部分展开,层层递进。课初,以小组为单位扮演角色,每小组饰演一个人物,借对话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和人物关系。此阶段目标较低,只需学生按照课文原话小组齐读即可。课中,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择5位学生进行对话,其他同学在他们的对话中进一步理清人物与语言的关系,为深入分析人物语言内涵奠定基础。课末,学生既对本文的语句含义有了一定的掌握,又对人物语言所体现出的个人性格和志向有清楚的认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饰演5个角色,用白话文进行对话,并且对对话的要求更高,要通过神情、语气展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

三次对话,逐层深入,不仅将课堂留给了学生,而且在趣味性的对话中学生轻松自由地达到了本课的预设目标。

当然,对话式并不一定要贯穿于整个课堂,也可以是课堂中的某一个流程,比如《赤壁赋》中主与客的对话。另外,对话的形式也是多样的,除了上文中笔者运用到的小组间对话、几位学生的对话、组内对话外,还可以加强师生对话。

二、表演式

表演是对话的升华,不仅要求学生熟悉文中的语言,还需要将文章内容通过神态、动作等展现出来。

中专生一般语文基础普遍比较差,在文言文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很多学生看到《鸿门宴》这篇文言文,可以说是“望而却步”。可是笔者在布置预习时多加了一个要求“这篇文章我们要表演出来”,学生们阅读这篇文章时明显兴趣增加了很多。

《鸿门宴》中不管是宴席位置,还是樊哙闯帐、项庄舞剑等情节都充满了场面性,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整篇文章也极具表演性。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表演的方式来教学这篇文言文。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另外,在串讲字词句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也可以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手段。从实际教学来看,学生们知晓这篇文章需要表演不仅提前做好预习工作,而且在串讲字词句时也非常投入,最后的表演环节也是比较成功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课文中人物较少,表演式可能会造成课堂上几个人很积极,而其他人作为观众就比较消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者,老师可以与学生一同讨论添加人物从而充实表演内容;二者,可以在表演后增加點评环节,让“观众”成为“评委”,从而吸引学生做好观看和思考;三者,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再设一组表演;四者,文中场景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分场景选择不同的学生表演,提高参与度。具体如何选择,需要老师按照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目标安排。

三、辩论式

现在文言文教学的状态可以说是“讲者口若悬河,学者呆若木鸡。说来有源,记者无情。海尔谆谆,听我藐藐”。那为何不将学生成为“讲者”呢?不仅要让学生讲,还要对着讲,辩论着讲。

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再说《鸿门宴》这篇文章,我们可以选择哪个点来切入《鸿门宴》文学文化方面的教学呢?而且这个点还要让学生愿意去研究,愿意去讲出来呢?笔者尝试让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来达到预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正确看待项羽失败的原因,学会通过自主适当地探究评析历史人物。因此,在完成“文言”和“文章”两个方面的初步教学后,笔者设计了一场以“项羽刘邦谁是真正的英雄”为论题的辩论赛。学生自主分成两组,抽签确定论点,小组自行确定辩论队员并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合理分工,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准备。老师提前在班级群中下发一定的辩论资料,并利用网络或者面对面进行指导。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辩论中,除了准备过程的合理分工外,在课堂辩论中添加了集体自由辩论环节。从教学效果看,学生们很用心,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当然,我们的每学期的课时是有限的,而组织辩论赛固然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提升,但是并不适合常常组织。因而,课堂上我们要可以简化辩论流程,突出辩论,而轻视程式。如就文言文中的某一个核心观点,设计一个合理的问题,老师课堂上抛出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后,直接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如果一节课是一场剧,那么,一个简略版的辩论,可能会成为一节课的高潮,更是学生思维的高潮。

四、竞答式

竞答,即竞相回答。竞答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知识点零碎、杂乱的文言文来说,非常适合使用这一方法。在竞答环节设置时可以对文言文知识点进行分类,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句式等。而学生要达到竞答的水平,一般需要在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否则竞答中大多数都是不会的,也只是热闹一场白白浪费时间了。而要达到竞答的程度另一个方面也需要知识点较多,方便出题和比赛。

因此,笔者常常是以文言文一个单元为单位,在一个单元文言文讲完并布置学生做好复习工作后,以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为了在竞答中获胜也会提高其复习的认真度。竞答中既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又要让复习充分的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所以,在竞答中既设计了必答题,并且是每组每个成员均有必答题,又设计了抢答题,让用心复习的学生有更多的展现机会,从而也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其实,竞答除了可以用来检查复习情况,检查预习时也可以采用这一方式。目前从学生预习现状来看,很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或者预习仅是停留在看一下课文或是标一下课文段落。而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难度较大的文言文。因此,我们可以在布置预习时可以明确要求,细化内容,并用奖励性竞答的方式进行检查。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试验,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课堂开展也比较顺利。

竞答的组织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从环节来说,可以有必答题、抢答题、选答题等;从内容来说,可以有选择题、判断题、翻译题等;从形式来说,可以组组比赛、个人比赛等。

五、调研式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体现着中国的灵魂。文言文中所表达的思想不仅对当时时代有影响,对我们今天也有很多借鉴意义。如《师说》中所提出的从师之道,在当今社会也是需要呼吁的,尤其是对我们的学生更是有很大的价值。

但是仅仅通过老师的说教是很难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要想让学生真正明白、真正理解这一现象,以及这一现象所折射出的思想,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究。探究社会现象最好的方式便是调研。因此在教授《师说》这篇课文时,笔者将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并且将课余也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一周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问卷的方式分别对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从师”方面的调研,并形成简洁版的调研报告。这既是一个前置预习,也是一个综合实践,让学生真正到生活中去发现语文,也将语文真正带到生活中去。通过简单的调研,学生很明确地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师说》这篇文章,也清楚地了解到社会“从师”的现状。课堂上,除了让学生进行自主课文梳理外,还让学生针对自己调研出的现象进行思考,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后期,再通过宣传海报等方式走进社区,走进单位,将课本所学进一步送入社会大众中。

学生通过调研活动,加深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语文素养,提高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语文水平,更从观念上改变着对语文的看法,将课本“小语文”变为社会“大语文”。有了这样的活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肯定是非常浓厚的,另外在活动中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王荣生教授认为:好的教学课堂结构可以比喻为“一根筋”和“一锅出”。“一根筋”指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或指向核心教学内容的核心点,尤其是关键词句。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线路上连贯地落实教学内容。“一锅出”指把教学的多项任务巧妙地统一在一个环节里。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借活动激发兴趣,借活动整合课堂,同时,活动并不是只在于形式,而是形式背后一篇文章的核心点,是落到实处的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被活动牵着鼻子走,而是巧妙地将活动拿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巧借活动的方式帮助老师打开文言文的“教”之门,更打開学生的“学”之门。

参考文献:

[1]《披文入言,因言品文》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分校 李姣姣

[2]《教育杂志》第四卷,转引自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7年第64页

赵云,江苏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辩论文言文笔者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老师,别走……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