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2018-12-23黄慧蓉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7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问题

黄慧蓉

【内容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涌进城市,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人群——“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也存在着特殊性,笔者从自身接触到的“留守学生”中分析,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共性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给予他们帮助。

【关键词】留守学生  心理问题  关注健康成长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各行各业,由于工作、生活、教育制度以及户籍等缘故,致使他们将孩子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照顾,这便催生了“留守学生”的产生。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从商或学习,将孩子留在家乡交给父母一方,或亲戚等其他人监护和教育,且时间不低于半年的18岁以下的孩子。“留守学生”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代跨越道路上出现的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也具有必然存在性。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学生”数量超过了2300万人,我校也是一所农村中学,有着不少留守学生,他们在学习、行为、价值观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这个群体的心理问题及危机预警、干预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学生分布从初一至高三,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据调查统计,我校农村“留守学生”通常分为四种留守监护类型:由祖辈抚养;父母其中一方独自抚养;交由亲戚、朋友代为监护;年长的照顾年幼的及独自生活的。通过分析发现这四种监护类型都各有其弊端,从总体来说,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存在着一些共性:

1.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我校学生年龄分布从12~18岁左右,处于人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父母、朋友的情感需求对人生发展起着关键的影响。“留守学生”长期不与父母一起生活,容易造成情感缺失,不能感受到父母亲情,对其与朋友、老师之间的情感发展也将产生影响。

2.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无法得到正常关爱与引导

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变化,“留守学生”在面对这些变化时,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心理上会产生恐慌、不安的情绪,在得不到正确指引情况下,容易走极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对异性产生情感依赖,缺乏正确的引导,早恋现象随之产生,影响青春期的健康成长。

3.人际交往能力上的缺陷

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留守学生”常常会产生“自卑”、“消极”、“孤僻”的性格特点,有些会变得“暴躁”、“易怒”、“冲动”,使得除父母之外的监护人会显得束手无策,有些则听之任之,导致他们在与同学、朋友、老师相处时容易产生问题,自卑孤僻的逐渐变成“隐形人”,不爱与人交往,对他人不信任;冲动易怒的常常会打架斗殴,不服管教,成为“问题少年”。

4.行为散漫,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

由父母之外监护人看护的“留守学生”,通常表现的“无拘无束”,行为散漫,无视各类规章制度,不服从管教,尤其是由祖辈抚养的更是如此,长期溺爱,不予以合理教育,有不少“留守学生”养成了喝酒抽烟的恶习,沉迷网络游戏,迷恋手机,违反校规,更有甚者触碰法律道德底线。

5.学习习惯差,厌学情绪严重

大多数“留守学生”出现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明确的现象,校外长期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变得厌学、不自信,学习上无法获取长足的进步,“破罐子破摔”的懒惰心理,让这部分学生丧失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没有上进心,学习意识淡薄,与父母努力供其学习的初衷背道而驰。

父母打工、经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子女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但因此而造成“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后果与其初衷大相径庭,不仅对家庭造成影响,对学校教育也產生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针对该现象采取相应的帮助措施:

1.建立“留守学生”成长档案

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有助于全面了解其身心发展的变化,能够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有针对性的为孩子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各类问题。

2.组织心理社团活动

定期组织“留守学生”心理社团活动,设计各类心理游戏,例如“心有千千结”,“优点轰炸”,“相亲相爱一家人”等,在活动中增加对他人的信任,提升自信,改善不良性格,学会与他人正常交往。

3.开设专属“心理驿站”

开通由专业心理老师建立的“心理驿站”,孩子们的烦恼、困惑可以单独跟老师说出来,由老师通过及时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除谈话外,还可以通过信件、邮箱、电话等方式实施个别咨询。

4.组织亲情互动

父母的爱是永远无法替代的,定期为孩子和家长组织亲情互动活动,利用电话、信件、视频等方式,促进沟通和交流,增进和谐的亲子关系。设计活动,让孩子感恩父母的辛劳,体会父母的苦心,同时也让父母看到孩子的变化与成长,激励孩子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让父母为之骄傲。

农村“留守学生”的发展关系农村家庭的未来,关系未来农村的发展,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关注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个“留守学生”都能够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霓、丁杰 等.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 教育研究,2004,25(10):15-18+53.

[2] 徐宏升.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心理问题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中职留守学生的现状及班级管理策略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如何充分发挥留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