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唯物史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探析

2018-12-23陈丽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7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多维度唯物史观

陈丽丽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历史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根据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人物和事,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体验。任何国家的历史教育都是一定阶级历史观的具体体现,受特定的意识形态、道德观念、民族情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守“正”的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我们对创新有着正确的认识,创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一味否定,也并不意味着不要规则,创新实质是在一定规则下对传统的扬弃。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前提下,从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多维度思考,从而得出更全面的、新的历史认识。下面就坚持唯物史观培养创新能力应遵循的基本方法、结合中国近代史若干史实简析如下:

一、确认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

文明的演进,社会的发展,都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首先要以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主要标准。坚持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称“奴隶制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就是以生产力标准出发的,不能因奴隶制度的血腥与罪恶而否定其在推动社会发展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以此审视中国近代史进程,长期以来我们将之归结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毋庸置疑,一方面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失去了独立发展机缘,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沉沦;但另一方面,列强侵略客观上也加速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带来了近代化,因此,笼统地称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很容易弱化中国社会因“半封建化”所体现出的社会进步。正如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所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因此,以生产力标准评判历史,能使我们对历史发展获得新的认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坚持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

阶级分析是从某一阶级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出发,把与这一阶级有关的人物、事件,放在具体的、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加以分析、评价;历史分析则是以发展的观点,把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作为评价人和事的重要标准。在历史分析中,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对历史问题形成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建国以来,对近代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认识可谓一波三折,一度时间内,洋务思想曾被认为是“洋奴哲学”,洋务运动被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后,又有人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全盘肯定,如何客观、全面地认识这场运动?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政治上争取民族独立、经济上实现国家近代化的两大主题,中国近代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都对两大任务作出了反应,必须从各阶级的立场出发给予历史地分析。从阶级分析出发,洋务运动是为维护封建反动统治服务,且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腐败,以镇压人民起义的为主要目的,最终演绎了“师夷长技”难“自强”的历史剧,有许多值得批判和否定的层面;从历史分析出发,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先河,地主阶级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启动者,其创办的民用企业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起了诱导作用,则应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显然,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特别是剥削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不能仅以阶级好恶或阶级斗争立场,而要全面分析、客观评判。

三、运用发展观点多维度多层面分析

历史事物的过去性,社会的不断运动变化,往往会造成许多历史认识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在人脑中的反应也会产生不确定性思维,这种不确定思维不同于糊涂思维,而恰恰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它可以让我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观察历史,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原貌。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发展观点多维度、多层面地分析观察历史问题,更能丰富学生的历史认识,培养创新能力。如对“预备立宪”这场清末政治改革的历史认识,传统的观点对其作用基本持否定态度,是“一场骗局”。但要把“预备立宪”放在中国近代民主代历史进程中来加以分析,却也不难看出这场政治变革“反映了国内一部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社会性”,它加速了中国封建营垒的分化,是中国由封建君主制向君主立宪制迈出的重要一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而“预备立宪”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附录中,提出了“公民权利义务”,尽管有局限,但毕竟第一次使国人感到自己还有权利、有义务,这对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运用发展观点多维度、多层面分析历史问题,从“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式到“亦此亦彼”的模糊思维方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层面地去观察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此去唤醒沉睡的历史,开启学生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歷史教育才能真正与人的发展实现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多维度唯物史观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多维度市南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科学技术视域下中国近代化建设探析——以洋务运动为例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