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23颜敏
颜敏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上,如何利用问题教学法,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已然成为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问题教学法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对这方面的教学认识,本文通过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 问题教学法 应用分析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点之外,同时其还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展开了多元化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一点内容同样应该引起重视。问题教学法的本质,是为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进行强化,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引导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究。当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避免出现盲目的教条化思路,否则很可能会引起适得其反的问题。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上,对于提问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应该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避免陷入传统教学思维的“陷阱”之中。为了尽可能消除学生对于被提问的恐惧心理,教师在课堂上,不妨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利用更具形象感的内容,帮助学生对物理学习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让问题教学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对“匀速直线运动”这个知识点的内容进行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内容进行掌握,教师不妨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匀速直线运动”视频。在学生结束观看之后,教师可以顺势以基础概念点进行提问,比如“质点”、“时刻”、“位置”、“加速度”、“相对性”等内容,帮助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进行基础化的掌握;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口语叙述的方法,设计一些“匀速直线运动”的场景,并帮助学生利用绘图的方法,对教师所秒速的“匀速直线运动”状况进行绘制,这样不仅仅可以深化学生对“v=s/t”这个公式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对“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的结论进行掌握。
二、展开多元的问题教学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上,对于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应该抱有开放性的认识,结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对问题教学法的实施途径进行拓展,尽可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根本上改善其学习思路,让其对那些物理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当然,在对问题教学方法进行拓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使教学方法更富成效。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不能就提问内容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应该从根本上深化自身的提问教学理解,按照实际情况,为学生设定出不同的提问内容。像在对“力”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困生,其提问点主要可以集中在一些基础内容上,比方说阐述“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相关概念内容,并在听取学生的回答之后,帮助其展开适当的拓展;而针对学优生,教师则可以在提问的环节,就实际教学内容,激发其拓展意识。比如针对“力的合成”、“力的分解”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提供一些受力物理,帮助学优生根据这些内容试着进行演练,将物体存在的“力”繪制出来,强化其学习印象。这种分层次的提问方法,更能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
三、进行必要的问题教学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总结是最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这一点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也不例外。传统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这不仅与当前新型素质教学理念产生了冲突,同时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极为不利。借助问题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展开合理总结,深化相关的教学知识点,从根本上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在总结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部分学生过于被动化的学习状况,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提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总结学习意识。像在对“直线运动”这个知识点的内容进行总结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小问题来帮助学生回顾与“直线运动”有关的概念点。比如“直线运动的条件有哪些”、“列举几项典型的直线运动内容”等等。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树状图”的方法,对学生所回答的知识点进行归纳,试着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规律”、“特例”展开重点说明,深化学生的学习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上,对于问题教学法的内容,教师应该抱有开放性的教学态度,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根本上展开教学应用,尽可能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其养成有效的物理学习思维,这样才能帮助其在以后的学习发展中,取得更为显著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方建平.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08):83-84.
[2] 赵侠.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中旬),2015(10):46.
[3] 陈立权.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高中数理化,2015(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