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纵隔肿瘤的胸腔镜纵隔手术处理

2018-12-23刘广军王炯杰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年5期
关键词:胸骨胸腔镜病理

刘广军 王炯杰

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江苏徐州 221009

纵隔肿瘤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瘤、神经源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等,除淋巴源性肿瘤外,多数纵隔肿瘤行外科手术切除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1]。肿瘤体积较大或侵袭压迫心肺的复杂纵隔肿瘤手术难度高,也使手术风险显著上升[2]。因此,临床治疗复杂纵隔肿瘤多以开胸术式为主[3]。随着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已被证实可取得与开胸手术同样的疗效,且创伤更小、安全性更佳[4]。我科尝试胸腔镜用于47例复杂纵隔肿瘤的手术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手术处理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7例复杂纵隔肿瘤手术时间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患者均未合并重症肌无力、肺功能减退[5]。47例患者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21~66岁,平均(42.15±8.43)岁。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取左侧或右侧卧位,按照肿瘤类型选择相应手术入路及切除方式:1)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行颈部低领式切口,置入胸腔镜,于镜下采用超声刀、电凝钩行肿瘤周围软组织解剖、分离,完整切除肿瘤并送病理检查。若肿瘤下缘位于主动脉弓上缘水平以上,可直接取出,若为恶性肿瘤或存在周围组织粘连,需辅以胸骨劈开并于右胸加作切口联合切除[6]。术后以0.9%氯化钠溶液行胸腔灌洗,常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2)纵隔肿瘤伴上腔静脉综合征:根据纵隔肿瘤位置选择切口,若为前纵隔肿瘤,于左侧或右侧第5、6肋间隙与腋中线交界处作一小切口置入胸腔镜;若为中纵隔肿瘤,于第6、7肋间隙与腋中线交界处作一观察孔,于第4肋间隙与腋中线交界处、第6肋间隙与腋后线交界处各作一操作孔;若为后纵隔肿瘤,于第5、6肋间隙与腋前线交界处作一观察孔,操作孔位置根据影像学或穿刺活检结果确定[7]。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实施自体心包修补术、人工血管置换术或上腔静脉切除术,行人工血管置换术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待病情稳定后给予华法林口服,持续6个月。3)巨大纵隔肿瘤: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气管、食管压迫情况,选择利于操作、暴露充分的切口,根据肿瘤性质选择切除方案,若为囊性肿瘤,可使用粗针吸出囊液,待肿瘤减压缩小后予以切除;若肿瘤包膜完整,可沿包膜锐性分离并予以切除;对于肺组织长期受侵所致不可复张者,同时行肺叶及肺楔形切除;实性肿瘤者,若肿瘤内部未见出血,可行分块肿瘤切除[8]。

1.3 术后随访

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诊等形式,对患者进行为期1~3年的随访,随访期间记录其肿瘤复发情况及生存率。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4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者。

22例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中,21例行颈部低位领式切口,1例辅以胸骨半劈开,均完整切除肿瘤;2例患者怀疑合并气管软化,术后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带管时间均为5 d;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甲状腺右叶14例,甲状腺左叶8例。

15例纵隔肿瘤伴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颈及上肢肿胀、颈静脉怒张症状,其中12例行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3例行上腔静脉部分切除、自体心包修补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示恶性胸腺瘤11例,胸腺癌3例,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

10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肿瘤体积均超过单侧胸腔的1/2,其中左侧5例,右侧4例,双侧1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示神经源性肿瘤5例,胸腺瘤3例,畸胎瘤2例。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9/47),其中心律失常5例,肺部感染3例,复张性肺水肿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1~3年,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良性肿瘤患者均长期生存,11例恶性肿瘤患者1年生存率为81.82%(9/11),47例患者均未见短期内复发。

3 讨论

与普通纵隔肿瘤相比,复杂纵隔肿瘤对其他组织器官往往有压迫或侵犯行为,患者心肺功能欠佳,手术难度及风险性均有所上升[9-10]。既往临床以开胸手术为主,但为满足肿瘤暴露及完整切除条件,术中切口往往较长且操作易受遮挡,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且并发症发生率偏高[11]。近年来,胸腔镜手术器械及操作技巧愈发成熟,为复杂纵隔肿瘤的处理奠定了基础,此次研究结果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复杂纵隔肿瘤,胸腔镜下均可完成肿瘤切除,且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短期生存率及复发率值得肯定。

现就处理经验与技巧进行总结,望为同行提供参考。在复杂纵隔肿瘤的外科处理中,首先应强调肿瘤良恶性的判断与肿瘤性状的评估,前者是指导手术入路、切除范围选择的关键前提,而对于侵犯肺部、支气管的特殊肿瘤,完善食道钡餐、心脏超声、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对于指导术中诸如自体心包修补术、肺楔形切除等操作也有着重要意义[12-13]。手术切口的选择原则为易于切除、肿瘤暴露良好且干扰小,多数学者认为,胸前外侧切口拥有对机体生理干扰小的优势,适用于病灶体积较小的前纵隔肿瘤或局部未见侵袭的病变;若肿瘤较大或存在侵袭性,选择胸骨正中入路以确保术野开阔性[14]。同时,胸后外侧切口的显露范围亦较大,故不仅适用于中后纵隔病变,也适合术前诊断不明确、疑似纵隔内器官组织侵犯有巨大肿瘤者[15]。

手术过程中,应在完全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彻底清扫术区及纵隔脂肪,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复发风险[16]。此外,术中还需注意若为囊性肿瘤,应先将内容物完全吸除以减小肿瘤体积,为肿瘤完整切除创造便利条件;若为存在恶性行为的实体性肿瘤,可采取先部分切除后分离血管的策略[17]。术中为避免食管损伤与喉返神经损伤,必要时可留置胃管或预防性结扎胸导管。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威胁着患者恢复质量与预后质量,而本研究47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仍处于较高水平,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复张性肺水肿为主,其原因一方面考虑与肺膨胀不全致胸内残腔留存有关,另一方面,肿瘤压迫解除后,肺复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加之肺缺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也是导致心律失常、肺水肿的主要原因[18]。因此,术后在应用止血药物的前提下,应鼓励患者咳痰、胀肺,以促进肺复张、减轻胸内压。同时,围术期应严格限制补液量,术毕关胸时适当保留部分气体和液体,术后严密监测并控制引流量,也可预防术后并发症。

总而言之,胸腔镜下复杂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值得肯定,但同时也存在一定优化空间,需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

猜你喜欢

胸骨胸腔镜病理
双侧双头胸骨肌变异1例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双侧胸骨肌与胸锁乳突肌相连变异一例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
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肌变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