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使用动静结合总相宜

2018-12-22殷蓉

湖南教育·C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竖式笔算整数

殷蓉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蓝本,教师的备课就是一个思考、运用、把握、呈现教材内容的过程。因此,我们经常说“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师手中用途是不尽相同的”,等等。综合起来,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说:教师的劳动是具有創造性的,这个创造包含在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其中最核心的体现就是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上。

那么教师该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呢?动静结合总相宜,这是笔者总结的方法。这里的“动”是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外化于课堂教学之中。“静”是指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要把握好创新的度,该静的时候还是要静,不能从头动到尾。事实上,要做到对教材拿捏得恰到好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要以对教材非常了解为基础。了解教材不是单指通读教材,而是指能很好地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握教材编写的脉络。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小学阶段的12册教材都有一个精细的理解,做到心中有谱,无论看到哪个知识点,都能够马上联系到它的前因后果,以及它在整个小学阶段所处的位置,等等。要做到这种程度,不能光靠时间的累加,而要有思想的沉淀。

其次,要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我们都知道,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见得都会得到好的结果。但是这种勇气却值得他人学习。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要有这样的胆量,不能被教材所“用“,而是要用教材。例如,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时,可以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即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把5个例题进行整合处理,将小数乘法的口算与笔算方法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的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个环节:引入。从学生二年级的旧知———表内乘法引入,板书一个乘法算式:4×9。学生能很快回答出结果。

第二个环节:新授。教师接下来板书一个算式:0.4×9,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说出想法。从这个算式的口算过程,学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一是整数乘法,二是积的变化规律,三是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这些正是这节课学习的依托。接下来,教师在黑板上分别写出5个小数乘法算式:4×0.9,0.04×9,4×0.09,0.4×0.9,0.04×0.9,让学生分别进行口算并讲清楚算理。

第三个环节:总结算法。教师将以上6个小数乘法算式用一个方框框起来,提问: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得出都是小数乘法时,教师再询问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小数乘法的关键。

第四个环节:巩固拓展。学生不用计算结果,判断几道小数乘法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然后教师从中抽取一个算式0.12×0.7,让学生思考:怎样列竖式进行笔算呢?当学生受小数加减法竖式的影响,写出的竖式不正确时,教师及时引导到前面总结的计算方法的第一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进而得出笔算小数乘法,也要根据整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进行,在整数乘法笔算时,首先就是数位对齐,而小数乘法竖式是末位对齐。

纵观这节课,教师的设计很好地实现了对教材的再创造,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将教材的核心诠释得恰到好处,并且收获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作者单位:长沙市芙蓉区教科研中心)

猜你喜欢

竖式笔算整数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怎样做将格子乘法与三位数乘法笔算相结合
这是流行病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弄脏的竖式
怎样笔算加、减法
答案
求整数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