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三段式”教学概述

2018-12-22易通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三段式数学课堂核心素养

易通

[摘 要] 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也是制定数学核心素养的依据。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生身上的主阵地在课堂。根据教学规律、学生心理特点,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三段式”教学模式,一是数学感知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课前参与,二是数学探索与认知建构相结合的课中研讨,三是数学素养与积累运用相结合的课后延伸。

[关键词] 数学课堂;核心素养;三段式

当前深化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需要有守正出奇的精神。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主要是在课堂,学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不足,导致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往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新课改本着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原则,着力发展学生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所在的学校结合实际试行数学“三段式”教学模式,即: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

一、数学感知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课前参与

从本质上讲,课前参与就是预习。传统的预习往往只是教师无要求地布置学生看书,学生预习参与率较低,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效率不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得间接体验的同时也有机会获得直接的体验,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途径,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地、个别地学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难以真正达到这些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课堂准备。

“三段式”的课前参与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前参任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前参任务,阅读、领悟教材内容,试着解决教师布置的前参问题,能理解的内容,可在课堂上以各种形式进行交流;不能理解的地方,可提出质疑,“带着问题进课堂”。学生还可以通过书籍、网络、咨询、请教等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使之成为课堂交流的素材依据。为此,建立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学习“梯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数学书66~69页,寻找生活中的梯形(拍照发送至老师),仔细观察这些梯形:梯形有什么特征?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梯形的高指的是什么?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数学源于生活,寻找贴近生活的梯形,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学生课间在校园到处寻找梯形,拉着教师讲述他们找到的梯形,墙边上的瓷板、扫把轮廓、贴墙的置物架……寻找生活中的梯形,还可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生活中的梯形有些不是标准的梯形,学生需要去掉不相干的属性,只保留梯形的轮廓。课后学生在家还找到了楼梯、柜子等各种梯形实物,还使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拼成梯形。通过观察抽象、动手实践,学生自身经历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对梯形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梯形有什么特征?各部分名称是什么?高指的是什么?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基本上可以自己初步解决。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的指向性更明确,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的前参问题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通过阅读书本、适当查阅资料可以初步解决,由原先“空着脑袋”到如今“有所准备”,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还锻炼了收集、组织、分析、加工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习惯。

二、数学探索与认知建构相结合的课中研讨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处理好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相互合作。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是在社会文化互动过程中完成的。

“三段式”的课中研讨就是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简单知识教学为主,学生对知识被动接受。“三段式”的课中研讨承接了课前参与,强调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和网状交流研讨,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现有经验,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归纳、表达,学会交流、合作、质疑、辩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多地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相互欣赏。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课始,播放学生课前参与收集的梯形图片,适时进行点评、鼓励,创设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学生根据课前参与活动获得知识经验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积极交流,最后分析、比较、综合确定了从“什么是梯形?梯形有哪些部分?哪些是特殊的梯形?怎么画梯形?”这四个方面认识、研究梯形。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又如,在判断梯形的哪两条线平行时,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最后班级汇报。通过生生间、师生间互动交流,学生找到了以下三种判断方法:1.延长两条线观察是否会相交。2.测量这两条线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处处相等。3.利用画平行线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激活了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通过课前参与,已有相应的知识经验,但这是浅层次的,是零碎的。所以课中研讨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建构知识体系。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自我授课,没有真正听听学生的声音,在我们看来非常简单幼稚的问题,但在学生那儿却是个疑惑。如果给予学生民主、和谐的交流思考的氛围,他们会大胆地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例如,教师在介绍梯形的上底、下底时,有学生就问道:“如果梯形斜着放,它的上底、下底在哪里?”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实则大有智慧。

三、数学素养与积累运用相结合的课后延伸

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核心素養可以归纳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传统的课后延伸是布置相应的作业。这样的作业知识面较窄,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

“三段式”教学的课后延伸是以课堂学习为基础的,教师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使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以进一步增强。可布置一些思考性的长作业,不硬性规定统一完成,目的就是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除了布置相应的基础练习,还可布置两个长作业:1.为什么堤坝要设计成梯形?2.借用探究梯形的思考方法,试着自主探究圆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三段式”教学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客观上保证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教师、教本为三个立足点,三者有效交融实现教学富有生命、生态、生机、生长的森茂之势。

责任编辑 李杰杰

猜你喜欢

三段式数学课堂核心素养
论宋杂剧结构并无三段式
三段式后桥壳环焊工艺分析及改进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三段式多学科整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