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书法教学中“顿笔”策略

2018-12-22朱扣明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书法教学让学引思策略

朱扣明

【摘要】“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在盐阜大地上开展得如火如荼,各学科课堂都深入推行、探索“让学引思”教学范式。书法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让学引思”呢?笔者在书法课堂教学中采取了“顿笔”策略:“顿”在观察发现处,“顿”在比对修正处,“顿”在文化拓展处,“顿”在总结提升处。“顿笔”策略的实施较好地体现了“让”与“引”的教学理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度、参与度,提高了有效度,促进了达成度,让书法学习在书法课堂中悄然发生。

【关键词】书法教学 让学引思 “顿笔”策略

学习书法者无不知晓书法与我们日常书写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就是有一种笔法——顿笔。所谓“顿”就是笔锋着纸后轻轻地上下拦动几下,其目的就是将外露在线条之外的笔锋调整到线条之中,使之“藏锋”。顿笔时可以调整笔锋运行的轨迹方向,还可以产生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变化的线条才能产生韵律,只有有节奏和韵律的线条才有生命力。其实所谓的“顿”是一种蓄势、厚积、转承,唯有如此方可待发有力,薄发绵长,契合自然。而顿笔思想在书法教学中,尤其在当前推进“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更显重要。何谓书法课堂教学顿笔,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留下时间,适当、适时引导,启发学生观察、比对、思考、体悟,从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释然之感,有一份醍醐灌顶的顿悟之得。现结合近期执教的书法四年级下册《三点水》一课谈谈我的几处“顿笔”之法。

一、“顿”在观察发现处

学习书法,重在练习,但还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通过细致观察,发现运笔方法、转承提顿,从而把握写好那些个体字的关键笔画、间架结构,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观察笔画,了解特点。

1.板书课题。

师:真的,写好字得先练好字的基本笔画。(出示滴水圖)想到了我们哪个部首?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三点水的写法和运用。

2.请同学们擦亮眼睛,仔细观察“三点水”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边讲解要领边范写。三点水第一点方起圆收,后面两点露锋尖起,调整笔锋后露锋收笔。三点水整体呈弧形,第二点靠左,三个笔画不能在同一条线上。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三点水,生边书空边说笔顺。

4.出示儿歌,集体朗诵:三点成弧形,侧点藏露清。挑点轻轻出,点画需呼应。

本设计2中,提问让学生仔细观察“三点水”的特点发现了什么时,全班顿时空前安静,真是鸦雀无声。于是我适当提示了一下,可以从每一个点的写法与三点整体去观察发现。这下,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小手陆陆续续举起来了。其实我完全可以三言两语和盘托出。但试想,我是轻松了,课堂看似顺畅了,学生得到了什么呢,经历了什么呢?我们的让学引思课堂不就是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所谓的经历学习就是利用自己本身现有的知识、技能、能力去获得新的知识,培养新的技能,提升新的能力。老师在此过程中做好学习的组织与引导,让学习活动能够正常、有序、有效进行。

二、“顿”在比对修正处

书法学习不是心知肚明就能够眼到手行的,它需要一个不断比对修正的过程,方能在这种反复中得以提升。所以说比对是学习、练习书法重要的环节,也是行之有效的基本策略。所谓比对就是在写好字后与原字或是范字对字的大小、笔画、架构等方面逐一进行比较,尤其要知晓不足之处,在明白不足的基础上再进行练写,写好后再照例进行比对,如此反复,方得始终。

读帖观察,学写范字。

1.观察“泥、注”两个字。

师:大家掌握好三点水的写法,那带三点水旁的字会写吗?(课件出示规范的字)请同学们用你的慧眼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分别有什么特点,该怎么把这两个字写漂亮呢?

2.重点指导“泥”和“注”字的写法,教师边讲解要领边范写。

3.再次观察“泥、注”两个字,然后练习。

师:观察范字,也叫读帖,学好语文要会读书,学好书法要会读帖。认真地观察,仔细地读帖。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展示评价,再次练习。

强调写字的站姿、握笔的姿势,随机表扬表现好的同学,强调一看二想三写,质量第一,数量第二。展台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对好的夸一夸,对存在问题的进行会诊,教师随机用红笔纠正,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其实比对不仅仅是自己写的字与范字的比对,其实还有同部首形近字之间的比对,再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写的字的比对,甚至师生之间、不同字帖书法家之间的比对,通过比对,真正知道写好字的真谛。所以,学生能在比对中找差距,在比对中明要求,在比对中得提升。

三、“顿”在文化拓展处

书法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学习书法,不仅要能写好字,更应该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其蕴含的文化背景,增强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修养,这也是书法教学的任务所在。所以在课的开始和文化拓展处我是这样设计的:

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1.学生讲书法家故事:王羲之与天鹅饺子

2.板书课题。

知识链接,欣赏延展。

1.欣赏不同书法家书写三点水的特点

2.水的字形演变

3.汇报交流

故事不仅趣味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开怀大笑中让学生了解了书法名人勤奋刻苦练字的经历,知道成功绝非易事,都是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并且持之以恒方能滴穿坚硬的磐石,获得成功。而让学生直观欣赏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赵孟頫四位书法大家三点水的不同写法后汇报交流,畅谈个人感受,在交流中,学生了解书法大家各自字体的同时,丰富了审美知识,提升了审美能力。而对“水”的字形演变的了解进一步感受中国汉字历史悠久,激发了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四、“顿”在总结提升处

学会总结,其实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更是对一堂课学习内容的回顾与梳理。“让学引思”课堂要求中明确提出“收获让学生讲”。所以我们书法课堂学习中也会让学生有这样的展示机会。学生可以就自己本节课所得或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可以提出来,也可以就学习重难点作友情提醒,甚至可以提出自己对下节课的期盼,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师教学等方面都可以提。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必须服务于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期待。

看着学生们脸上洋溢着欢快轻松的笑容,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学生们通过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概括提炼出了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成功感油然而生。

“顿笔”策略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体作用,将学习书法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在书法课堂教学中体现了“让学”。同时,教师在学生不知处加以补充,不透处加以拓展,迷惑时加以点拨,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之职。当然,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书法教学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如何将优秀的传统与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很好地融合,将中华特有的民族气质植入我们的学生身上,这是书法教学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书法课堂教学的目标之所在。

猜你喜欢

书法教学让学引思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浅议小学书法教学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