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壳聚糖基纳米纤维载药体系及其缓释行为

2018-12-22付译鋆柯惠珍

纺织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环丙沙星载药纺丝

付译鋆, 安 琪, 张 伟, 张 瑜, 柯惠珍

(1. 南通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2. 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 南通 226019; 3. 福建省新型功能性纺织纤维及材料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创面感染是阻碍伤口愈合的首要因素[1],开放创面由于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失去防御细菌的屏障,易造成局部感染,甚至引发全身感染,威胁患者生命。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可控制抗菌药物的释放速度,延长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2],因此,研制具有缓释效果的抗菌材料对创伤治疗尤为重要。

壳聚糖(CS)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作为载体材料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系统[3-4]。同时,作为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壳聚糖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谱抗菌性以及止血、促愈等多种生理活性作用[5],因此,壳聚糖基缓释系统不仅可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而且还具备优异的抗菌和促愈作用,是理想的创面敷料缓释载体材料。目前,常见的壳聚糖缓释系统主要包括壳聚糖缓释微球、纳米粒、微囊、水凝胶和缓释膜[6-7]。其中,壳聚糖缓释微球、纳米粒和微囊虽可获得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和良好的缓释效果,但受剂型所限,并不能直接用作创面敷料;壳聚糖水凝胶具有独特的三维网络结构和良好的吸液特性,但用作创面敷料缺乏足够的力学性能;壳聚糖缓释膜虽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贴敷性,但透气性能欠佳,不能提供创面愈合所需的气体交换。

静电纺纳米纤维具有纤维直径细、比表面积大的结构特点[8],作为缓释载体材料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与控制释放[9-10]。另外,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独特的三维多孔物理结构和较高的孔隙率,既能够保证其与外界进行液体和气体交换,利于维持创面愈合所需的湿度与含氧量,同时,纳米级多孔结构又可实现对细菌的物理阻隔[11]。本文以环丙沙星为药物模型,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壳聚糖基复合纳米纤维膜,探究纺丝体系、纺丝工艺对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药物体外释放行为及抗菌性。

1 实验部分

1.1 原 料

壳聚糖(CS),黏度为200 mPa·s,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4,南通市兴成有限公司;聚乙烯醇(PVA),分析纯,上海臣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冰乙酸,分析纯,质量分数为99.5%,天津市北辰方正试剂厂;环丙沙星,分析纯,有效成分为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甲酸,回音必集团浙江亚东制药有限公司。

1.2 试样制备

1.2.1CS/PVA纺丝溶液的制备

常温下,将壳聚糖粉末溶于乙酸水溶液,聚乙烯醇粉末溶于蒸馏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将2种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在70 ℃下恒温搅拌均匀,制成 CS/PVA溶液,静置脱泡备用[12]。

1.2.2载药CS/PVA纺丝溶液的制备

室温条件下,称取一定量的环丙沙星粉末,溶于上述CS/PVA溶液中,配制成不同质量分数的载药CS/PVA纺丝溶液,搅拌均匀并静置脱泡。

1.2.3纤维膜的制备

将纺丝溶液倒入装有金属针头(内径为 0.98 mm)的注射器中进行静电纺丝。设置纺丝参数为:纺丝液质量分数2.5%,接收距离15 cm,给进速度0.9 mL/h,电压范围20~24 kV。纺丝环境为:温度(23±1)℃;相对湿度(35±5)%。

1.3 测试方法

1.3.1表面形貌观察

对纳米纤维膜进行喷金处理,采用S-34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微观形貌;随机选取100根纤维,利用Nano-Measurer软件测量其直径,结果记录为(平均值±标准差)。

1.3.2静态接触角测试

随机选取5处位置,采用JC2000C型接触角测量仪测试纳米纤维膜的静态接触角,结果取平均值并计算其标准差。

1.3.3化学结构测试

采用FT-IR65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不同纳米纤维膜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和比较。波数范围为4 000~500 cm-1。

1.3.4载药体外释放测试

采用GZX-GF-100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在λ=280 nm处测定不同质量分数环丙沙星溶液的吸光度,绘制药物标准曲线,得到药物标准曲线方程。测量不同时间点载药纳米纤维膜在PBS缓冲溶液中的吸光度,并根据药物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对应的药物浓度,绘制环丙沙星体外释放曲线。

1.3.5抗菌性测试

参照GB/T 20944.1—2007《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测试载药前后CS/PVA复合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

2 结果与讨论

2.1 纤维膜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2.1.1CS/PVA纳米纤维膜

2.1.1.1CS与PVA质量比对纤维形貌的影响 控制纺丝电压为24 kV,调整CS与PVA质量比分别为 1∶1、1∶1.5、1∶2,对CS与PVA纳米纤维膜微观形貌的影响如图1所示。可见,图1(a)、(b)中纤维光滑平直,成网良好,而图1(c)中发现大量珠结,且有纤维断裂现象。进一步分析CS与PVA质量比对纤维直径的影响,当CS与PVA质量比由 1∶1变为1∶1.5时,纤维平均直径由(56.73± 14.43)nm下降为(38.15±8.19)nm,变异系数由25.43%略降至21.46%;当CS与PVA质量比为 1∶2 时,纤维平均直径增大为(44.40±15.42)nm,且变异系数显著上升至34.73%,即随着PVA含量的提高,纤维平均直径先减小后增大,变异系数先下降后上升。综上可知,CS与PVA质量比为 1∶1.5 时,纤维形貌良好。

图1 不同CS/PVA质量比的纳米纤维膜扫描电镜照片(×30 000)Fig.1 SEM images of CS/PVA nanofiber membranes with different CS/PVA mass ratio (×30 000)

以上结果表明,纺丝液中PVA含量的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S的可纺性,但过量的PVA可能会降低溶液黏度,影响纤维成网。这是因为PVA溶液黏度小于CS溶液,过量的PVA会使体系黏度降低过大,难以在电场力作用下牵拉成丝。

2.1.1.2纺丝电压对纤维形貌的影响 控制CS与PVA质量比为1∶1.5,调整纺丝电压分别为20、22、24 kV,对CS/PVA纳米纤维膜微观形貌的影响如图2 所示。可以看出,图2(a)、(b)中纤维有轻微串珠结构和黏连现象,而图2(c)纤维表面光滑,粗细均匀,整体形貌良好。

进一步分析纺丝电压对纤维直径的影响,当纺丝电压从20 kV增加到24 kV时,CS/PVA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平均直径从(57.05±12.03)nm下降至(38.15±8.19)nm。这是因为随着纺丝电压的增大,射流携带电荷量增加,库仑力变大加剧射流在电场中的鞭动,进而增加射流所受的牵伸力,导致纤维膜中纤维直径降低。由此可知,最佳纺丝电压为24 kV。

图3 不同环丙沙星质量分数下载药CS/PVA纳米纤维膜的扫描电镜照片(×20 000)Fig.3 SEM images of drug loaded CS/PVA nanofiber membranes with different ciprofloxacin concentration (×20 000)

2.1.2载药CS/PVA纳米纤维膜

控制CS与PVA质量比为1∶1.5,纺丝电压为 24 kV,调整环丙沙星质量分数分别为1%、2%、3%,载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及纤维直径如图3所示。

由图3(a)可知,纤维连续平滑,平均直径为(63.16±8.61)nm,而从图3(b)、(c)中观察到纤维黏连和大量不规则珠结,且纤维直径有所增大。一方面,环丙沙星的加入改变了纺丝液的黏度,影响了纤维网形貌[13];另一方面,环丙沙星在水中溶解度较低,质量分数过高会使环丙沙星以晶体形式从纺丝液中析出[14]。

2.2 CS/PVA纳米纤维膜亲水性分析

测试不同CS/PVA质量比纳米纤维膜接触角可知,纯PVA纳米纤维膜接触角为(51.20±2.86)°;CS与PVA 质量比分别为1∶1、1∶1.5、1∶2时,纳米纤维膜接触角分别为(85.40±2.07)°、(80.60±2.70)°、(74.80±2.39)°,即试样接触角随PVA含量增加而下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与纯PVA纤维膜相比,3组不同CS/PVA质量比纳米纤维膜的接触角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这是由于壳聚糖分子链段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而随着PVA含量的增加,羟基数量不断增加[15],故共混纤维膜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得到改善。

2.3 纳米纤维膜结构分析

为更好分析纳米纤维膜表面化学结构,分别对PVA纳米纤维膜、CS/PVA纳米纤维膜、载药 CS/PVA 纳米纤维膜、环丙沙星粉末进行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试样的红外光谱图Fig.4 FT-IR spectra of different samples

由图4可知,PVA纳米纤维膜的红外光谱在 3 346 cm-1处附近较宽的吸收带为—OH的伸缩振动,2 919 cm-1处的吸收峰归因于C—H的伸缩振动和面内弯曲振动,1 734 cm-1和1 434 cm-1处分别对应CO和OCOR的特征振动吸收峰,1 375 cm-1和 1 089 cm-1处为—CH2和 C—O—C 的弯曲振动[16-17]。

相比PVA纳米纤维膜,CS/PVA纳米纤维膜的红外光谱在3 300 cm-1附近特征吸收峰变宽且强度增加[18],可归因于N—H与CS分子内氢键伸缩振动形成的重叠吸收峰[19];同时,1 068、1 025 cm-1处出现新的肩峰为C—O的伸缩振动峰[20],894 cm-1处出现CS中β构型糖苷键的特征吸收峰。以上结果表明,CS/PVA纳米纤维膜制备过程中,CS和PVA之间并非简单的混合,而是产生了新的氢键作用,使得部分氨基转变为NH3+,降低了氨基对纺丝的不良影响,改善了CS的可纺性。另外,CS与PVA分子间较强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结构变化,使得二者在共混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21]。

与载药前CS/PVA纳米纤维膜相比,载药 CS/PVA纳米纤维膜的红外光谱在1 621、1 488、752 cm-1处分别出现3个新的吸收峰,对比环丙沙星药物粉末的红外光谱可知,这3处为环丙沙星特征吸收峰,表明载药CS/PVA纳米纤维膜中成功保留了环丙沙星的部分结构。另外,载药后的纤维膜在 1 380、1 267、1 068、1 025 cm-1处的峰强显著增加,且酰胺基的吸收振动峰由载药前的1 558 cm-1移动到高波数1 575 cm-1处。分析原因可能是,药物分子与PVA分子间产生新的氢键或分子间斥力增加[22]。

2.4 载药CS/PVS纳米纤维膜体外释放分析

2.4.1标准曲线的绘制

称取环丙沙星0.1 g,用PBS缓冲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 mL,制成1 000 μg/mL储备液。再将储备液稀释成50、25、12.5、6.25、3.125 μg/mL不同质量浓度的系列溶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λ= 280 nm处测得溶液吸光度并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得到环丙沙星标准吸收方程为y=0.100 53x(R2=0.999 84),标准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环丙沙星在PBS缓冲溶液中的标准曲线Fig.5 Standard curve of ciprofloxacin in PBS buffer

2.4.2体外释放分析

取载药CS/PVA纳米纤维膜50 mg于离心管中,加入PBS缓冲溶液8 mL,密封置于37 ℃的恒温振荡器中模拟体外释放过程,分别在1、2、3、4、5、6、7、8、9、10、11、12、24、48、72、96、120 h取出1 mL溶液,并补充等量PBS缓冲溶液。测定不同时间点溶液中药物浓度,计算药物累积释放率,并绘制药物累积释放率曲线,计算公式[23]为

Qn=CnV+Vi∑n-ii=0CiM0×100%

式中:Qn为第n个时间点药物累积释放率,%;Cn为第n个试样的药物浓度,mg/mL;V为释放介质体积,mL;Vi为第i个时间点取样体积,mL;M0为纳米纤维膜中药物质量,mg。

不同环丙沙星质量分数下载药CS/PVA纳米纤维膜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不同药物含量下释放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累积,药物释放率逐渐增大,并趋于平缓。不同载药纳米纤维膜起初2 h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15.93%、16.45%、17.47%,释放初期具有相对较低的速率,可有效避免药物突释;当持续释放120 h时,3个试样的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81.94%、85.90%、90.68%。同一时刻,药物释放速率随纤维膜中环丙沙星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这是由于药物含量的增加,提高了释放体系中的浓度梯度,更利于药物在介质中的扩散[24]。

图6 不同环丙沙星质量分数下载药CS/PVA纳米纤维膜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Fig.6 In vitro drug release curves of drug loaded CS/PVA nanofiber membranes with different ciprofloxacin concentration

2.5 抗菌性分析

载药前后CS/PVA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结果如图7所示。

1—载药前CS/PVA纳米纤维膜; 2—铝箔空白对照;3—载药CS/PVA纳米纤维膜; 4—铝箔空白对照。图7 载药前后CS/PVA纳米纤维膜的抗菌性Fig.7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CS/PVA nanofibers before (a) and after (b) drug loading

由图7可以看出:铝箔空白对照周围不见抑菌圈,其不具有抗菌性;载药前CS/PVA纳米纤维膜具有极微小的抑菌圈,抗菌效果并不明显,分析原因可能是纤维膜中壳聚糖含量过低;而载药后,纳米纤维膜周围出现不规则形状抑菌圈,且抑菌圈直径显著增加,表明载药CS/PVA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优良的抗菌性。

3 结 论

以环丙沙星为药物模型,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壳聚糖基复合纳米纤维膜,探究纺丝体系、纺丝工艺对纤维膜结构、性能的影响,分析药物体外释放行为及载药前后试样抗菌性。

1)随着PVA含量的提高,纳米纤维膜中纤维平均直径先减小后增大,变异系数先下降后上升;纤维膜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得到改善,PVA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S的可纺性。

2)CS/PVA纳米纤维膜的平均直径随纺丝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当纺丝电压为24 kV、溶液质量分数为2.5%、给进速率为0.9 mL/h、接收距离为 15 cm、CS/PVA质量比为1∶1.5时,纤维膜成网均匀,形貌良好。

3)环丙沙星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纤维网形貌,载药纳米纤维膜起初具有相对较低的释放速率,可有效避免药物突释,且药物释放速率随纤维膜中环丙沙星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4)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载药CS/PVA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优良的抗菌性。

FZXB

猜你喜欢

环丙沙星载药纺丝
新型Z型TiO2/Ag/Ag3PO4光催化剂的设计及其降解环丙沙星性能研究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核-壳复合纳米纤维
肠杆菌科细菌环丙沙星耐药株与敏感株耐药性分析
Co2+催化超声/H2O2降解环丙沙星
介孔分子筛对传统药物的原位载药及缓释研究
静电纺丝制备PVA/PAA/GO三元复合纤维材料
静电纺丝素蛋白与无机物复合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数字直流调速器6RA70在纺丝牵伸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PLGA载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工艺
铁蛋白重链亚基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