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心奔放—陈书国先生书艺摭谈

2018-12-22胥广福

书画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狂草怀素草书

文_胥广福

淮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淮安市美术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唐人虞世南《笔髓论·释草》云:“草即纵心奔放……或体雄(一作‘气雄’)而不可抑,或势逸而不可止,纵于狂逸,不违笔意也。”

真草隶篆,各臻其妙,“纵心奔放”是草书独有禀赋。“兴来走笔如旋风”(北宋苏涣诗),草书正如晋人葛洪所形容,“异同参差,或然或否,变化万品,奇怪无方”(《抱朴子》),以至汉之赵壹《非草书》认为,只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方期有成。然而,草书富有生命感和表现力的迷人之美,又吸引着无数人不断攀越,试图摘取书法桂冠上的耀眼明珠。——陈书国先生就以创作与研究“两栖”作战,为草书这一“有意味的形式”镌下了个人鲜明的印记。

陈书国,江苏淮安人,目染家学,得著名书家姜华等老师启蒙。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清江浦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作品入展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等专业展览,并荣膺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三等奖。

宋人王安石有语:“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书国深谙此理。为求书法邃途探幽觅胜,他两度入读南京艺术学院,先是本科后是硕士研究生,于书法诸体无所不窥,篆书临写殷商《毛公鼎》,隶书博涉秦汉碑版,小楷直入魏晋,中楷远追褚遂良,大楷意在北魏墓志碑刻,行书则浸淫“二王”以至王铎、傅山……他尤为心折草书一脉:小草取法“二王”一系,大草取法王献之、黄庭坚、祝允明、王铎,狂草取法张旭、怀素、黄山谷、祝枝山、徐渭、王觉斯、傅青主等,转益多师,不主故常,自出机杼,匠心独出。作品飘逸俊朗、气息高雅,又浑厚苍茫、古朴雄强,跌宕起伏,大气磅礴……书国于狂草用功可谓如痴如醉,家中墙壁屡写屡刷,一如前人形容“满壁纵横千万字”。他遇纸辄书,甚至女儿的练习簿也移作“无米之炊”。终日埋首废纸堆中,曾作诗记之:“写尽室中残纸片,倾情挥洒到天明。”

在他本科毕业时,南艺博导、著名书法家黄惇就不避偏爱地称他“才情高,超出一般人,非常人能达到”;南师大教授马士达则慨叹“有的人努力一辈子也达不到”。当后来以书法专业最高分数跻身“黄瓜园”(南艺别名)公费读研、师事金丹教授后,他更感到阶柳庭花皆润笔墨。他既矢力作草,又潜心研修。古人论书“互有优劣”,犹如草灰蛇线,伏笔千里,有待去芜存真,从蛛丝马迹剥出真相。他研究狂草,对涉及狂草的相关内容多有关注,偶读《中国书法》杂志所刊《邬彤楷书得其传》一文,发现所附图版中“彤”字明明是“肜”字。他如胡适先生所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宋以来史书一直记载“邬彤”是怀素老师,若证“彤”为“肜”,则推翻千古成说了。

1.陈书国 唐杜甫诗《客至》 45cm×68cm 2018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诗句)为了揭示端倪,书国多次赴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他在一墙之隔的北海公园苦候多时方得进馆,终于查清宋刻版本中关于邬肜的记载;随后又多次赴上海图书馆仔细查阅邬肜族谱等资料。仅为辨识“肜”字不同写法就查阅百余种古籍,复印珍本资料逾数百页——图书馆复印费用按页收取,全系一己之力所为。当论文《是邬肜,非邬彤——唐书家邬肜名考》在《中国书法》2011年12期刊出后,纠正了自宋以来误以怀素老师为“邬彤”的千年历史错误,还唐书家“邬肜”一个历史的公道,在学术界引起较大的反响,把中唐代书法史的研究引向深入。

当时硕士毕业论文开题,书国将邬肜研究提纲梗概向黄惇、金丹二师道出,黄惇欣然说:“你这篇论文已经成形了,你可以再写一篇。”金丹导师也鼓励他扩大研究成果。最终,书国以创作与论文“双优”等级成为南艺该专业开设以来硕士第一人。

书国谨遵师诲,又撰邬肜研究系统论文多篇,在《荣宝斋》等刊物发表。凭着草书创作经验,他又研究怀素《自叙帖》多个版本,发表论文《从狂草技法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怀素〈自叙帖〉之真伪—兼与傅申、张紫石等先生商榷》,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狂草水平明显优于其他版本,为捍卫《自叙帖》国宝地位做出了努力。“破天下达尊”(孟子语),这体现了他不曲学阿世、唯以学术为重的胆识。正是以中唐怀素、邬肜为切入点的多篇论文的系列研究,让他站到了众人瞩目的第五届兰亭奖的领奖台。正如第五届兰亭奖颁奖词所说:“陈书国《唐代书家邬肜名考》等系列论文5篇,主要围绕唐代书家邬肜与怀素的师生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考辨,取得令人信服的结论。本届兰亭奖理论奖评委会认为,《唐代书家邬肜名考》等系列论文,考证严密,辨析有力,结论合理,对唐代书史研究具有补益作用和参考价值。”

方今之际,胡抗美先生允称草书大家。从游胡抗美,让书国对草书有了更上一层的理解。胡抗美致力于草书形式的研究,他从用笔、结体、章法到气息、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草书形式美的探索和阐释。书国受乃师启发,结合书写工具、人文环境、审美风尚诸多变化,把老子“大象无形”哲学生发开来,别出心裁地提出“无形草”观点。他认为,“无形”是“有形”之上的“无形”,是形之大也,所谓大草无形。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有“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传递“通变”消息,可作为“无形草”佐证之一。“无形”变化莫测,不是脱略形骸、任笔为体,而是更好地体现狂草“骤雨旋风”般气象,更体现了一种原始的混茫境界。当然,草法的“可识性”是“无形草”底线和边界,“可识性”也是区分是否为狂草书法和抽象画的分水岭,点画与体势必须准确体现草书的法度。正如苏东坡所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2.陈书国 宋陆游诗《醉后草书歌诗戏作》 34cm×70cm 2018

书国认为,狂草贵有正大气、篆籀气和书卷气。正大气是堂堂正气,体现时代的正大气象和奋发有为的广博情怀。坚韧有力的点画和结体,体现百炼成钢的内劲,也从侧面折射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生活、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美好品质,体现了美与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一致,达到“酌奇而不失其贞(正),玩华而不坠其实”(刘勰语)的境界。篆籀气更体现狂草圆活沉实的线质,以保证狂草的古质气息和高雅格调。草书贵在使转,是草书用笔基本形式。清人徐用锡《字学札记》云:“草书欲化去横画,而体取圆,本于篆也。”草书出于连笔书写借鉴篆书用笔,从而更加圆转活脱、刚劲矫健,在运笔如飞中达到平整流畅、不黏不滞。而书卷气是草书文野之别根本所在,近代词学家陈洵《海绡说词》云:“词莫难于气息。气息有雅俗,有厚薄,全视其人平日所养,至下笔时则殊不知也。”作词如此,作书如此,狂草又焉得异数?狂草“取诸怀抱”“因寄所托”,需要作者具有广博的学识修养,才能把微妙难言的情感托诸笔端。看取莲花净,应是不染尘。正如黄山谷所言:“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如今,书国狂草创作和理论研究相得益彰,各擅胜场,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吸引了众多草书爱好者来淮学习交流。书国一身而兼多能,既要投入书法论著的运思与撰写,又要投入“无形草”创作的探索与提炼,还要为热爱草书的同道做好传授与辅导……在他时间运筹的砝码上,最重要的一头则是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带领清江浦书协在促进地方文艺繁荣、人才成长和社会进步中唱大轴、挑重担和当好生力军。南宋陆游云“功夫在诗外”。—书国字外功夫,让我们更能理解:好香用以熏德,佳艺用来熏心。

3.陈书国 宋郑獬诗《题淮阴侯庙》 174cm×43cm 2018

4.陈书国 宋王珪诗《咏淮阴侯》 174cm×43cm 2018

5.陈书国 古诗二首 136cm×68cm 2018

6.陈书国 古诗二首 174cm×87cm 2018

猜你喜欢

狂草怀素草书
清 郑燮 行书节录怀素自叙轴
汉 蔡琰 草书我生帖
鲜于枢 草书论张旭怀素高闲草书帖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读林鹏《丹崖书论》有感
《阳泉 草书赋》
狂草:笑为花开,花因笑发
狂草
刘伶·贤客
草书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