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2018-12-21刘士娟
刘士娟
[摘要] 目的 对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护理50例。观察组实施的是全程无缝隙护理50例。对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和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3例(2.4%)。对照组产生的不良反应11例(22.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5 4;P<0.05)。 结论 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有效提高术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全程无缝隙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8(c)-0140-03
The Application of Seamless Nursing in Operating Room Nursing
LIU Shi-juan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Jianh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tong University,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224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eamless nursing in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ethods A total of 100 surgical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performed routine treatment in 50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seamless nursing in 50 cases. The SAS, SDS score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adverse reactions that occurr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3 case(2.4%). The adverse reactions genera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11case (22.0%).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χ2=6.325 4; P<0.05). Conclusion After seamless nursing in the operating room, the whole-process gapless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Full-range seamless nursing; Operating room nursing; Application analysis
手術室护理是整个手术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患者在接受治疗中一个特殊的医疗场所[1]。手术室护理是具有高强度、高技术、高风险的特征[2]。全程无缝隙护理是管理的新模式,以连续性、完整性、无缺陷性护理模式为目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3]。在该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表明,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最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名5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31.5±9.6)岁。妇科手术15例,产科手术8例,五官科手术27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26~60岁之间,平均年龄(38.45±12.5)岁。妇科手术18例;产科手术6例;五官科手术26例。将100例患者都施行腰部麻醉及联合麻醉术。以上资料已经过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护理方式。首先对患者在入院前进行病情观察以及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其次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病房环境地护理及术后地用药护理和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患者入院时,接待患者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以安抚和鼓励的方式来缓解患者对入院前的紧张和焦虑,并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责任医生及护理人员,通过护理人员热情接待,让患者能够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同时对患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同时询问患者病史,以及遗传史来协助医生了解患者基本情况[4]。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严密观察、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增加巡防次数,加大巡防力度。进行各项检查时,应向患者介绍该检查项目的意义和作用,以心理工作的疏导去消除患者内心产生的恐惧感。经检查确诊后,对患者讲解该疾病的的相关知识,治疗的意义和一些成功案例,促使患者提高了对治疗的自信心,消除患者心理负面情绪[5]。①术前无缝隙护理:护理人员应做好手术前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基础工作。在实施手术期间,病房护士应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结束后,手术室护士应对手术室各个区域进行划分,嚴格区分无菌用品,并对医生所使用过和未使用过的手术器械要分开放置,并作明显标记。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室减少走动,同时在各个区域设立隔离屏障,确保手术过程中无菌无污染和没有污染源地接触;②术中无缝隙护理: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核对信息,如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信息进行仔细核对[6]。护理人员将手术患者体位的安放保证舒适和安全,同时在患者容易受压部位放置体位垫,防止部位受压导致损伤。护理人员要随时陪在患者身边,以正性言语的使用加强对患者的鼓励,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适当给予抚触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手术室温度应控制在22~25℃,湿度应控制在40%~60%为宜[7]。同时应与患者进行互动或放一些轻音乐、娱乐节目等,使患者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感和不必要地担心。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手术进程,随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提供医生在术中所需的药品、物品。面对重大手术时,护理人员应做好充足的准备来应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并配合麻醉师做好输血,输液等抢救措施。若发现患者出现休克状态,应立即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然而针对头脑清醒的患者,要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辅助患者以舒适、愉悦的心情度过手术期;③术后无缝隙护理:对患者而言麻醉复苏期是全程无缝隙护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术后因麻醉药、肌肉松弛药、以及神经阻滞药等药效依然存在,患者易出现气道梗阻,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给手术带来严重的后果,护理人员应守在患者身边,待患者清醒后,向患者及家属了解术中感受,从中吸取意见。
1.3 观察指标
①使用焦虑评分表SA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价。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产生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将两组的平均分和心理状态来进行对比,分析;②对两组患者在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5 4,P=0.006 2<0.05),见表2。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模式是一项具有技术性强、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及情况复杂等特点。以上任何一种不安全因素都可造成护理缺陷地发生,甚至是一种无法挽回的错误。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不断进步,手术室护理也不断在改进。因此,全程无缝隙护理也逐渐被引入到手术室护理中。全程无缝隙护理是一种从患者入院介绍到常规护理、病情观察、专业护理、健康指导、出院宣教,同时让患者舒适、家属放心的一项全程无缝隙服务模式,即全新护理模式。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病房保持干净、整洁并定时通风以保证空气清新。存在高风险患者,应在床头卡上进行标识,并温馨提示患者预防压疮,防止跌倒,防止走失、防止坠床等,认真做好细节护理。并随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手术室中,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同样重要,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况,又提升了手术的治疗效果。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术前应对手术室各个区域进行划分,严格区分无菌用品,并对医生所使用过和未使用过的手术器械要分开放置,并作明显标记。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室减少走动,同时在各个区域设立隔离屏障,确保手术过程中无菌无污染和没有污染源的接触。手术室温湿度适宜。护理人员要将手术患者的体位调适到最佳,避免部位受压导致损伤。随时陪在患者身边,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应与患者进行互动或放一些轻音乐、娱乐节目等,使患者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感和不必要的担心。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手术进程,随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提供医生在术中所需的药品、物品。面对重大手术时,护理人员应做好充足的准备来应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并配合麻醉师做好输血,输液等抢救措施。若发现患者出现休克状态,应立即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针对头脑清醒的患者,要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辅助患者以舒适、愉悦的心情度过手术期。术后无缝隙护对患者而言麻醉复苏期是全程无缝隙护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麻醉药、肌肉松弛药、以及神经阻滞药等药效未过,患者易出现气道梗阻,误吸等并发症地发生,给手术带来严重的后果,护理人员应守在患者身边,待患者清醒后,向患者及家属了解术中感受,从中获取意见[8]。
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填补护理过程中的缺陷和漏洞。并实施动态改进,持续修整,将护理漏洞降到最低,来实现护理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要求对手术室护士提高责任心和观察力,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和扎实的相关护理知识来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的全程护理。通过两组患者对比实验的方式,来进行探究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患者在术后的不良反应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32.2±3.5)分、(33.5±4.5)分明显低于对照組,不良反应发生率3(2.4)%低于对照组,这与王燕等人[8]的研究中,治疗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3.4±2.7)分、(33.4±3.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该效果较好,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优质、满意的服务的同时,又提高了护理整体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有效提高术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巧文,梁艺,黄彬.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3):21-22,35.
[2] 张颖.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17(98):211.
[3] 李秀浓,黎彩云.全程无缝隙护理于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对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 24(18):128-129.
[4] 王洁,汤琳琳.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的建立及应用优越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0):159-161.
[5] 凌朝灵.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7):191-192.
[6] 刘薇.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3):245.
[7] 钟萍儿,赵恺.手术室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患者应激状况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7,37(2):236-237.
[8] 王燕,李春华,朱小燕.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0):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