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构成视角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18-12-21曹冬梅李卫东

教育界·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

曹冬梅 李卫东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课堂教学改革的阻力,从课堂的构成元素出发,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制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提供常态化的交流学习,可以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无限潜能,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设计水平,重建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出击。

【关键词】课堂构成;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推进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编号:KTJG2016-96)。

近年来,随着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兴起,一股课堂教学改革之风悄然拉开序幕,其中尤以翻转课堂的讨论最为广泛,上好每一节课再次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由教师、学生和必要的硬件、软件辅助设施构成。本文从课堂的构成元素出发,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阻力分析,提出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使课堂教学改革效果评比元素多元化,将极大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交流学习机会的常态化,使教师有可能把自身的潜能完全激发出来,提高教学设计水平,重建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出击,同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实时的技术支持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一、课堂教学改革必要性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在我国受一考定终身思想的影响,一部分学生中学时代被父母“控制”,踏进大学成了自由的小鸟,什么事情都懒得思考,失去了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在很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愿意去尝试和体验其他未知的事情。

(二)课程多元化,学时的压缩呼唤改革

时代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了许多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很多高校专业培养方案跟着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批新的课程涌现出来。而在总学时不变的条件下,原有课程的课时必须要进行压缩。学时被压缩的专业课,在内容不做大的调整的前提下,只能增加每节课的信息量,才能保证原有课程体系的不变。每课时信息量的增加使老师的授课压力增大,如何才能高效地进行每一节课的问题变得更加尖锐。

(三)教师的成长需要改革

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大概都离不开这样三个阶段。借用董占海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教学学术年会中讲到的几句话,第一阶段讲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这是一个自我满足的阶段。第二阶段讲得丰富多彩,听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是从学生听课的状态“轻松愉快”来分析得出的,因为状态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还是包含了教师的主观推断。第三阶段是讲得好很重要,学得好更重要。这一阶段发生了质的飞跃,主客体发生了互换。原来更多的是教师自己的主观体验,现在教师要从学生主体出发,以他们在课堂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依据,从而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教师从单纯的知识播种者升华为思考者,怎样的课堂学生才能“学得好”?以上三个阶段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的成长过程,所以大力提倡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成长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阻力分析

(一)价值导向的影响

受社会价值导向和一系列评估指标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每一年发表的SCI、EI、CSSCI等文章,以及批准的国家科学基金项目都是可以用数字说话的铁证,而教学状态、教学质量是很难用数字来表达它的进步的。教师尽最大努力做了课堂教学改革之后,很难用数字来量化改革成果,在职称评审中无疑是很难体现它的价值的。但是,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术(包括教学学术)中,教师的论文是很容易被量化的,在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中也会有力地体现出来。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评定

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简单易行的评价指标是用学生的总评成绩进行比较。把几个不同班级的成绩进行比较来评价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总评成绩评定的组成元素是否科学?组成总评成绩的各项指标所占比例是否恰当?第二,考试只是一种检验学生短期内对某一门课程学习效果的手段,这门课程的深远影响也许在多年后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教师仅以学生成绩合格率或者优秀率来评定自己改革的效果,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改革效果评定的另一个难题体现在不同课程的改革效果评定中。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不同学科之间很难设定一个统一的标準评判改革效果。即便是同一学科内部,不同课程也有不同的特点,如难易程度的区别、基础课程和应用型课程的区别,逻辑推理性较强和测重现象介绍课程的区别等等。用一个简单的优秀或者合格来认定其效果是比较粗略的。

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指标中有时也会把学生直接的评教分数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学生只是对自己的老师熟悉,与其他老师没有直接接触,给自己老师的分数排名只能粗略地反映出在他们熟悉的老师中这个老师的级别。另外,不同专业的学生评判标准也是不同的。学生评教分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直接利用学生的评教分数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也是需要重新思考的。

(三)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变为行政指标

经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学生的注意力似乎有所转移,教师也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学校也因此多了一批批课堂改革项目和教改研究论文,教学学术研究初见端倪。这些成果与学校和国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不可否认的是课改也表现出了盲目跟风的现象。有些高校每学期“被产生”一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课堂教学改革的项目成了行政指标。忽视了教师成长三个阶段的必然规律,忽视了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把改革仅仅局限于项目建设,而遗忘了项目建设的“建以致用”目的。这种急功近利的行政化推进方式容易导致改革的虚假繁荣或抵制反复。

三、如何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发展

(一)建设科学的制度,激发教师无限潜能主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化,必将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研究表明,好的激励制度,将有助于深化教师的崇高使命感和积极自觉性,较好地调动其强大的潜能动力来不断地反思和探索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只有从制度上保障教师教学中的付出,使教师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化,把评价指标进一步细化、完善,才能使更多的教师自愿加入改革的大军。

其次,在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的评比中,需要注重评比元素的多元化。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评比元素的多元化对一些基础课程的改革将起到保护的作用。我国原有的课堂教学質量评估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和反映近20多年来课堂教学领域中出现的深刻变化。为此,我们需要在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重新研制一套能够反映课堂教学改革精神实质,引导课堂教学健康发展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最后,从制度上保障实时交流学习的平台。交流学习的内容可以包含提高学习对象的专业知识,学科前沿动态,教育教学方面的理念等等。交流的方式、交流的地点可以多样化。通过常态化的交流学习,教师首先全面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全面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荣誉感,自觉不自觉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有力地促进教学学术化的发展,有效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重建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出击

建设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全面认识。课程评价体系的结构和学生对课程、课堂的态度息息相关。改变成绩权重最大的因子从期末考试移开,强化过程考核,此时过程性考核组成的科学性变得尤为重要。

建设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对课程有全面的认识,能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还必须熟悉相关的评价手段及其背后的原理。

此外,外在大环境的改变也相当重要,各院系可以多举办专业知识竞赛,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改革考试制度,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出击。

(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实时的技术支持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再好的理念在实施的时候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所以,学校要注重改善基本硬件条件,积极提供外在的教学技术支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实时的技术支持是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基础。

总之,从课堂构成的元素出发,只有极大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的无限潜能,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水平,重建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出击,才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使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在线教学技术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主体获得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最大化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148-151.

[2]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3-78.

[3]范春,于文林.广东省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休学创业认知态度差异分析——以理工类和非理工类本科生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7(20):36-40.

[4]戴璨,苗璐,朱恒,等.非教学因素对高校课堂效果的影响及其启示——基于学生评教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7(05):72-80.

[5]于歆杰.在线开放课程需要建以致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24): 9-10.

[6]李允.“深水区”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反思中前行[J].课程·教材·教法,2017(08): 29-34.

[7]黄信瑜,宋思根,刘平.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需实现“四化”[J].江苏高教,2015(01): 70-73.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
幼儿教师职前科学教育活动能力培养初探
大规模开放课程的发展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中专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