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与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整合

2018-12-21王峦

赢未来 2018年21期
关键词:有效整合教育信息化数学教学

王峦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创设了一个便捷的操作平台,使数学课堂模式予以革新,摆脱了传统教学下的固化模式,而是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中去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整合信息资源,促进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调动学生兴趣主動参与活动,加强师生、生生间交流沟通与合作,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育信息化;有效整合

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然而,“整合”并不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直接式地撮合,而是要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环节的融合,使之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从而实现教学上的新突破。

一、明确整合方向,教学环节融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旨在从数学教学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将此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立足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从几个方向予以出发:

1.信息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的整合

理念在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统驭作用。对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不单单是在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而更应该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在内容上突出算法的独特作用,串联整个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力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部分。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在传统的教学下,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去灌输东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再加上数学教学内容比较繁多,涉及到计算、几何、方程等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缺少自主探索或与他人合作学习。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则是:本着开放与交互的特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有效的增添了课堂教学环境的趣味性,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组织引领他们去进行问题的探究。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数学要贴进生活”与“数学问题生活化”,小学生平时在家中受着老一辈的娇生惯养,普遍缺乏生活常识与经验,若将抽象数学知识直接的讲解,一时间学生可能很难将其理解透彻。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为此,刚好可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下丰富的教学资源,参照教学重难点内容寻找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情景事例,拓展教学内容,将所有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框架。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将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相结合,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所在。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具有着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性,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得学生可将内容集合在一起,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从多角度去思考与再认识,增加记忆有效运用。

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1.巧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每一节课导入新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来辅助创设新颖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积极情绪,走入其中去观察探知,最终在轻松愉快氛围下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可先用多媒体影像设备播放一段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影像,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再使用课件分别展示当轮胎为三角形、或为方形、或为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教师面向所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行驶的又快又稳呢?”动画虽简短且是普通汽车行驶的影像资料,却简洁明了的突出了主题,调动了学生对圆的基本特征与应用进行下一步探索的热情,优化了课堂氛围。

2.再现过程,形象展示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要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掌握基本的知识点与应用,而是要在其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的数学教学开展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去联系、去想象,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找角、画角、玩角等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在“玩角”这一环节时,用PPT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蹦出“顶点”两字,之后再向下演变边至角,并在其上一一标注内容,学生在过程感知中清楚地了解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再让学生自己尝试在本子上分别画三个不同的三角形,收获不错的教学效果。

3.化静为动,观察分析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将原先在书本上静态的数学知识,转换成为与之相关的图像音频的动态教材,为学生提供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更大的学习空间,促使他们敢于去猜测、去判断、去合作交流,在其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知识内容进行比较与总结。

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学生能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时间可能只有20分钟。为此,教师可提前利用现代化技术,制作几张课件内容,其上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内容,在课堂上播放时,可来回穿插小问题,问题有难的有简单的,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可在其旁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主动举手发表本小组得出的结论,之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运用课件详细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总结,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知识内容。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摆正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位置,将其与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合理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设计,灵活的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原本抽象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之上,为其增添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氛围中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庞明日.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与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整合[J].教育, 2016(12):00241-00241.

[2]邓祖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4):36-37.

猜你喜欢

有效整合教育信息化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