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2000-03-03范舒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整合语文教学多媒体

范舒虹

内容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几点如何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感受。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有效整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教学的重点。例如,在比较韵母an和ang的发音时,我们设计了让“ang”的g闪动或者变色,并提醒学生拼读时注意舌头的变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j、q、x和ü相拼的规则,除了借助儿歌帮助记忆外,还设计成功画ü戴了一顶帽子,帽子有两点,看到j、q、x走过来,他就脱帽敬礼,学生看了觉得十分有趣,在笑声中,他们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一规则。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生字娃娃,告诉学生,这些生字娃娃找不到家了,如果你能根据房间的门牌号码(即生字的读音)帮他找到家,你就能与这个生字娃娃成为好朋友,生字娃娃就会对你笑一笑。生动的情景,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文无话可说,无从说起,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我家的猫》之后,要学生仿全文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首先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片;然后让学生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接着运用课件:笨拙可爱的小鸭,美丽轻盈的小鸟,蹦来跳去的小松鼠,鲜活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他们纷纷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用在全文中学到的方法将这篇作文写得十分成功。

二.灵活运用,化难为易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词句的理解有限,对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学生对“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迎上去;看见乌龟妈妈追上去;看见青蛙游过去”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这三个词语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既不知词语何意,又不知为什么要这样用。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资料中截取有关的三个片断,并设计制作成慢放过程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理解,“迎上去”就是面对面游过去;“追上去”就是从后面撵上去;“游过去”就是从周围游到青蛙妈妈身边。他们理解了在这三个句子中为什么要这样运用,从而在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口语交际、写话中准确地用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圆明园的毁灭》是四年级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可圆明园中的宏伟建筑、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古玩字画,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学生很难体会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庞大。故此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圆明园的图片以及许多被英法掠走的珍宝,还让学生观看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这样学生在赞叹圆明园美的同时,既钦佩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才能,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又体会到强盗们的贪婪、疯狂,激发学生对英法联军的愤怒之情,把学生带入当年的特定时代,突破了时空,化远为近,使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情感铺垫。

三.利用网络,培养能力

我经常设计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课余作业。例如:要学生制作手抄小报,在出版的过程中,学生要寻找大量资料,要进行筛选、排版、打字等,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审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几个问题:地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哪些?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网中下载查找,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教师做出适时点拨、评价,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由于多媒体的灵活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好电教媒体,让它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南桥中心校)

猜你喜欢

有效整合语文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中考语文复习之我见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