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的价值意蕴

2018-12-21齐新赵继颖

世纪桥 2018年8期
关键词:十九大新时代

齐新 赵继颖

【摘 要】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要紧密结合时代的特点,将传统的革命精神与我们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价值的追求结合起来。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东北抗联精神的价值意蕴,与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的新要求进行对照比较,得出伟大的精神一脉相承的论断,东北抗联精神的精华在新时代仍然不会褪色,给予奋斗的人们精神鼓舞。

【关键词】抗联精神 ;新时代;十九大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8-0021-03

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产生于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的艰苦斗争之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抗联精神不仅是广大抗联战士面对强敌英勇斗争的精神支持,也是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儿女的精神鼓舞,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异族侵略面前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战争似乎已经变得遥远。虽然如今时代和战争年代各方面的情况截然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如今我们面对的敌人是改革发展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时代任务不同,具体方法也同,但精神却有共通之处。从抗联精神中我们可以凝练出符合时代特征与要求的价值内涵,既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也是对时代精神的丰富。

一、坚持党的领导,对党绝对忠诚

东北抗日联军面对装备、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的敌人毫不畏惧,在深山密林中,忍受饥饿和寒冷与敌人苦苦周旋,顽强坚持了十四年之久终于迎来了最终的胜利。而同时期东北地区的一些民众自发的抗日义勇军和救国军组织大多没有坚持到最后而在日伪军的讨伐清剿中溃散甚至出现一些投敌叛国的现象。[1]东北抗日联军区别于那些自发的义勇军、救国军的本质就在于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它有协同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斗争纲领,更重要的是它有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对党的绝对忠诚的优良品质。由于当时东北三省完全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特殊情况,东北抗日联军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和关内的党中央断绝了联系。这对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困难。抗联不仅得不到关内的物资援助,连党中央的指示也不能及时传达,只能接受当时在苏联的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指示,以至于不能及时纠正王明博古“左”倾路线方针,对抗联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东北抗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共产党军队的优良作风。抗联女干部赵一曼在被敌人抓捕后顽强不屈,日本特务对她施尽了各种难以想象的酷刑,比如电击、灌辣椒水、灌汽油等等。赵一曼始终守口如瓶没有给敌人透露半点党和队伍的秘密。像这样的事迹數不胜数,一大批抗联战士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党的事业,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忠诚。后期抗联大部转移至苏联远东地区休整训练,苏方企图将抗联队伍编入苏军序列,遭到抗联将领的坚决抵制,他们据理力争,保持了抗联队伍的独立性,维护了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从抗战时期到如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如今我们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回顾过往的峥嵘岁月,是党带领全国人民一路走过艰难险阻。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要想克服困难,少走弯路,全国人民必须坚定拥护党的领导,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二、热爱祖国,捍卫祖国统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不顾国家民族大义,无视东北三千万同胞的生死存亡竟然下令东北驻军不抵抗,致使东三省沦为日寇的殖民地。[2]日本帝国主义扶植傀儡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政权,妄图将东北三省从中国分裂出去。然而中国共产党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和广大东北人民不甘做亡国奴,他们揭竿而起、奋起反抗,彰显了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浴血奋战终于让日本帝国主义征服东北的妄想化为泡影。广大抗联战士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守护了自己的家园故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所有中华儿女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新时代,我们要更加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任何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广大人民谋幸福

东北抗联有着与群众密切联系的传统,他们为了保护群众的利益和日伪军进行艰苦的战斗。东北的广大群众也支持和拥护抗联的队伍。可以说东北抗联是一支根植于人民群众的队伍,它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外化于自己的行动中。东北抗日联军入队誓约书中写道:“我必定要爱护同胞人民,决不敢倚仗势力,利用机会欺侮人民,或营私作弊。对于同胞妇女和劳苦兄弟,特别尊敬和保护他们。”[3]在日本侵略者残酷的屠杀和压迫之下,众多东北农民失去家园和土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在抗联建立的游击区,抗联队伍抵御了日寇的进攻、扫除了土匪的侵扰还带领农民群众打跑了地主,把土地分给贫苦农民。使游击区的群众利益得到了保障。因此,广大群众也积极地支持和帮助抗联队伍的抗日斗争。老百姓纷纷为抗联队伍提供粮食和衣物,帮助抗联搜集情报甚至直接加入了抗联队伍。为了减少人民群众的负担,抗联队伍并不强行征收农民的粮食,他们自力更生,开荒种地。除了供给自身的需求还接济困难的群众。即使在十分艰苦的处境当中抗联仍然和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革命走向执政。党的自身力量在变化,具体任务也在变化,始终不变的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凝聚最稳固的群众基础。

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进行伟大斗争

东北抗日战争长达十四年之久,其持续时间和斗争的艰苦程度在世界反法西战争的所有战场中都是极其罕见的。日本关东军人数最多时曾达到七十万,且装备精良、补给充足,还有数量庞大的伪军和伪警察充当其爪牙。而抗联队伍人数最多时不过三万,装备落后、缺衣少食。抗联战士就是在这样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抗联游击队在深山里没有粮食吃,他们有时吃豆子充饥导致双腿浮肿。冬天挖不到野菜,饿极了连衣服里的棉花和树皮都吃。东北的冬天经常在零下四十度左右,在野外的抗联游击队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有时甚至不敢生火取暖,害怕火光引来敌人。许多抗联战士冻掉了手指或者脚趾,甚至活活冻死。但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东北抗联仍然坚持战斗。后期由于斗争形势严峻的转变,一部分抗联队伍转移到苏联远东地区进行休整训练。但他们没有贪恋苏联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仍然不断派遣队伍潜入国内坚持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面临风险和挑战也从未停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向前推进,我们必然会触碰更多既得利益,遭遇更多的抵制。国内外的反动势力也不愿意看到我们的顺利发展。新时代我们面对的这场斗争,其艰巨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年东北抗联所进行的抗日斗争。但只要党和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一定能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五、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东北抗联的斗争历史是由中、朝、苏三国人民共同书写的。东北抗战爆发后,大批朝鲜革命者和难民流亡到东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加入了东北抗日联军,一部分人组建了朝鲜抗日游击队,与中国共产党和东北抗联一同抗击日本侵略者。[4]许多朝鲜抗日战士牺牲在了中国东北战场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就曾是东北抗日联军中一名优秀的中层指挥员。此外,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当时的东北抗联提供过重要的支持和帮助。1941 年至 1945 年,东北抗日联军一部分队伍转入苏联境内秘密整训,苏方不仅向抗联队伍提供物资援助,还派遣军官协助指导抗联队伍进行训练。面对共同的敌人,东北抗联战士和朝鲜、苏联两国人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发扬了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要实现新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同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一起推动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六、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抗联不仅在军事上与日寇展开殊死斗争,文化战线上的斗争也同样激烈。广大抗联指战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抗联军歌,既鼓舞了士气也宣传了抗日,激起广大东北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杨靖宇将军于 1938 年 6 月创作的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歌词豪迈、充满气势,展现了抗联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宣传了我党的抗日方针,大大增强了抗日军民反抗侵略的必胜信心。抗联领导人李兆麟和陈雷等同志1938年创作的《露营之歌》被誉为东方的“马赛曲”。这首《露营之歌》描写了抗联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的战斗生活,反映了抗联战士不畏艰难,坚决抗日的决心,还展现出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像这样优秀的抗联歌曲还有很多,如《西征胜利歌》、《凯旋歌》和《男儿立志歌》等等。[5]这些在战斗间隙进行的艺术创作,堪称时代的最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挥重大作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创造出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世界。

东北抗联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凝练出的宝贵的抗联精神不仅是东北三省党员干部凝心聚力的精神硕果,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魂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要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而这一切都需要有伟大的精神来助力。我们宣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其实质是要用民族精神丰富时代精神。让东北抗联精神的价值内涵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光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艳梅.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核实质[J].新长征,2015, (9).

[2]管玄同.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及其实践价值[J]. 桂海论丛,2015,(6).

[3]王磊.东北抗联精神及传承弘扬的路径[J].中共云南 省委党校学报,2015,(5).

[4]段照珂.东北抗联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新西部, 2017,(13).

[5]李红娟.东北抗联文化特征探析——以东北抗联歌 曲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17,(8).

[责任编辑:马雅兰]

猜你喜欢

十九大新时代
决胜与追梦: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三重奏
“十九大”的教育话题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为“十九大”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