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元情境激活美术课堂
2018-12-21狄晓东
狄晓东
【摘 要】“情境教学”这一方式如今已经深入人心,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术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启发性和思想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创设;学科渗透
“情境教学”是在2001年7月首次提出,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前行,美术课堂的情境教学已经不像原来那么简单直白了,而是多学科的互相融合与渗透,从而达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情境教学,就是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主体特征得到突出、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师生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及时正确的抓住本课的重难点。好的情境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身心愉悦、灵感激发、思维发散。如何创设美术课堂的情境,需要我们钻研教材,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特点三方面选择适合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有启发性和思想性,创设的情境具有吸引力,教学内容设置合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来。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怎样为整节课的教学创设一个最佳的开端便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来感染学生的情绪,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例如:上《战争与和平课》前我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战争的视频,然后在上课前导入播放。视频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鸦片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相关视频,同学们马上就被人民在战争中痛苦挣扎的惨烈状况和侵略者的暴行震撼住了,同时融入到一种真实的有感染力的情境中。还有同学们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后,就很容易理解战争的残酷和毕加索要表达的情感。看过影片《地道战》后,很容易体会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中人民群众的战斗智慧和保家卫国、抵御日寇侵略的坚强决心。因为艺术本来自于生活,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打开记忆之窗,增强其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的形式与内容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运用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是通过听觉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以在时间上流动着的音波拨动人们感应的心弦。音乐虽然很难对现实进行真实的再现和描述,但却利于抒发感情和情绪。好的音乐它能抚慰情绪、震撼灵魂,对渲染美术课堂的情境同样有很好的效果。艺术是相通的,虽然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形象的艺术,音乐是抽象的艺术。但这二者在意境、韵律、节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如能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把音乐语言与美术语言很好地联系起来,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一段音乐,然后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感受,再欣赏相应的美术作品,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有在进行国画美术活动的教学中播放中国古曲音乐或民俗音乐,在水彩和素描等西方美术活动的教学中,播放钢琴、小提琴曲等。这样能使学生心情轻松愉悦,不会感到反复练习的乏味;同时又使学生在节奏、韵律与意境中产生通感,更好地完成欣赏和创作,增强教学效果。在教授《中国画》这一课程时,精选了三段音乐;欣赏宋代范宽的山水画《溪山行旅图》时,播放“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的《高山流水》;欣赏清代汪士慎的花鸟画《梅花》时播放《梅花三弄》;欣赏唐代周昉的人物《仕女画》时播放《琵琶语》,这些音乐以其特有的、细腻的声调及富有穿透力的音色,将美术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展现。提高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
三、借助文学作品创设情境
文学作品与美术作品都是借助不同的表达形式,抒发各自的情感。在美术课堂上,也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中国古代的很多画家喜欢通过对物象的人格化,寄托自己的精神情感,表达更深层次的自我。欣赏王冕的《墨梅图》时,可以运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欣赏郑思肖的《墨兰图》时,可以运用“大谷空无人,芝兰花自香。寻根竟不见,茅草如人长”;欣赏郑板桥的《丛竹》时,可以运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从而使学生掌握美术作品中象征手法,学会解读美术作品的“言外之意”及“弦外之音”。在学生描绘、欣赏春天的景色之前,朗读一些有关春天的优美诗歌及散文,如:朱自清的《春》、巴金的《春天里的秋天》、茅盾的《动摇》、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等。通过通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春天的美好,从而引发对新生命的热爱,把握作品中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四、采用故事创设情境
故事情境的创设就是在美術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进行解读,让学生能够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能够从美术作品的细节中领悟当时的历史故事,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学会思考艺术家如何表达历史,从而达到对艺术作品更深入的理解。比如: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时,要讲述圣经《旧约全书》中记载的传说以色列大卫王的故事。米开朗基罗没有选取战争中的最高潮部分,而是产生激情前的瞬间,使他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家塑造的大卫形象。了解了这些,学生才能懂得《大卫》这件雕塑体现出的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在欣赏我国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时,就通过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冬,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其相禄东赞来大唐求婚,唐太宗李世民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为妻的历史事件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能直观的感受到唐朝初是怎样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与和睦的情景。在欣赏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愚公移山》时,可以通过讲述愚公移山的典故和当时全民族抗日的背景,这样学生不仅不会因为教师讲述作品的艺术特色而感到枯燥和苍白,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画家的崇敬之情,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借助媒体,增加直观印象
将一节美术课课堂讲好有必要借助媒体来辅助教学,选择媒体创设情境,增加美术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将一些抽象又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简单化。利用各种现代的媒体手段,如:通过电脑、实物投影、西沃白板等展示,让学生亲临其境、增加直观印象,并丰富视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常常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用视觉形象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在美术教学中存在许多难点,如:以语言表达显得十分累赘或者是苍白无力,但通过直观性的视频及图片来反映则变得十分直观和生动有趣。例如:在讲视觉错觉时,运用动画的加减和运动给学生分析,既形象又直观。而图例示范也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美术教学中有许多难以表述的东西,看过具体形象便能直观地理解。如果没有图例示范,单凭你精讲细练,学生很难了解抽象事物的微妙变化。但现代媒体不是万能的,不能烂用,不能为了表面的热闹、好看,而脱离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本质,只有合理的将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法的有机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容量,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纯粹的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创新性思维。“教有法而无定法。”在新课改理念支配下的美术课堂实践中,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可以不拘一格,上述方式在一堂课中并不是单独存在,它们往往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增强情境的联系性、参与性、趣味性以及渗透性,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能从根本上扭转以往把美术学科仅作为技能学科看待的观念,使得美术学科成为跨越学科的横向性、综合性学科。因此,情境的创设已经成为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胡知凡.谈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学习[J].中国美术教育,2003(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