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标本的天地里自由飞翔
2018-12-21王小芹
王小芹
【摘 要】为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我校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奇妙植物葩社团”,该社团在提高学生的精细化操作水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社团开展的项目之一,叶脉标本的制作谈起,以此了解叶脉标本的相关制作流程及如何让学生做到精益求精并将古典文化等创意活动融入其中,彰显个性,希望本文能从中探讨出有价值的内容。
【关键词】社团活动;叶脉标本;创意制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认为“工匠精神”也不是仅局限于工人,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具有“工匠精神”。在此情形下,我校成立了“奇妙植物葩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腊叶标本制作、花卉养殖等相关创意制作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严谨做事、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品质,以此加强同学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该社团活动取材方便,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一、走进多彩标本世界
喜爱花花草草,是学生的天性。追求美丽、想把美丽留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每当“春花烂漫”时节,孩子们看到“花瓣零落成泥碾作尘”时,常常捡起飘零的碎瓣跑来问我这个生物老师,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花的“色、泽、味、香”保持原样。每当“秋叶飘零”季节,同样会有很多学生捡来各种形状、颜色的落叶来请教我如何将这些叶的“色、泽、味、香”保持原样。花花叶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美好的“礼物”,我想何不利用社团课大方地把大自然的这个礼物,送给孩子们把“玩”呢?于是在第一节社团课上,我就给孩子们看了很多漂染各异的叶脉书签、造型各异的叶脉拼画及形状美丽的腊叶标本。孩子们完全沉浸在这些美丽的标本世界里了,他们在慢慢欣赏、感悟……与此同时,有部分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老师,我想知道这些标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多彩的标本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撩起了他们好奇的心灵,让他们愿意迈开探究的脚步,主动走进多彩的标本世界,我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学生引入了标本的制作活动中来。
二、探寻标本制作之物
1.走进校园、认识植物
同学们虽然整日生活在校园中,对校园的一草一木看似熟悉,实则不了解。对很多的植物连名称都叫不出,更谈不上对它们的习性、特点、叶形的分类了。我们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如教学挂图、从网络上打印图片等做成展板,利用社团课在实验室内先展出,学习有关植物的习性、特点、叶形、分类等方面知识。接下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所学内容走进校园、走近绿色植物,去认识、记录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校园中的这些常见植物哪些是常青,哪些是落叶的。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校园里的桂花、广玉兰、香樟树等都是常青树。
2.走进植物、辨认叶形
当学生统计了校园里的落叶与常青植物后,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认识各种各样的叶,按照叶形给校园中的常见叶子分类。通过分类学生知道杨树叶是心形、银杏叶是扇形、广玉兰的叶子是长椭圆形等。了解大自然中树叶形态的多样性,进一步揭秘桂花、广玉兰叶脉结构的奇妙之处。从中明白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及生物个体具有的差异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并体验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学生在与大自然的直接接触中,轻巧地与各种各样的叶牵手,这样会让他们更多地学会思考、学会研究。人与物有机结合,“天人物”合一,将哲学思想无声地渗透于日常活动之中。
三、开启标本制作之旅
标本制作活动不仅受学生欢迎,同时也契合我们生物的学科特色、符合我校的校情。我校有大量的桂花、广玉兰等常青树。五月份,又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季节,此大好时节叶子正好易刷制。此外,每周五下午还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了这些便利的条件,我们顺利开启了标本制作之旅。
标本制作前期,我们带学生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进行了观察,学生对地形、叶形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此,我们重点向学生介绍一下所采叶子的叶脉结构。
1.应选叶脉网络清晰的木本植物。网状叶脉是双子叶植物所具有的,它由主脉、侧脉和细脉组成,它们之间联结成网状,贯穿于叶肉之中。
2.应选叶片大小已定型,且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叶子,叶质过嫩或枯干的老叶不宜选用,因为枯干的老叶肉已硬化,不宜腐蚀,而过嫩的叶虽叶肉容易腐蚀,但叶脉的硬化程度太浅,腐蚀时容易被破坏。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我们锁定五月时节应选具有网状叶脉的桂花树,我校桂花树恰恰也比较多,于是我们分小组采摘桂花叶子进行制作。
四、制作标本精益求精
“精细”是一种创新的意识,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追求卓越的理念。在标本制作中我们引领学生要做到:“重细节、重过程、重效果”。
新采摘来的叶子暴露在空气中,叶片上往往会有一层灰尘等杂物,学生采摘叶片后,我要求他们小心轻放,将自行采摘来的桂花叶放在托盘中清洗,清洗好后要放置一旁晾干。然后小组合作、科学规范地利用老师准备好的器材,将叶片放在盛有碱溶液的烧杯中浸泡,再放在隔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用酒精灯烧煮。在这过程中要学生注意的细节就是烧煮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否则会影响刷制效果。制作时应从叶柄部位顺着叶脉的方向刷洗,用力要轻,尽可能的使叶的脉络不被破坏。把叶的表皮及叶肉都冲洗干净,留下来的就是网状叶脉。
学生亲历亲制作此过程,深深理解了“精细”的内涵。经过这么繁琐的制作,一个美丽动人的桂花叶脉就制作出来了!孩子们在刷制成功第一张叶脉后,往往都很激动,看着那薄如蝉翼的叶脉,不用你多提醒,他们就会小心收藏,珍爱自己的劳动成果。不信你看,他们用一张张较硬的防水纸在水中将标本托住取出时,那专注的深情足以证明!
五、创意标本成就自我
每一片薄如蝉翼的叶脉,晶莹剔透、高度相似。我曾思考过,如何将它变得更美丽、更具有个性呢?我借鉴别人的经验,发挥学生的创造与想象能力,让孩子们在刷制好的桂花叶脉上“做文章”,这样就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然融合到小小的一片叶脉之中,秀出了自己的個性。
1.巧手做书签
学生在平日的读书中有用市场上卖的那种书签做标记、有的索性就用折叠书页的方法来做标记。我发现这一现象后,鼓励学生可在我们刷制好的叶脉上动脑筋,设计制作成一个叶脉书签。受到启发后,有的学生直接就将本色的“叶脉”下方缀上一根丝带做成天然书签;也有的同学用毛笔在本色叶脉上涂水彩颜料(或将叶脉浸在彩色墨水中)染成彩色,将染色后的“叶脉标本”放在一张与标本大小适宜的卡纸上,然后写上一些寄语、名人的格言、画上图案,或是添加其他的装饰,然后进行塑封,最后在叶柄上配上一根彩色的丝带,这样一张精致美观、实用的叶脉书签就制成了。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书海漂流”活动,书签自然就传开了,这也是一种叶脉文化的传播交流。
2.创意叶脉画
像桂花叶脉,学生稍作加工可制作成一张精美的叶脉书签。对于广玉兰的叶脉,较大较宽厚,做书签太大不适用,我们就鼓励学生可将中国的古典文化精髓融合在一片小小的叶子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在叶片上画山水、有的画花鸟虫鱼,还有的画脸谱、画生肖等。
还有的同学将漂染过的桂花叶脉和广玉兰叶脉组合起来,做成美丽的叶脉贴画。如:有的学生做成孔雀开屏、有的做成四大美女图等。创意的组合,带来了视觉上的闪亮。
学校的科技走廊将社团学生的创意图片作为特色展出,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用自己的智慧巧制书签、用综合素养美化书签、创意拼贴等系列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们的劳动成果正通过课堂、网络、聚会,漂流等方式传向了远方……
我真心祝愿孩子们在标本的天地里能展翅飞翔,飞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花末清.生物小实验 小制作[J].中等师范学校,1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