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生的课余训练对策探微
2018-12-21严均城
严均城
【摘 要】在高中体育工作的推进实施当中,体育生课余体育训练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我们要求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让体育生获得较为系统和丰富的训练,有效挖掘他们的运动潜能,促进其多元运动能力与身心素质的发展,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我们需要对高中体育生的课余训练和日常学习进行协调整合,以免加重体育生的负担,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体育教师需要认真分析体育生培养的要求,对课余训练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为高中体育生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中;体育生;课余训练;对策
在高中体育训练体系当中,课余训练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在培养高中体育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关系着全民体育事业的进步和体育人才的培养。在课余训练过程当中对体育生进行系统综合性的培训可以对他们的运动潜力进行有效的开发,形成对课上体育训练的补充,通过彼此补充和相互促进,提高体育生的综合素质。而体育生课余训练活动应该循序渐进,更需要选用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法,以便适应体育生的学习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1.科学设置课余训练时间,协调其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课余体育训练活动应安排在体育生的课余时间,但是如果安排得不合理,很容易影响到体育生正常的文化学习,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学习压力与负担,影响课余训练的效果,无法满足体育生的发展需要。所以,要保证课余训练的顺利开展,首要条件是安排好训练时间,保证课余训练活动与不同年级體育生素质能力的发展相适应。高一阶段是体育生打好高中文化课程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课余训练时间不能过于密集,应该留下时间让他们学习文化课程,保证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有效协调。所以这一阶段可以将课余训练活动安排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时间设置为一个小时。高二阶段,教师可以适当延长课余训练时间,通常可以设置为80分钟,可以有效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可以保证一定的课余训练量。到了高三阶段,课余训练次数和时间方面应有所提高,安排一天两次,上午训练时间设定为一个小时,下午设定为一个半小时。这样的时间安排,遵循了高中体育生的客观规律,让他们可以文化课程、体育训练两手抓,成长为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
2.帮助学生确定奋斗目标,端正学生训练态度
要想提高课余训练活动的质量,确保每一个高中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活动,一味用硬性要求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方法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甚至还会让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影响体育训练活动的实施。所以,在推动课余训练活动时,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参与训练活动的自觉性,让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提升。教师需要引导体育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让他们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主动完成每一个训练活动任务,循序渐进地提高综合素质。而在有了明确目标作为方向指导之后,体育生在参与训练过程当中会不断的端正态度,高效率地完成训练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动员活动,为学生介绍体育高考的相关情况以及测试项目,同时也提出文化课程方面的要求,动员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到课余训练活动当中,不断提高体育专业技能,从而收获理想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体育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在训练活动当中戒骄戒躁,让个人力量和集体力量得到充分发挥,促进课余训练专业化。
3.科学运用比赛训练模式,不断增强体育生自信心
提高高中体育生参与课余训练的积极性除了要从学生方面着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之外,还需要对传统的课余训练模式进行改进。以往的体育生课余训练活动较为枯燥,只是针对他们某些动作的单一化训练,这让很多学生丧失了参与训练活动的兴趣,因而也降低了整体的训练效果。这样的训练模式不符合高中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没有尊重他们成长的客观发展规律,无法让他们的体育潜能得到有效发挥。而比赛训练模式能够转变以往的训练状况,既提高了体育生的训练积极性,又让他们在训练活动当中收获自信,提高专业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例如:在训练立定三级跳时,当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一运动项目的方法和技巧后,教师就不该继续实施单一化的训练,而应在此基础之上引入比赛训练模式。教师选好场地,让参与训练的体育生做好比赛准备,并根据实际比赛的程序开展训练活动。这样的比赛模式会让学生严阵以待,也可以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而在比赛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就他们的比赛成绩进行点评,并结合该成绩实施有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训练活动当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保证体育生可以在今后的训练活动中取长补短。另外,学生在参观其他人比赛时,也会发掘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进而增强体育生对于训练的自觉性,让他们在课余训练中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4.关注体育生的学习生活,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
从整体上看,高中体育生的文化课水平会略低于非体育生,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很容易对文化课程产生抵触和严重的畏难情绪。文化课程一旦成为体育生的短板,就会让他们在竞争当中处于劣势,影响到他们的竞争力,也会让体育生丧失自信心。所以,教师除了要注意组织丰富的课余训练活动之外,还需要协调好时间,关注体育生的学习生活,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料,了解他们的诉求,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比方说,可以专门为体育生设置文化课补课活动,尤其是对文化基础薄弱和想要在体育专业上有所建树的学生进行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文化课程辅导,消除他们的学习顾虑,让他们可以真正协调好课余训练和文化课程学习的关系。另外,教师要加强与高中体育生的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以及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帮助他们消解烦恼,做好心理方面的疏导,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让课余训练活动更加高效。
5.不断健全课余训练体系,提升体育生的训练水平
体育生的课余训练活动是高中学校体育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关系到体育生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长效发展。为了从根本上提升课余训练水平,保证训练质量,我们需要结合体育生的学习实际和课余训练情况,建立健全课余训练体系,完善各方面的训练保障,让课余训练活动得到有效保证。第一,构建高中体育生的运动档案,完善档案制度,以便更好地把握体育生的整体训练情况,让他们能够在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的弥补缺陷,实现动态化和持续性的发展。第二,确立系统性的课余训练安排,严格遵循体育训练原则,即一般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周期性原则、区别对待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合理负荷原则,保证训练活动有序开展,提高体育生的适应能力。第三,完善体育设施,确保各项训练活动都有良好的辅助支持。第四,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得他们的专业技
能以及教育教学指导能力适应体育生课余训练活动的要求,能够对体育生进行科学专业化的指导。
总而言之,课余训练活动是高中阶段体育生体育综合技能训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得到学校方面的支持,也要赢得体育生的配合,以保证课余训练活动可以让高中体育生的综合体育素质得到提高,并为他们发展体育特长和体育专业化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可以采用科学设置课余训练时间、帮助学生确定奋斗目标、运用科学的比赛训练模式、关注体育生学习生活以健全课余训练体系等方法保证课余训练活动的顺利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