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地区外调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18-12-21刘丹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血袋絮状物调剂

刘丹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血液是救治患者生命的一种特殊又宝贵的资源,需要倍加珍惜。我国的临床血液供应增势逐年下降,未来血液供应将面临更多的挑战[1]。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保障工作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向中心城市转移,造成中心城市临床用血需求量逐年增加,其临近的周边地区血站血液供应会因患者转移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中心城市进行跨区域进行血液调剂工作能及时补充血液库存,增加本地区血液的临床供应量,调剂工作也逐渐由阶段性向常态化发展。笔者发现合格血液经过长途运输在血站之间调剂的过程中会发生报废情况,目前国内关于本血站内部血液报废原因分析的研究报道比较多,而对于调剂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较少。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血液在调剂过程报废的原因,总结出不同血液制品的不同报废原因后,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合格血液在调剂环节的报废率,对于合理利用血液资源、减少血液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郑州地区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跨区域调剂血液数据及其报废血液数据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根据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液质量要求》[2],对不符合标准的血液制品执行报废。报废原因有破损、絮状物析出、乳糜血、外观不合格、凝块、不规则抗体、标签缺失及其它。

1.2.2 血液统计标准 所有血液以U计算进行统计,每1U血液品种为:全血200ml、全血200ml制备的红细胞悬液、100ml血浆、以200ml血浆制备的冷沉淀、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3]。报废率=报废血单位数(U)/血液总单位数(U)×100%。

2 结果

2.1 2013年至2017年郑州地区外调血液按血液品种报废统计 见表1。

表1 2013年至2017年外调血液按血液品种报废统计[U(%)]

2.2 2013年至2017年郑州地区外调血液按报废原因统计 见表2。

3 讨论

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医疗资源比较集中,病源相对也会集中,用血量相对比周边人口规模小、医疗资源弱的小型城市要大,为了缓解中心城市的血源紧张情况,血液跨地区调剂工作会越来越普遍,调剂数量会越来越大,我中心的血液调剂工作也在逐年增加。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合格血液由地市血站经过长途运输调剂至省会城市,会出现不同数量的报废,报废原因也不尽相同。

表2 2013年至2017年外调血液按报废原因统计[U(%)]

笔者就郑州地区2013年至2017年外调血液的报废原因做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郑州地区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外调血液927059U,其中报废3655U,总报废率为0.39%(3655/927059)。按外调血液品种统计:血浆类、冷沉淀、血小板及红细胞类的报废率分别为0.61%(3244/532291)、0.32%(387/120398)、0.02%(2/9235)、0.01%(22/265135),冰冻类血液品种的报废率最高;外调血液的报废原因主要集中在血袋破损、絮状物析出、乳糜血、外观不合格及凝块,原因占比分别 为 78.22% (2859/3655)、10.07% (368/3655)、9.99%(365/3655)、0.66%(24/3655) 和 0.63%(23/3655),其中破损为报废的主要原因。因目前国内同行关于外调血液报废原因的分析很少,无法了解其他血站的情况,笔者就我中心血液调剂报废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跨区域血液调剂工作中,血液从调出血站至发放临床医院,出、入库的清点工作是本站自采血液的两倍。血袋冰冻状态下脆性增加,血浆类和冷沉淀在运输、分拣、解冻过程互相碰撞摩擦更易发生破损,故出现了以血浆类冰冻制品的破损为主要报废原因的情况。此类问题的出现也提醒我们在进行血液调剂时,加强血站工作人员责任心,要轻拿轻放,在装箱时保留外包装平放在运输箱内,用轻软泡沫袋填充运输箱内富余空间,运送箱放置平稳,杜绝暴力装卸,运输途中避免急打方向,尽量选择平整路面行驶,减少血袋的碰撞。同时要加强输血科工作人员的责任及质量意识的培训[4],冰冻类血液成分要轻拿轻放,放入循环解冻箱时应先放水再放入血液成分,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血液报废[5]。

本研究还发现外调不同血液品种的报废原因差别也较大。红细胞类报废的原因以凝块为主,占54.55%(12/22),可能与采集过程中抗凝剂未与血液充分混匀有关[6],在分离、制备、包装、发放过程中外观检查不严格,会出现外调红细胞报废原因中凝块占比高。加强采血过程的标准操作,血液调剂时严格目视检查,能有效减少此类报废率。同为冰冻类血液品种的血浆和冷沉淀在报废原因上差别较大。血浆类报废的原因以血袋破损为主,占84.58%(2744/3244);冷沉淀报废的原因以絮状物析出为主,占70.02%(271/387)。分析原因可能是冷沉淀主要为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该成分对温度要求高。每袋冷沉淀含量约为25ml,远比每袋血浆的含量低,血袋外观扁平且边缘薄,血液调剂时要经历两次出入库分拣,在室温下暴露时间增加,在运输过程中冷链控制不严格,会造成袋子边缘处会发生自然融化[7],导致凝血因子的激活[8],纤维蛋白析出。另外,冷沉淀在输血科的融化过程也很重要,融化时间过长,血袋受热不均匀也会导致纤维蛋白析出。针对这种情况,在冷沉淀的外调过程中,缩短冷沉淀在室温下分拣、包装时间[9],严格足量配备运输箱内冷源,加强运输途中的冷链控制,规范解冻过程的管理,选用37℃循环水浴箱,缩短融化时间,摇动血袋使其均匀受热,避免融化过程中血袋局部温度过高,能有效降低絮状物的析出[10],减少外调冷沉淀的报废率。外调血小板报废的原因中破损占50%,与是否能正确使用振荡箱的不锈钢托盘有很大关系[11],在调剂过程中,取放血小板时避免硬拿硬塞划破血袋,能减少血小板的报废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分析外调血液的报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加强血站及医院工作人员的规范操作和责任心,规范血浆装箱及运送方式,加强调剂环节的冷链控制,规范血液外调运输、发放环节的质量管理[12],能降低血液在外调环节的报废,更大程度地提高合格血液的有效使用率。

猜你喜欢

血袋絮状物调剂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油田生产流程絮状物治理探究与实践
利用一次性托盘承托血袋进行二次包装的技术优势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一块毛石的价值
制备成分血时血袋破损的原因分析
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讨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奶茶无奶
加氢处理光亮油中絮状物的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