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后血液免疫指标变化的检验分析
2018-12-21王颖
王颖
(商丘市中心血站,河南 商丘 476100)
保证血液安全、普及无偿献血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期任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颁布以来,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进步明显,有统计表明无偿献血占据临床用血的95%[1]。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和部分时间段,“血荒”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显示部分献血者认为献血可对机体健康状况造成影响的担忧已成为其不愿意无偿献血的主要原因[2]。也有部分献血者认为献血尤其是多次献血会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而导致其献血意愿降低[3]。目前关于由于献血导致的血细胞丢失尤其是免疫细胞丢失,机体能否及时通过调节机制调整平衡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及重点[4]。因此,研究无偿献血,尤其是多次献血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对招募无偿献血者意义重大[5]。柯小豪[6]等研究表明,献血者各免疫功能指标可在献血后第4周恢复至献血前水平,因而我们特研究582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后30d血液免疫指标变化,为临床献血相关大数据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登记的无偿献血者582例,其中男344例,女238例,年龄 18~55岁,献血次数平均 2.8次,平均献血量780ml,献血者献血前经过严格的健康征询与体检,且均符合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5例,高中及大专180例,本科及以上267例。分别检测期献血前和献血30d后体液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变化。
1.2 研究方法
1.2.1 体液免疫功能指标 献血前和献血30d后采集2ml血液,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置于-20摄氏度下保存待测。检测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M(IgM)、免疫球蛋白 G(IgG)。
1.2.2 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检测 献血前和献血30d后采集抗凝血100μL加入试管中,并加入20μL相应荧光抗体,每份标本设一同型阴性对照,室温下20min避光,各加入100μL固定剂,室温下避光20min,加入溶血素2mL,室温下避光溶血20min,1000r/min离心6min,弃上清。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收集每管20000个细胞,美国BD公司Cell Qutst plot软件分析,以百分率(%)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结果中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采用统计学 SPSS 13.0 分析,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于计数资料,检验方法为卡方检验,表示方法为百分率;其中对于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为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献血前和献血30d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比 献血30d后IgA、IgM、IgG等体液免疫指标与献血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 CD3+、CD4+、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高于献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表2。
表1 献血前和献血30d后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对比(±s)
表1 献血前和献血30d后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对比(±s)
时间 例数献血前献血30d后582 582 t P- -IgM(g/L) IgG(g/L) IgA(g/L)2.67±0.34 2.64±0.30 3.174>0.05 12.56±3.18 13.02±3.79 2.653>0.05 1.48±0.96 1.51±0.89 2.082>0.05
表2 献血前和献血30d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比(±s)
表2 献血前和献血30d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比(±s)
时间 例数献血前献血30d后582 582 t P- -CD4+ CD4+/CD8+ CD3+36.50±1.89 39.29±2.72 8.351<0.05 1.30±0.48 1.49±0.32 8.077<0.05 63.79±1.52 66.46±2.28 7.682<0.05
2.2 不同性别献血前和献血30d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比 不同性别献血者30d后细胞免疫功能均高于献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献血前不同性别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且献血30d不同性别之间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 3,表 4。
表3 不同性别献血前和献血30d后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对比(±s)
表3 不同性别献血前和献血30d后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对比(±s)
时间 性别献血前IgG(g/L) IgA(g/L)女性男性例数 IgM(g/L)238 344 t P女性- -献血30d后男性238 344 t P- -2.65±0.31 2.69±0.36 3.068>0.05 2.30±0.63*2.33±0.67*0.544>0.05 12.84±3.48 12.78±3.32 2.849>0.05 13.33±3.46*13.08±3.61*0.835>0.05 1.82±0.56 1.94±0.52 2.185>0.05 1.96±0.47*1.94±0.56*0.452>0.05
表4 不同性别献血前和献血30d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比(±s)
表4 不同性别献血前和献血30d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比(±s)
注:与献血前比较,*P<0.05。
时间 性别献血前 女性男性例数 CD4+238 344 t P 女性- -献血30d后男性238 344 t P- -36.82±1.21 36.37±1.36 3.064>0.05 39.24±1.52*39.47±1.41*1.874>0.05 CD4+/CD8+ CD3+1.31±0.13 1.31±0.15 2.747>0.05 1.44±0.14*1.46±0.16*1.559>0.05 63.35±1.66 62.97±1.55 2.952>0.05 66.46±1.81*66.23±1.74*1.542>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血量的相对增加,供血形势日趋紧张,同时供血及献血的安全性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7]。据文献调查,大部分地区三级甲等医院无偿献血来源血液远不能满足其临床需求[8]。因此,充分利用无偿献血者的血液优势,研究献血对其血液免疫功能影响,对临床输血安全及血液来源都十分重要[9]。
本研究中献血30d后IgA、IgM、IgG等体液免疫指标与献血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 CD3+、CD4+、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高于献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机制较为复杂。IgA主要参与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值得注意的是,IgA不是血液中十分重要的免疫抗体,因此献血对其影响不大[10]。作为人体血清中主要的的免疫球蛋白,IgG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主力抗体,本研究中IgG变化不大,其机制可能在于当IgG失衡时,机体会产生快速调节及保护反应,从而有效抵抗感染,保护身体健康[11]。而IgM作为血液中抗感染的一线抗体,其比IgG更有效、更强,因此机体维持IgM水平正常十分重要[12]。本研究中不同性别献血30d后细胞免疫功能均高于献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不同性别之间无差异 (P>0.05),且不同性别之间献血30d后与献血前相比,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就是说,献血前后所有献血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研究认为,细胞免疫中尤其是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平衡受稳态机制的精密调控,而其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起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补充减少的淋巴细胞,又可使过度增殖的淋巴细胞受到限制,符合目前流行的“平衡—失衡—再平衡”观点[13]。也有研究同样认为,献血后随着献血者淋巴细胞的降低,T细胞可通过识别自身抗原,利用促增殖特性及存活的细胞因子而发生增殖,使T细胞稳态得到重建,保持各亚群的完整性,从而发挥协同免疫作用[14,15]。
总而言之,582例无偿献血者献血后血液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但细胞免疫明显改变,机体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