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现绿色发展的难题与对策研究
2018-12-21王松梅
恽 杰,王松梅
(河南工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郑州 450001)
绿色发展是一个关乎整体国民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否相协调的重大问题。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当今社会良好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更应该遵从国家的整体发展路线,依据省情制定出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以而全面推进全省的绿色发展。
一、河南省绿色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在推进绿色发展上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2014—2016年省会郑州市的蓝天治理行动,2017年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层面的目标考核等。这些举措使河南省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河南省绿色发展的实现。
(一)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呈下降趋势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一定时期内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用能源消费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表示。其中,能源消费的核算范围既包括全部三次产业的生产、经营及其他活动用能,也包括居民生活用能。从表1可以看出,2009—2015年,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呈下降趋势,2016年能源消费总量减少;河南省万元地区生产总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可见,河南省在能源消费利用这一板块取得了进步,提高了能源消费利用率。再看另外两个指标,河南省平均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量也是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4.1%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也是呈下降趋势,且下降百分比最大,平均每年下降10.97%左右。综合来看,河南省地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逐年下降。
表12009 —2016年河南省平均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情况
(二)每亿元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
近7年来河南省污染物排放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每亿元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均呈下降趋势。从表2可以看出,污染物排放总量由2010年的332.46万吨下降到2016年的165.06万吨。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经下降了92.5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了40.42万吨,烟(粉)尘排放量下降了34.47万吨。经计算,在生产总值稳中有进的态势下,河南每亿元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也逐年下降,由2010年的0.014 3万吨/亿元下降到2016年的0.004 1万吨/亿元,下降了71.3%。
表22010 —2016年河南生产总值与污染物排放情况
(三)三次产业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
从表3可以看出,河南省三次产业的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一产业碳排放量由2009年1 940.27万吨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2 032.37万吨,第二产业的碳排放量则由2009年的7 715.03万吨增至2015年的9 708.36万吨,第三产业的碳排放量也由2009年的3 994.62万吨逐步增加到2015年的5 528.34万吨。在三次产业中,碳排放量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排放量最低的是第一产业。
表3 河南省三次产业碳排放量(2009—2015年) (单位:万吨)
(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不断提高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指一定时期内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内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用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与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从图1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河南省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呈稳定上升趋势,2005年为60.97%,2016年提高为73.65%。其中,发电及供热的加工转换效率从2005年的34.18%稳步提高到2016年的43.47;炼焦和炼油的加工转换效率虽呈波动状态但波动幅度不大,炼油加工转换效率仍保持在95%~99.7%之间,炼焦加工转换效率保持在91%~99%之间。
2009—2016年河南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单位:%
二、河南省实现绿色发展面临的难题
尽管河南省在绿色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进一步实现绿色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难题。
(一)绿色发展观念滞后
绿色发展理念尽管在社会中已经流行很久,但是公众的绿色发展观点仍然滞后,缺乏自觉主动性和责任意识。比如,很多商场、超市对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使用的塑料袋是收费的,但有些市场、商店依然采取了购物免费送塑料袋的方式,这样就容易弱化消费者绿色环保的意识。在生活消费中,公众大量使用塑料袋的现象也依然存在。
(二)产业分工格局落后
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河南省主要生产和出口低端制造的产品,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较少。这样的分工使河南省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大。河南富士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富士康为国际上的一些知名高科技电子产品生产零配件,利润微薄,只能靠薄利多销带来收益,而核心技术却掌握在国外的一些知名企业手中。这种落后的产业分工格局成为河南省实现绿色发展的又一难题。
(三)能源消费以高碳为特征,结构单一
河南省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河南省工业发展又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资源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为主,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加,致使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的难度也较大。作为河南省主要资源要素的煤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相当可观,这就决定了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短期内,河南省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而其他清洁能源的研究和推广利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这种以高碳为特征的单一能源消费结构成为河南省实现绿色发展的又一难题。
(四)投入不足和科技水平落后
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产方式则要求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高绿色发展水平、调整产业结构需要较高的投入以及绿色技术方面的科技创新。从现有情况来看,河南省绿色发展的投入相对不足,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储备水平也比较落后。这主要体现在政府的绿色投资多集中于投资效益明显的城市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方面,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而对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生态技术投资、绿色产业培育等方面投资相对不足,忽略了长期的环境质量。可见,投入不足和科技水平落后成为了河南省实现绿色发展的难题之一。
(五)绿色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个地方对干部的政绩考核过于偏重GDP,而一些体现环境公平、环境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资源使用奖惩机制和节能降耗激励机制等等尚未系统化。2017年河南省已经把绿色发展纳入到了政绩考核,将在评价时重点考查绿色发展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动态进展情况,考核结果也将成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但到目前为止,这一考核体系对绿色发展的实现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河南省还需要进一步根据情况真正建立并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
三、河南省实现绿色发展的具体对策
针对以上难题,要实现绿色发展,河南省除了建立实现绿色发展的指导方针外,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不但要统筹各地区协调发展,还应该采取以下一些具体对策。
(一)加强宣传力度,冲破绿色发展的观念障碍
观念引导行动并决定行动,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观念就行动,那么只能导致行动的杂乱无序,最终走向失败。因此,要加强绿色发展观念的宣传,普及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知识和技术,倡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理念,明确公民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大力推广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使节约资源、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产业转型升级,破解绿色发展的结构矛盾
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落后产能市场性退出和政策性退出机制,彻底改变原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和碳排放。二是积极探索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的绿色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三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和高新科技成果,努力推动现代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五是努力改善河南省出口结构,提升“河南制造”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三)发展低碳产业,解决资源过度消耗问题
为了尽可能减少河南省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应加快对现有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发展低碳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实现河南省绿色能源规模化发展。二是建立河南省绿色发展的专项基金,增加河南省煤炭创新改造技术的基础研究费用,扶持开发绿色发展创新技术的企业,通过减税、免税等税收优惠激励企业更新改造工艺技术装备。
(四)政府引导,挖掘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潜力
在河南省绿色发展进程中,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投资引导作用,挖掘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潜力。一是发挥产业政策的扶持作用,以财政补贴、税收优化、信贷扶持等为手段,重点加大绿色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二是积极推动绿色技术革新和企业战略管理,建立绿色产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协同融合创新创业基地,培养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完善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快绿色技术群体涌现,从整体上提升河南省的绿色科技创新水平。
(五)加快改革,建立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
河南省要实现绿色发展,就必须加快改革,真正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把绿色发展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等指标的权重。建立绿色政绩考核体系,也体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毫不动摇地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摒弃以GDP论英雄、以GDP为“指示器”的旧的发展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齐头并进的绿色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