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报记者如何讲出好故事

2018-12-21◎何

新闻前哨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太贵新气象新风尚

◎何 冶

好故事人人爱看,也能让人从中感悟道理,并印象深刻,所以,作为党政喉舌——党报的从业人员,更应该讲出好故事。

党报记者必须学会讲好新闻故事。

新西兰著名学者艾伦·贝尔说过:“新闻记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讲故事者,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要找故事和讲故事。”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甚至言简意赅地下过定义:记者就是寻找故事和讲故事的人。

新华社在涉及到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报道中,策划出大量的“故事”来提升宣传效果,使报道读起来既有丰富的信息量,又在趣味中耐人寻味,也是领导人的形象既接地气,又有烟火气。可以说,党报记者讲好故事在当今新闻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下是党报引导舆论,抢占舆论主阵地的必备条件。

党报记者如何讲出好故事?笔者结合多年的从业经验,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既站高一层,又俯低一点。站高一层,是指站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层面,去理解时下重点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分析出其背景、目的,即为什么要这么做和要达到什么目的。然后俯低一点,把眼睛和脑筋放到田间地头,找出在推进相关工作中产生的新经验、新气象、新风尚,将这些新经验、新气象、新风尚与相关政策相结合,用故事化的笔法写成新闻。

同时,党报记者还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思维和笔法,学会讲好故事。如今,在我们的报道中,一些记者开始模仿、借鉴故事化的写法,但仔细分析下来,有些报道只是有故事的形而无故事的神。先在导语中举例子,然后把材料中的做法罗列出来作为新闻主体,最后再以工作的成果结尾,这几乎已形成套路,成了新闻的“八股”。至于例子是否具有典型性,故事是否具有情节性,是否能直接反映出新经验、新气象、新风尚,这些都经不住推敲。

曾经有一本畅销全国的小刊物叫《故事会》,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头百姓,几乎人人都喜欢看,《故事会》就是用一个个故事来反映人间百态,让人们在读故事中酸甜苦辣自在心中。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党报记者讲好新闻故事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挖掘到有代表性的故事,这个故事一定要能直观地反映新闻主题。笔者在采写一名基层扶贫干部的过程中,挖掘到了采访对象的很多亮点,既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又特别善于做基层群众工作,笔者在写作中,为了主题更加鲜明,大胆地舍弃掉他作风扎实的故事,聚焦于他在做群众工作中的三个小故事,然后进一步缩小新闻切口,把这三个小故事提炼成他在群众工作中的三句话,从而在《恩施日报》写出报道《通俗话·贴心话·硬气话》,三句话,三个故事,反映出这个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既能接地气,又能和群众贴心,还能和基层的不正之风做坚决的斗争,该报道一发表就获得读者和同事的好评。

讲好故事,笔者认为在写作中还有小窍门。一是要学会勾人胃口,不要过早地亮“结果”;二是灵活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营造气氛;三是常常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读者,哪个故事我最感兴趣就选哪个故事来写,故事中哪个细节既有趣又能反映新闻主题,就烘托哪个细节。

笔者在写《通俗话·贴心话·硬气话》一稿中,新闻人物叫张品军,他和老百姓交流爱说通俗易懂的话,但他说过的通俗化太多,笔者思前想后,最终选择了一个他说服贫困户吴太贵易迁拆除老屋的故事。

吴太贵可不简单,是村里出了名的“厉害嘴巴”,总能讲出许多“歪道理”。为了说服他易迁后拆除老房屋,张品军和吴太贵开了一个玩笑:“一户人家只能拥有一个宅基地,就像一个男的只能娶一个老婆,你要想娶第二个,那你老婆就会跟你扯皮了,同样道理,你享受了易迁房,老屋又不拆,那国家可要找你麻烦。”

吴太贵硬是半晌没接上话来,最后只能承认:“你说话好有水平啊,我说不过你。”

报道一出,第二天同事们看过报纸后都捧腹大笑,纷纷告诉我这个故事又直观又有趣。

猜你喜欢

太贵新气象新风尚
新规新气象
案例1 “圾”遇新风尚
勤俭节约,引领生活新风尚
《五十块买来新气象》
瓦匠石太贵
安利引领健康塑形新风尚
瓦匠石太贵
部长通道:从“躲”到“等”新气象
역동적 등가이론을 적용한 다큐멘터리 번역 고찰——〈远方的家——老上海新风尚〉을 중심으로
乘间抵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