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一带一 多元整合

2018-12-20谢黎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互学晏子现代文

谢黎

师生合作,用舍文取白、舍白取文、文白互读的方式,发现《浙江之潮》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围绕“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最盛”写了潮来时的情景。

板块二:文白互通,品味语言

师生文白互读,具体如下。

师: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生: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生: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师: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生: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怪不得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那是因为——

生:远处的浪如银线,横贯的浪像玉带,近处的浪像玉城雪岭,声如雷霆。

师:虽是小古文,但作者也用了这些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钱江大潮的气势,言简意丰。

板块三:文白互通,进行改写

由于小古文《浙江之潮》没有写潮来前、潮去后的内容,笔者让学生用“以白助文”的方式,将课文中潮去后的部分改写成小古文。于是就有了“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余波漫天涌来,江面风号浪吼。许久,江复平静。望堤下,江水已长两丈有余”等精彩的小古文。

(二)互学求提升

拓宽阅读视野,以教材中的课文阅读为基础,整合相同题材的文言进行互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先自主学、后合作学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走进经典,比较、发现、理解、鉴赏,文白互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课文《晏子使楚》改编自文言文名著《晏子春秋》。基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之考虑,笔者把文言版的《晏子春秋》纳入课堂,用互学的方式学习课文《晏子使楚》。

板块一:课前预习,熟读文言《晏子春秋》

借助工具书、依托课文,自主理解文章大意。

板块二:围绕重点,互学找文白之异同

这是教学的核心板块,由两个主问题构成:(1)无论是文言版的原文还是改编了的课文,都写了哪几件事?(2)对比课文与原文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样的不同有什么作用?

显而易见,第一个问题旨在理清课文脉络,第二个问题则发现文白描写时语言上的异同。针对两个主问题,学生利用表格,小组合作展开交流、讨论后,达成一致见解(见下表)。

原文中对楚王和晏子第三个回合的交锋有一段铺垫,写了楚王与大臣想侮辱晏子的谋划过程,在课文中被删去了。学生认为这样的删减是成功的。因为课文的逻辑已经决定了这个所谓的齐国盗贼完全是楚王刻意安排的,无须在前面赘述。这样写不仅可以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凑,也能增加情节安排上的“出乎意料”之感,从而凸显晏子处变不惊之智慧。

板块三:整体回归,探究形象后之原因

晏子的形象已经确立——一个兼具智慧和气度的杰出外交家。那么,晏子成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仅仅只是因为他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家吗?

学生再读《晏子使楚》,发现“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要想在外交中取得胜利,外交官的身后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是构建平等和谐外交氛围的基石所在。弱国无外交,在古今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构建了对外交的初步认知。

(三)仿学求发展

文言文“言文分离,行文简练,结构严谨”,学生聚焦文言语言表达,在随文学习中初步尝试用文言进行表达,进一步感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一篇带一篇”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学一篇现代文带学一篇小古文,还可以让学生学一篇现代文写一篇小古文。

小学生善于模仿。“写小古文”的成功,对“读小古文”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积累后,可尝试着让学生写写小古文。除了前文所提到的仿写《浙江之潮》的片段外,还可以创编整篇小古文。可以是同学合作完成一篇。如上完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后,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小古文《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位学生选择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任何一个片段,用四字句仿写小古文,小组交流时,合作创编一篇小古文版的《雷雨》。也可以在学一篇现代文时,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课文,尝试着独立创作一篇小古文。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的学习暂告一段落,小古文《芦花》出现在课件中,悠悠的配乐,唯美的画面,唤起了学生的文思。笔者要求学生联系《金色的草地》,创编一篇小古文《蒲公英》。作文逐一投到大屏上,共赏共评析。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的日记中也出现了小古文,如:四明多枫树。秋日赏景,一片鲜红,西风拂过,叶动如火。(《枫叶》)

“学一篇带一篇”的方法,适合学习内容相似、结构相同的小古文拓展材料。我们不必細究拓展阅读的小古文的言语秘妙,也不必深挖其主旨,只求学生能通过古今穿插,文白互通,仿编创编,“囫囵吞枣”式地积累一些小古文,培养文言的语感。随着适度、适时、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定会日趋笃厚。

三、学一组带一类,亲近经典

(一)基于主题,升华情感

目前,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以一个单元一个主题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围绕主题从不同题材、不同角度选择文章。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古文拓展的时候,可以“学一组带一类”,根据原单元主题,选取与之匹配的小古文单元主题,辅以小古文群文阅读,告知学生简要的学习目标,这样序列清晰,主题明确,便于同化新知,使课文学习得到更好的补充,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古文学习的实效。

如针对五、六年级的部分单元,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选取的小古文分别有这些(见下表)。

(二)基于文体,了解文化

现代文的学习强调文体意识,因为不同的文体用不同的方法去学,能寻根握脉,低耗高效。同样,小古文也有不同的文体。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大量接触小古文的最终目的并非是明晰各类小古文的表达,只是想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另一种形式,激发学生亲近母语的热情。语言是情感的承载物,教者只有做到心中有数,适时地加以点拨、渗透,才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小古文背后所承载的文化。

总之,立足教材“学一组带一类”,以文化的视角,将一类类小古文有机渗透,能让学生近距离地对话古人,感受经典古文的魅力,得到文言启蒙,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朱文君.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2.

[2]蔡莉莹,林丹萍.文白对读,旧课新颜[J].小学语文教师,2013(12).

[3]吕国飞.让小古文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9).

(浙江省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315400)

猜你喜欢

互学晏子现代文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增强认知互动 促进精制加工
晏子使楚
四“学”立“品”: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