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功,只因多做了一点

2018-12-20孙娜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11期
关键词:阳光班级教材

孙娜

一只猫在阳光下安详地打着盹儿。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太阳一步一步向西移。渐渐被拉长的树影,挡住了猫身上的阳光。猫醒了,它站起来,伸了伸慵懒的身躯,又踱到另一块有阳光的地方,重新卧下来,接着打盹儿。

猫的这一举动,在多数人看来只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丝毫不会引起注意。但是面对这一现象,斐塞司博士却没有简单忽略,而是产生了许多疑问:猫为什么喜欢待在阳光下?是因为光和热,还是其他的原因?这些对人是不是也同样有益?随后,斐塞司博士对猫趋近阳光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不久之后,日光疗法便诞生了。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斐塞司博士能够发明日光疗法,只因比常人多想了一步,多做了一點。由此笔者不禁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师所从事的工作看似平凡,然而绝非简单。每一个细节中其实都蕴含着教育规律和科学原则。如果教师也能养成这种“多想一步,多做一点”的意识和习惯,必然能极大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多数教师工作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思维上的惰性、惯性,对于课堂上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学生说话、迟到、做小动作、走神等,首先想到的是学生思想有问题,并立即用已经固化的方法对其进行所谓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校正”,而不会对学生的这些行为予以过多的关注,更不会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因为这些问题经常出现。有些优秀教师的做法却与之相反,他们首先做的不是对学生的行为盲目进行“经验认定”,而是以探究的心态去思考、分析: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对自己一次次的教育无动于衷?明知是违纪的事情,学生为什么还会去做?学生这样做的本意又是什么?是无心之过,还是思想认知有问题?学生这些行为的深处究竟隐藏着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在班级中如此高频率地重复出现?其中有什么教育规律可循?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经历多方位、深层次的分析,切实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之后,他们才会针对根源开出合理的“处方”进行纠治。虽然大家都是教师,每天都在做着相同的工作,但是其发展和结果却会有天渊之别。

由此可见,在平时的工作中,如果教师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凡事“多想一步,多做一点”:每次上课之前,不过度地依赖教材,不盲目地信从教参,在解读课标的基础上,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化加工,让“教材”变成“学材”, 并在这看似重复的工作中不断摸索、提炼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经验、方法,让自己的授课技艺得到飞速提升;每天在完成基本工作之余,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准确掌握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脉搏,进而对他们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先知先觉,并预先做好应对方案,让班级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得心应手;每次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在纠正错误之后,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让他们明白为何弄错,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如此,我们的课堂必然能够成为高效的课堂,我们的教育也必然会收获最佳的教育效果。

(山东省海阳市育才小学 265100)

猜你喜欢

阳光班级教材
班级“无课日”
教材精读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走在阳光路上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