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走出误区的途径

2018-12-20沈洁

赢未来 2018年17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误区小学语文

摘要:童话教学一直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过于注重成绩,往往会忽视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使小学语文的童话教学模式存在很多误区。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模式的现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对策,旨在寻找真正的童话教学道路,提升童话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误区

引言:

童话教学模式产生于适应小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的教学需求,是促进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受当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无法很好地适应童话教学的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背景,小学语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合理运用多方面教学资源和教育方法,使童话教学模式走出误区。

一、童话教学模式概述

童话是一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拟文学作品,以夸张、幻想等方式塑造虚拟人物、情景来反映现实,达到教育目的,帮助儿童成长。童话作品多以儿童视角为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模拟奇幻的场景,曲折的剧情,增强儿童对作品的代入感,通过简单的故事,营造积极勇敢、纯真善良的精神世界。儿童往往会被各种充满奇幻色彩的人物吸引,被离奇的故事打动,对童话世界产生向往,自主向童话人物学习。童话教学旨在加深儿童对童话世界的探索,鼓励儿童了解,学习童话人物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二、童话教学模式存在的误区

(一)选文内容不当。童话作品有长篇、中篇、短篇之分,课本的篇幅有限,有些课本在编写时往往只截取一段内容,或者对内容进行改写,很容易造成删减不当甚至文章思想偏移的现象。同时,课本的教育性很重,这导致在选取课本内容时,编写者大多选择赞扬主人公美好品质等教育意义厚重的作品,这就为童话教学戴上了道德教育的枷锁,过分强调说教,强调品德教育,不仅扭曲了童话的初心,也扼杀了儿童的童心,功利性严重,使童话教育变成死气沉沉的品德课程,与童话教育的初衷完全相悖。

(二)教师主观性过于严重。童话教学也是对教师童话素养的考验,很多教师的童话知识不足,对童话内容的了解不够,无法正确诠释童话的中心主旨,这导致教师在童话教学过程中加入大量主观性内容,混淆学生对童话内容的理解;更有教师根本没有童话知识的储备,在面对童话内容的教学时,或直接叫学生自学,或根本不知道如何讲,敷衍了事,造成学生对童话知识的了解错误,无法贯彻童话教学的方针[2]。

(三)忽视学生主体性。小学生很少有主动寻求知识的欲望,很多学生只在课本上接触童话,把童話当成学习内容的一部分,不了解童话世界的奇幻瑰丽,没能真正被童话所吸引。很多家长,教师从小就杜绝孩子读“课外书”,没能为孩子提供童话原著,孩子也不知道童话世界的存在,只是将童话内容也当成学习任务,被动的学习童话,使孩子对童话教学的反应大打折扣。

三、童话教学模式走出误区的途径

(一)合理定位童话教学。童话教学不是品德教学,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不能只考虑童话内容的教育意义,很多童话内容虽然没有太多教育意义,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这类内容同样具有选取价值。其次,在选择童话内容时,应注重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尽量减少对内容的修改、删减,避免改变内容主旨。在选文时,要注重参考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根据不同年级的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程度,为其选择最适合其年龄段的童话内容。

(二)制定契合的教学方法。童话内容的教学主张进行情景模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进童话世界,感受童话世界。例如:在《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阅读,提前为他们布置作业,让他们讨论思考小柳树应是怎样的语气,小枣树应是怎样的语气,教师也可以适时给出意见和指正,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童话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童话教学中,教师一味的讲解远没有让学生身临其境,自己动脑思考来的有效,而对童话知识的丰富,对童话内容理解的加深,也对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充实学生幻想世界有着重要意义[4]。

(三)提高教师水平。童话教学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童话素养。当前教学模式下,教师仍是主体,课程教学的好坏全依赖于教师的水平,课堂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提升自己的童话素养,不断反思,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能力,才能保证童话教学的合理进行。例如:这样的实际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四)突出学生主体。学生的写作技巧多来源于其日常读物,通过加强学生对童话的学习理解,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开拓学生的幻想空间,陶冶学生的情操审美。童话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学习童话,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健全人格。

四、结束语

童话是每个学生童年中必不可少的一课,教师和教育单位应对童话教学重视起来,深入研究童话教学的方法,摒弃传统童话教学的误区,更新教学理念,使童话教学走出误区,做到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革新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洋.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2):100-101.

[2]李生林.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J].语文学刊,2012,2(22):50-51.

[3]何艳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走出误区的途径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9):52-52.

[4]季娅丽.浅议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走出误区的途径[J].读与写,2017,14(29).

作者简介:

沈洁,出生日期:1986年2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单位:淄博市博山区西冶街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误区小学语文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浅析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如何利用童话教学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