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学困生良性循环的学习 “魔力圈”

2018-12-20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何建芬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移情魔力学困生

文/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 何建芬

由于个性的差异,心智水平起点的高低不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在某些方面的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孩子,包括:书写困难、识字困难、理解困难等,本文简称为 “学困生”。通常,这些学生在班级里所受到的评价低,学习没有兴趣,对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跟不上同龄儿童的步伐,久而久之,形成了学习的恶性循环,如下图:

一、认识基础

建立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驱动内在学习力、发掘学生个性与特长时解决 “学困生”的问题的关键,也是促进班级内部发展均衡、学习机会公平的重点。前苏联教育家索络维契克关于学习 “魔力圈”的理论指出,学生在学习中 “我不能” “我不喜欢”等心理表现,是导致学习恶性循环的根源。也正是由于这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造成了对知识技能掌握上的漏洞,从而不能按同龄学生的速度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要使这些孩子走出学习的恶性 “魔力圈”,关键在于突破 “学习没兴趣”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的欠缺这两个中心环节,变学习 “魔力圈”的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如下图所示:

二、构建 “魔力圈”的具体实践

作为班主任和语文学科老师,笔者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具体任务,促进 “学困生”走进学习 “魔力圈”的良性循环。

(一)提高学习兴趣,是促进学困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学困生”往往由于学习情感准备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好玩、偷懒,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笔者通过移情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 “爱屋及乌”式的学习动机。

移情体验是指人借助感受,改变或确认对他人、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从而迸发出实现自我的决心和力量的心理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对所有教育对象都怀有深情厚谊,和他们平等友好交往,师生感情就会逐渐沟通,心理距离就能不断缩短,相互理解、信赖的体验油然而生。对学困生尤其要注意运用移情体验,给他们带来学习的安定感,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并学会见贤思齐,模仿、效法教师的品格行为。曾经接教过一个较为特殊的五年级教学班,这个班的特点有三:一是部分学生顽皮有余,打斗违规现象频发;二是学生家庭背景较为复杂,单亲、父母经商无暇管教孩子等状况较多;三是班集体凝聚力不强,集中了好几个号称全校 “天王”的特殊学生,一不高兴就喜欢跟老师 “对着干”。我了解了情况之后,更坚定教好这个班的决心。

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我对他们这样说: “我们以前不认识,今天有幸来相识,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老师,更期待成为大家的朋友,从现在开始,我们相知相识,相亲相爱吧!”当时,映入我眼帘的是不屑一顾的眼神里增加了些许惊喜的目光。心灵的距离逐渐拉近,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班级文化指日可待。更重要的是,这样能为学困生的学习转化作出相关的铺垫。同时,我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平等公正的教育态度凝聚班级正气,用真心诚挚的教育情怀。既适度包容,也适时引导,更及时促膝谈心,纠正疏导,逐步转化了号称 “四大天王”的调皮孩子,让他们从上课捣乱到愿意跟我做朋友,到慢慢地爱上我的语文课。

班上头号 “天王”小雷,可谓是全校闻名,喜欢在班上搅弄风云,兴风作浪,让班级鸡犬不宁。接班第一周,我马不停蹄,走访了小雷家,知道了这孩子自由散漫源自从小父母工作不稳定,经常独自在家,无人管束,自身找不到存在感和努力的方向,回到学校拉帮结派,吊儿郎当,号召力极强。于是,我就将计就计,干脆也和他 “称兄道弟”。他个头高大,体力活儿干劲十足,我直接让他成为班上的体育委员,课余时间还经常将他带在身边,抬本子,端饭筐,收拾体育器材……他也挺乐意,还唤上他那几个 “天王哥们”一起,忙得不亦乐乎。我也从来不吝啬,随时随地夸赞他 “以服务大家为荣”,是我们班上的活雷锋!不出两个月,这 “雷天王”实现了 “雷哥哥”的蜕变,成为了学校 “雷锋式”的体育器材管理员。两个月来,每天语文课上的 “一分钟见闻谈”以 “雷哥哥”为首的演说团,从班上桌椅的摆放,到午餐饭筐的搬运,到课堂内外的新鲜事……都说得有理有据,观点鲜明。他们私下里,总要我给他们 “开绿灯”,让他们在语文上的见闻谈多增两分钟……还说,哪天没有何老师的语文课,就好像内心空虚了许多……实践证明:移情体验建立起来的良好师生关系,能使学困生因对教师持有肯定态度并希望得到自己所肯定的教师的赞许和认可,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 “爱屋及乌”式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注重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力争每课学有所得

保证学困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学困生往往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自制力弱的毛病。教师必须想办法减少他们“钻空子”的机会。课堂上,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如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较复杂的问题就鼓励他们学着别人作复述。这样既可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他们的思维。另外,每节课后,让他们把学习所得三言两语作小结,向老师或指定的同学作汇报,有疑难及时个别辅导解决,促使他们既巩固知识,也不断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由于每节课他们有所收获,逐渐尝到了学习的 “甜头”,慢慢爱上课堂学习,产生 “我想学” “我要学”的积极效应,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三)运用期待效应,及时表扬和鼓励,强化学习积极性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小老鼠进行分组训练的实验所发现并产生的 “期待效应”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待效应”能在课堂上带来积极而深刻的变化。教师 “期待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愿望,能帮助学生获得关怀和鼓励,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产生并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努力校正自己的品格行为,以报答、实现教师的愿望。因此,教师真诚地期待学生取得进步,校正学困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其将教师的期待和暗示转换为现实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果。小华是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刚认识他时,听说是 “武林高手”,打架从来未输过,课上不听不练爱捣乱,每次单元测评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经过家访,我了解到小华在家里一不听话,就挨打挨骂。其父母对孩子实施的基本是 “棍棒政策”,他们觉得孩子太顽劣,不打不成器。于是,一方面,我努力疏导家长对孩子要温和指引,另一方面,我深度关注小华的全面表现。一次偶然的聊天,发现他对模型设计 “情有独钟”,我就大力支持他参加各类科技模型创作比赛,鼓励他立志长大去当一名建筑设计师,他乐得手舞足蹈,表示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之后,他学习变得主动认真了,原来第一单元语文学习评价,勉强合格,第二单元,有了提高,达到中等水平。看到他的进步,我及时给他竖起大拇指,还告诉他接下来的学习每次进步一点点就可以。他信心倍增,接下来第三、四、五单元的学习评价成绩都有所进步。到第七单元的学习评价时,他竟得了优秀!全班同学都为他惊呼。学习的进步使他在班里树立了榜样,直接带动了其他学困生的学习。后来,大家还一致推选他为劳动委员。该生可喜的变化充分说明了教师的期待对学困生正态发展的重要作用。

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及时反馈过程,经过一个阶段的能量转换, “学困生”已经得到了 “转变”。他们在学习上产生了兴趣,建立了自信,也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

总之,教师要注意挖掘学困生向上的 “闪光点”,及时强化他们的 “进步点”,不断激发学习的 “兴趣点”,耐心鼓励其 “坚持点”,让他们慢慢跟上集体的步伐。这样,教师就能帮助他们排除困难,用两只手抓住 “魔鬼的车轮”,把它向相反的方向推去,摆脱恶性循环,走进学习 “魔力圈”的良性循环。我们坚信,教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困生也能 “迎头赶上,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移情魔力学困生
有魔力的窗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五月 魔力
卖“萌”的魔力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春天的“魔力”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