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以文化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路径探析

2018-12-20王剑峰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医学院校医学生

王剑峰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4)

“以文化人”是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新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并强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观点[1]。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的重任,应善于运用“以文化人”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一、“以文化人”的基本内涵

“文”即“文化”,包含三个层面:首先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用中国故事来阐述和涵养中国精神、中国基因,从而走好中国道路,无疑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其次要将发展的时代精神作为继承。传统文化和特定历史时期相结合就能衍生出新的时代文化。例如革命战争年代孕育的红色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以改革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各高校从创办到发展所形成的校史文化等都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过程中所检验过的,和马克思主义相符合,和现代文明相融汇的特定文化,都应纳入到“文”当中来。最后应将一部分世界文明作为补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1]”。“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2]”。一些世界文明、国外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只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都应成为“文”的范畴。

“化”即教化,感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由微而著的渐变过程。“化”同样必须把握好三个原则。首先内容是重点。“文”的内容首先要适应主流,其次应丰富鲜活,这样才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其次方法是关键。思政工作一定要避免简单粗暴地理论灌输,要密切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群体特征,主动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在“赏心悦目”中实现春风化雨。最后时间是保证。要达到“化”之功效,需要有延续性和持续性。正所谓:“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3]。”

“人”是思政工作所围绕的对象,教育的成果要通过“人”来呈现。本研究“人”限定为医学生。医学生具有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特征又具有其特殊性。在生源结构、课程设置、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等各方面和综合性院校及其它专科院校都有所区别。

二、对当前医学生人文素养及教育环境的调查

本研究自行设计了《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教育环境状况调查问卷》,在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所福州大学城具有代表性的本一院校开展调查。

(一)大学生人文知识掌握程度。

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4],人文素质的基础是人文知识。问卷前18题为人文学科一些常识性单项选择题,每答对1题得1分。将调查结果进行平均数比较,t检验结果为P=0.072>0.05。非医学生在人文知识掌握程度上要好于医学生,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医学生和非医学生人文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认知度。

问卷19到25题采用五级评分法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大学生对人文素养和文化方面的认知度越好。对调查结果进行t检验,P=0.015<0.05,可以认为医学生在人文素养的认知度方面较非医学生来得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访谈得出最主要原因为:医学生专业课压力大,就业方向较明确,对于人文素养的提升动力和时间相对不足(见表2)。

表2 医学生和非医学生人文素养认知度对比

(三)高校人文教育环境状况。

问卷26到40题调查学生对本校人文教育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对调查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P=0.000<0.01,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可认为非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环境要明显优于医学院校(见表3)。

表3 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环境状况对比

通过以上调查及访谈可得出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环境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学校以理科生居多,专业较为单一,未充分利用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相对缺乏人文学科滋养;学校多年来重医学专业知识教育,相对轻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学科建设,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硬件建设、新媒体运用等方面相比于综合性院校均存在不足。

三、在医学院校“以文化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路径探析

(一)各级党委责任担当,形成中国特色医学文化。

我国当前的医学教育以西医教育为主,传统中医院校和中医学科大有被西化趋势。本研究调查表明,医学生只接受西医教育,就容易对传统中医诊疗及其原理产生怀疑,进而对与中医药文化一脉相承的传统饮食文化、养生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萌生信仰危机,不利于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因此,医学院校党委必须承担起统筹协调各部门、各二级党委形成合力来建设中国特色医学文化的重任,从而保证医学院校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目标迈进。对于中西方医学文化及其价值理念都要抱着扬弃的态度,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华和糟粕的衡量标准用在当下就是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所在。若我国医学教育能做到中西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博取众长,与时俱进,逐步凝练和形成中国特色医学文化,从而让我国医学生逐步建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那么“以文化人”之功效自然水到渠成。

(二)专业教师以德施教,最大限度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医学院校必须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加入到“谁来化人”的队伍中来。首先要加强对专业教师,尤其是留洋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的思想政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进行再教育和勤考核,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其次,要动员和引导专业教师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专业教育全过程,尤其是融入到医学实践教学中,增强教育实效性。例如解剖课开课前通过举行庄重的缅怀仪式引发医学生对于“文明”的思考和对于生命的敬畏;在医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严谨的态度和要求让医学生感受到“敬业”和“诚信”的内涵;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通过躬身践行地关爱每一位患者,向医学实习生们诠释“平等”和“友善”的真谛等。最后,要营造氛围,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为他们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下和学生近距离交流创造条件。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远比课堂更能“浸润心灵”。

(三)课程注重人文关怀,努力实现校际资源共享。

医学教育要做到科学和人文并重。首先在专业课程设置和管理上要重视对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人文医学课程的建设,鼓励教师在教学上融合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其次对于非医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必修课程,需要明确目标、大胆创新,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大学语文》课程可借鉴“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当前火热的综艺节目模式进行课堂互动,适当增加“汉字溯源”等具有吸引力的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在新鲜感和兴趣的引导下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最后要打破校际师资壁垒,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医学院校需要主动寻求打破校际师资壁垒,和一些具有学科优势的院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四)文化建设依托载体,加大力度推进载体建设。

医学院校要结合自身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本校特有文化。一是突出内涵建设,凝练精神载体。医学院校的创建史大都可以追溯至“爱国奋进”“全民健康” 的特殊年代。医学院校要善于以校史、校训、校风、校歌等时代精神的灵魂符号为切入点,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每一名医学生,传承精神,铭记使命,恪守职责。二是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物质载体。让具有医学特色的建筑设计,富有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蕴含中西方医学精神命名的建筑道路等都“有信念”“能说话”,让校史馆、院史馆、生命科学馆、医学博物馆等人文教育基地都成为教育、陶冶和启迪医学生的物质载体。三是发掘育人平台,打造活动载体。医学院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不应过多追求数量,而要从顶层设计上,有意识地结合专业特色,打造些高规格的校院文化品牌活动,实现精准教育。四是创新化人方法,活用网络载体。要善于运用网络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加强先进网络文化的创造力和渗透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医学校园网络文化。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医学院校医学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